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学语文要养成天天朗读的行为 学语文,为什么要多朗读?

    时间:2019-01-16 03:39: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朗读可以体验音韵之美;朗读可以锤炼记忆,在记忆深处积淀文化;朗读可以营造课堂氛围,便于师生互动;朗读可以增添学生书卷气,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我觉得,我们还应该从更高的意义上去理解朗读。
      我们知道,新课程强调交往和对话,而交往和对话不仅发生在师生、学生之间,也发生在师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对话总是要涉及倾听和言说,没有倾听或者没有言说,都不能构成对话。没有倾听的言说,就等于割掉了耳朵,无法获取什么;没有言说的倾听,就等于闭上嘴巴,也无法表达什么。在对话的过程中,人具有倾听者和言说者的双重身份,而文本或作者也同样具有这双重身份。
      文本本身就是一种言说,是作者的言说。比如《赤壁赋》就是关于“人生哲理”的一种言说,而透过这个文本,我们又似乎听到办东坡在潇洒地言说自己所处的情境和所得的感悟。它或他一定渴望后人“知音”,渴望我们认真倾听,然后言说,与它或他真诚地对话。
      文本“站”在师生面前,于是,大家就有了共同的任务:倾听和言说。这里的倾听,就是获取“理解”;这里的言说,就是释放“理解”,进行解说和评价。我们经常说“解读”,实际上“解”就是言说,“读”就是倾听。
      其实,“读”的任务本来应该属于文本自身或作者自己,但时间和空间局限了一切。然而,我们试图突破这一局限,试想超越时空,代文本或作者言说。“书读百遍”,实际上就是代文本或作者朗读“百遍”。如果在朗读中发现“其义自见”,如果我们获得了真谛,我们便拥有了言说的权利。
      在这里,朗读之于文本或作者,是言说;而之于我们,是倾听。我们在用朗读让文本或作者言说时,也是在用朗读表示我们最专注的倾听。这样,朗读就把文本的言说和我们的倾听联系在一起。于是,从对话的角度,我们便可以发现朗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是架设在人与文本之间的宝贵桥梁。
      通过反复的朗读,教师可以走出文字的困扰,探幽发微,深得个中三昧,而不会人云亦云,生吞活剥参考资料。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可以沿波探源,披文八情,大有醍醐灌顶之感,而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单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朗读,领读,自由读……师生沉浸于作者言说的情境中,思维逐渐清晰起来,于是“每有会意”,虽“妙处难与君说”,而最终却升堂入室。
      可是,一些阅读教学忽视了朗读,教室里难觅琅琅书声。教师偷懒,不读课文,不认真“倾听”,浅尝辄止,简单地接受教参上的观点和结论,甚至把教参“带进”课堂;学生懈怠,不读课文,不认真“倾听”,一知半解,无知妄说。老师的提问要么难倒一大片,要么回答起来惊人地相似(照搬资料)。在这里,人与文本之间缺乏正常的对话,或者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对话――只有繁多的、胡乱的、浅陋的“言说”(曲解文意、肢解句子、望文生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而没有反复的、合理的、深入的“倾听”(尊重原意、整体把握)。
      固然,我们需要大胆的言说,但这前提永远是:我们要严谨治学,了解事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倾听文本最真实的言说和作者最清楚的声音。

    相关热词搜索: 要多 朗读 语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