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中西合璧诉别情】逆水寒鹧鸪诉别情

    时间:2019-01-14 03:26: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人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要读懂一个人的诗,必须了解作诗的人。当我们面对《再别康桥》时也应如此,从对徐志摩的了解出发,去领悟诗的精妙。
      作为自小接受了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国诗人,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中所使用的语言自然会带有中国诗歌传统美学影响,《再别康桥》中拥有众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自《诗经》中“念我往昔,杨柳依依。”开始,“杨柳”这个意象开始注入了惜别之情的意蕴。另外,杨柳的意象跟离别联系在一起,还在于“柳”与“留”谐音,折柳送别,至唐代最为盛行。诗人裴说《柳》诗曰:“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除了河边的金柳,还有水底的青荇。自《诗经・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开始以采荇兴追求美人,这是中国自屈原以来开创的将“美人”、“香草”当作“美”、“理想”的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在此徐志摩不仅是向康桥告别,更是向往日的青春理想告别。当诗人想“撑一支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时候,即将到来的离别使其内心充满了忧愁,于是“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他只有借助中国文人雅士惯用的洞箫横吹来宣泄内心的孤独悲情,这让我们似乎听到了李白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虽然不愿意,但是最终的告别还是要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云彩”可以说是对以上分别文化语码的总结,李白诗云:“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再别康桥》之所以对中国读者具有绝对的吸引力,正是因为作者将其不吐不快的情感与极具中国古典审美特色的文化语码娴熟而又自然地结合起来,让一首自由体新诗具有了中国传统的诗味,让熟悉中国化的人在诵读中感其绵深蕴藉,意味无穷。
      当然,除了传统的诗美之外,《再别康桥》还给我们带来了异域的风情。徐志摩早年在欧美留学期间,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歌创作的影响。欧风美雨的浸染为其创作带来了独特的诗美韵味。
      “新格律诗”派非常重视音乐美,徐志摩对此也是积极通过自身的诗歌创作实践来推广。《再别康桥》历来以其音乐性为人称道,这正是由于其在用韵上对英美诗歌艺术进行了大胆的借鉴,采用了英美诗歌中很是常见的“ābcbdefe”的双偶体韵的韵式,即8行中的二与四、六与八偶数句押韵。之所以选择双偶体韵是为了服务于韵脚的变化。诗中首节选用的来(āi)、彩(āi)是“怀来韵”,怀来韵属于柔和音,这种柔和的韵脚正好用来抒发诗人柔和的感情。到了第二节,徐志摩将柔和的“怀来韵”换做了“江阳韵”:娘(āng)、漾(āng),因为此时他的情感发生了变化,眼前的美景,触动了诗人的情感,旧日的回忆使他的情绪激动高昂,所以使用了更为洪亮的“江阳韵”。在第三节,因为诗人情感起起伏伏,很不平静,于是再次换韵,有刚才洪亮的“江阳韵”换为柔和的“遥条韵”:摇(āo)、草(āo),以烘托离别的感伤。第四节韵脚变为洪亮的“中东韵”:虹(ong)、梦(ong)。韵式由偶体韵变为随韵。这是故意打破上面韵律的和谐以突出心绪的不平。第五节接着使用随韵,但是韵脚再变为柔和的“梭波韵”:溯(u)歌(e)。这使得原本激越澎湃的心情得以缓冲,变得平静了。经过了前面情感的起起伏伏,诗人用“遥条韵”:萧(āo)、桥(āo)准备收尾,最后的来(āi)、彩(āi)回应了开篇的“怀来韵”。这种韵式在变化时非常的自然和谐,使得诗歌在节奏上也显出轻快、流动之美。除了这种英美诗歌中常见的韵式之外,徐志摩在创作中也成功地运用了西方诗中的勾连押韵。如第二节中的“金”与“新”就是间韵,与下一句尾韵“影”相协。“轻轻的”是头韵,不仅与下两行“轻轻的”重复相应和,也与下两节“金”、“新”、“影”、“荇”相协,形成音乐的回旋与律动。这是英国近体诗的勾连押韵,形成了全诗多重的韵律的立体交响。
      源于中国传统的意象与出自西方的韵律节奏在才华横溢的诗人笔下珠联璧合,造就了《再别康桥》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一篇经久耐读的佳作。

    相关热词搜索: 别情 中西合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