•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高校爱心公益创新发展的路径探讨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时间:2019-02-17 03:36: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文章探索了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指出体育产业化是中国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产业化;高校体育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扩张速度日益加快。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成员对体育消费需求增强趋势也日益凸现,体育的参与型消费、实物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的强劲趋势,刺激了体育投资的增长。尤其是北京成功地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引起了体育界、经济学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国内外权威经济机构预测北京申奥成功将以平均每年增长0.3个百分点的力度,带动“十五”期间经济的增长。体育产业的迅速崛起也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1998年朱�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引导居民增加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和旅游等消费”作为扩大社会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举措。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与增长方式转变的时期,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体育产业与经济增长点的问题成为当前体育界和经济界关心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体育产业应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体育产业视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不仅是体育经济学面临的新的理论问题,也是与国民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的实际问题。由于历史发展原因,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区域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不仅制约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快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必须认真研究经济增长点的基本涵义以及体育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分析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探索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只有在客观分析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推动体育产业早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点的发展对策与途径。
      体育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定规模的产业经济,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总产值约4000亿美元,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国内出现了涉足体育用品、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等领域的体育企业和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两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万亿元人民币,体育产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但带动了其相关上游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是一个可以长期存在并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
      
      一、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是一个经济性的行业概念,它泛指体育事业中能够进入市场并可以向社会提供产品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行为的主体和客体,而不仅仅是隶属体育部门的那部分主体和客体。然而,如果一个地方的体育系统所进行的体育经营状态可以称之为该系统的体育产业的话,那么,这里所涉及的仅是各州市体育局系统体育产业的主体和客体。这个“主体”,就是体育局及其属下具有经营职能的各场馆单位;而“客体”,则是那些“可以计量产值或效益”的内容。
       体育产业是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和经济部门的总和。而体育产业化是体育运作从福利型、公益型或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化的动态过程。其实质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组织体育事业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改变计划体制下的运作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体育基本规律的运行机制,是体育体制的一种制度变迁。
      体育产业化是中国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中国竞技体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主要是作为“为国争光”的服务产品,满足广大的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所以它是一种公共品。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公共品应该采取公共提供的方式,如果由私人提供公共品将导致供给严重不足。但是20世纪90年代,科斯等经济学家己经充分地证明了私人是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品的。这就为体育产业化创造了理论基础。体育产业化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它与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和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可行性分析
      
      高校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因为高校体育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还需要体育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投入,才能使学生毕业时达到体质强、体魄健。应该说,高校毕业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伴随着人才交流市场与劳动力商品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在毕业分配之时,大多以个体或集体包括学校推荐进入人才交流市场,这实质就是一种投入后的产出。
      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及全民健身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改革特别是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及体育产业发展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如何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以补充社会体育场馆的不足,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前高校体育产业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发展模式较封闭,形不成规模效益。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缺乏社会交流合作,其功能远没得到充分发挥;第二,目标单一,组织混乱。高校体育产业开发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体育竞赛等体育产业的很多方面还未起步。第三,缺乏经营市场的开拓性人才,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要求,要充分利用现有硬件和软件条件,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积极进行产业开发,把能够纳入人才市场的经营成分推向市场,进行综合性开发,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最大潜力,避免大量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性浪费。
      在目前国家尚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高校体育的情况下,高校及体育院系更应树立高校体育是一种产业的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与潜力,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拓宽和深化高校体育发展的新思路。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高校体育又具有与厂矿企业等不同的特殊性,它首先是一种事业,它的产出是非物质性的产品,它虽然也讲利润,但决不能以最大利润为目的,而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应当把立足点放在为国家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上。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高校体育产业化有着良好的物质基础:首先,高校拥有较充足的体育场、馆与器材,除了满足教学、训练的需要外,其中一部分可以面向社会开放,因缺少足够的场、馆与器材是制约我国群众体育市场发育的主要问题,高校体育可以此为突破,首先进入市场,于国、于民、于己都十分有利。其次,高校体育拥有一支雄厚的体育教师队伍,这部分体育人才多数既有丰富的运动实践经验与教学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在长、短期培训,技术辅导,体育咨询,科学研究,裁判竞赛等方面为体育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另外,高校中也有一部分达到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体育人才,他们已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市场的新生力。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在未来体育市场中不仅具备了较强的竞争能力与实力,而且应在社会体育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一席之地。
      (二)我国高校发展体育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1.高校体育产业有稳定的消费群体。据调查,高校体育人口占全国体育人口的31.4%,研究生占6.1%,大学生占32.1%。体育人口增长越来越快,这对体育消费的拉动作用就加大。高校体育消费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他们的体育消费念识强。在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花钱买健康”、“自我投资、自我受益、早投资、早受益”的超前体育消费念识。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环境。
      2.高校具有人才优势。高校体育教师都有教学、训练、健身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学术带头人和理论家,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有对体育产业、健身运动处方等研究的专家,他们可以为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出谋献策。而且还能创办信息咨询市场,为体育市场提供较为完善的有偿信息服务,发挥人才优势,高校体育产业将会出现良好势头。
      3.高校活动场所设施比较完备。对于体育消费者来说,高校不仅在环境上吸引人,而且有更多的是场地、器材、及完善的健身设备。据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我国现拥有615693个场馆。这其中大部分是分布在各省、市的高校里,作为运动训练、教学以及开展体育活动的场地。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作用下,许多高校体育场馆建造业又有了新突破,这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路径
      
      (一)完善指导思想,引入市场机制
      只有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才能推进高校体育资源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缓解社会体育资源短缺的矛盾。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者,要建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社会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社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体育产业。以体育部(教研组)或学校后勤产业开发部门为核心,坚持“以教为本、多种经营”的方针,明确经营的责、权、利,在学校监督体制下,经营者有自主权和决策权,施行独立方式运作,避免学校的行政干预。
      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运作成本,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依照市场规律不断拓展经营空间,使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在经济上形成良性循环。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服务种类的增加,必然出现多层次的服务与收费标准。经营者必须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营销策略,公开业务操作,增加透明度,规范经营,不断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意识。采取有偿资助、联办、共享等方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弥补资金不足的矛盾,加快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发展,建立效益机制,在保证正常运作下,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围绕效益抓经营,围绕经营抓管理,管理要以效益为中心,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明确产权关系,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产业管理有其自身特点,高校决策者们应划分清楚体育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明晰对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及受益权,避免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
      “管理就是决策”,是以人为本的,要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加强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是必须的,所以高校应努力培养自己的经营管理人才,通过选送人员到开设体育管理专业的院校或到体育产业实体去进修、实习,使他们了解、掌握现代体育管理和体育经济的理论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同时也可大胆引进市场成功人才。
      (三)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开拓培育体育市场
      高校集高知识、高学历的体育专门人才和先进的基础设施于一体,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和设施的优势,在完成正常教学、训练、工作任务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实现教学、创收的双赢之策。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扩大对外服务。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实行企业化管理,逐步做到全面开放,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服务,逐步实现“自我补偿、自我更新”的能力。与社会建立协作机制,互动、互补和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通过学术讲座、技术交流、举办表演、组织比赛,与当地文化部门合作,组织承办大型文体活动,增大体育的文化含量,促进体育消费的发展。同时能够拓展高校体育文化含量,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利用图片、板报、校报、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网站及社会媒体做好高校的体育文化宣传。通过对体育产业的政策、技术及市场运行机制的综合调查、研究,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为开拓市场提供发展依据。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繁荣,推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理顺高校体育市场秩序
      随着高校体育市场不断拓展,高校体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体育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将得以全面开发,体育人才的培养与交流、健身娱乐市场、竞技表演、体育传媒、体育服务、体育用品的产销等,将会带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高校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体育商机。因此,围绕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必需要有相应的制度综合配套,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完善调节机制,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理顺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体制,明确发展政策,避免体育经营活动的无序竞争,保证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高校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是高校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保证。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发展 路径 高校 我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