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2009年中考散文阅读创新题例析:析例

    时间:2018-12-26 03:31: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纵观2009年的中考散文阅读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除了保留部分传统题型之外,出现了不少新颖的考查的形式,这就对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辑选部分试题如下:
      
      1。拟写“推荐语”(2009浙江绍兴卷)
      阅读材料《宋朝的雨》
      问题: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语”,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
      解析:课标要求我们对“作品包含的思想、情感内涵,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因此,表达感受或感悟成为散文阅读中的考查重点之一。这种类型的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而言,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我们首先要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倾向,这是感受、感悟的情感出发点;其次,要讲究语言,语言要力求观点正确,语句通顺优美。题干要求写“推荐语”,但并未要求从什么角度,因此,既可以从文章主题的角度,也可以从文章写作特色等角度。
      答案示例:这是一朵用诗化语言编织而成的优雅伞花,这一幅再现西湖苏堤的历史真迹,这是一首为伟大诗人吟诵的唯美长诗……这就是陈富强的《宋朝的雨》。
      宋朝的雨能落千年而长久清丽,今朝的苏堤能经百世而依然迷人,那是因为苏轼,因为诗人的一项治湖工程。《宋朝的雨》,开篇撑伞,收尾沐雨,让我们生动感知到那位才气的鲜活诗人,真切感动于那段造福为民的历史佳话。不仅是故事,流泻的,还有魅力和意境:西子湖畔的雨,丝绸织就的伞,美丽串成的文字,诗意洋溢的情怀……历史和今天,清新和厚重,生命和永恒,诗情和哲理,在《宋朝的雨》里,穿越时空,横亘古今,和谐交融,自然天成。
      2。比较分析题(2009江苏苏州卷)
      阅读材料:《老水车旁的风景》
      问题:文中老妪的肖像描写与下文闰土的肖像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鲁迅《故乡》)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与以往考查形式的区别在于,此题把课内教材与课外选文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塑造人物形象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先抑后扬等,如果考生不熟悉就无法作答。回答此题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在于缺少层次,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回答“在手法上的共同之处”;其次回答在“对表现人物状况”上的作用;第三点回答在“揭示人物心理”上的作用。
      答案示例:①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状况、揭示人物的心理。②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闰土的生活日益困窘,因而他的脸色已经变作灰黄;老妪生活得到了改善,原先枯瘦憔悴的容貌也变了。③通过人物外貌的变化,表现小人物精神状态的变化。活泼可爱的闰土变得像石像一般,表现他内心的凄苦和麻木;而老妪“连皱纹都有要舒展开来的迹象”,是因为她有了“好心情”,“返老还童了似的”。
      3。撰写“颁奖词”(2009山东淄博卷)
      阅读材料《躺在母亲身边》
      问题:从小我们听着“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入睡;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游子吟》的吟诵声长大。母亲,一个人世间最亲切的名字。她们用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子女成长,她们将生命热血全部奉献给她的孩子。如果,“中国母亲”这个伟大的群体能获得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请你为她们写一段“中国母亲”颁奖词。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颁奖辞的篇幅很短,只有区区一二百字,却要表达出入选人物的精神核心,所以这一二百文字必须高度凝练,直接点出人物的感动点所在,直接提炼出人物精神的精髓所在。
      答案示例: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善良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个最崇高的名字,那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亲,将我们带到人间,用她的血肉赐予了我们身体,用她的乳汁给予了我们生存,用她的爱默默陪伴我们成长……只有给予,不求索取的爱,那便是母爱。
      4。材料探究题(2009江苏常州卷)
      问题:某班开展了以“我说成长的‘眼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就此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材料一:据报载,问题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因家境的贫穷、学业的负担、青春的困惑、灾难的打击、师长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欢,或自暴自弃,或混迹于三教九流,甚至暴力犯罪。
      材料二:土家姑娘谭之平,16岁时母亲病亡,父亲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她收起医学中专录取通知书,担起“当家人”:19岁打工,经营小超市;22岁读医学中专;24岁读医学大专;25岁当“学生餐厅老板”并发起成立“武汉城市圈义工联盟”。2008年,她获得了 “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解析:这是一则材料探究型试题,命题者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把握和整合能力、寻找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综合表述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分为这么几步:1、细读材料,归纳要点;2、整合比较,概括提炼;3、联系现实,生发观点;4、组织语言,写出结论。结合题干要求,本题在解答时要观点明确、符合题意且不脱离文章主旨,并能结合文章主题与材料进行分析阐述。
      答案示例:成长路上应与“眼睛”为友,不幸、困境与灾难会给我们的心灵造成伤痕,但如果我们能像农人和谭之平一样从茧子的形成和战胜困境的经历中找到人生的“眼睛”,在伤痕中崛起,用不幸和困苦来砥砺自己,成就自己坚韧的性格,我们的成长之路将会更加坚实。

    相关热词搜索: 年中 散文 创新 阅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