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让幼儿在生活中探索数学]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数学

    时间:2019-05-30 03:22:5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探索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可贵品质,也是其身心成长所必需的营养与能力。细看人类文明,无一不是人类主动探索的产物。可以说,没有探索就没有今天的一切。让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是幼儿数学教学探索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幼儿数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159-02
      
      在幼儿数学教学的实践工作中,笔者以生活为切入口,对幼儿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数学既不是为了计算和应用,也不是为了无休止的做题,学数学,是在学一种化繁为简,解决问题要有依据的数学思想,是在学一种思维方法。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一 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原则
      1.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幼儿借事理明算理
      数学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大都可以直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把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生活,增加他们的直接经验。张奠宙教授曾说过:“数学不等于计算,也不等于逻辑……现代数学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教学只有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认识数字“2”,幼儿就要接触大量的数目为“2”的物体,知道“2”可以是2块饼干、2只小猫、2个玩具等。幼儿在获得了关于“2”的感性经验过程中,产生并逐渐增加了对数量认识的抽象成分,最后幼儿点数数量为“2”的物体后说出总数,这个总数就标志着初步的抽象的数概念,因为这时幼儿说出的总数,已不单指最后的那一个,而是概括了前面已经数过的1个在内,这就意味着幼儿已经开始萌发了对“2”这个数的抽象认识。
      再如餐后,给幼儿每人发一个苹果,就可以让幼儿按组点数苹果数。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班幼儿创编应用题,例如,第一组原来有5个人,今天有两位幼儿请假,想一想今天第一组应该发几个苹果?第二组应该来5名幼儿,现在只来了4名幼儿,想一想第二组今天有几位幼儿没来?幼儿回答完,教师再让他们点数确认。由于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事理明明白白。这个常识是原始的,是最低层次的,是现在学习的生活原型。由于数学原型中的事理是学生已知的常识,这样的事理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2.在生活中用数学,让幼儿学得更生动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主动地加以构建。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用数学,在于调动幼儿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
      荷兰教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必须在做数学题中学习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内容,设置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亲手做一做,获得亲切、可信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例如,开餐时,可以让孩子摆筷子,分馒头。这样孩子就学习巩固了一一对应的问题。进餐时,让孩子数一数吃饭的人数,思考应该发多少个馒头?还可以问问有没有不吃馒头的?如果有两个不吃馒头的,那应该发多少?孩子不一定能回答上来,但不必理会能不能回答这类问题,只要让孩子经常去回答去体验,孩子会格外兴奋与投入,在不知不觉中操练了数的运算。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爱观察、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 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给予表现的机会
      现在的幼儿在学龄前就懂得不少基础知识。教师们要利用这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利用现在孩子敢说敢做的特点,多给他们创造说的机会,多让他们有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例如,在讲“1”的认识时,可以先出示:一个苹果、一朵花、一匹马后,幼儿认识了“1”。接着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来表示呢?”幼儿会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一本书、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一个班等回答的面会很广。又如,在学习“0”的认识时,当幼儿理解了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以后,引导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02”又表示什么?个别幼儿会说:电话机上有“0”、汽车牌上有“002”等,从而扩展了对“0”的认识。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又给了孩子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孩子们在极其兴奋的状态中,增长了知识。
      2.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生活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
      例如,在巩固10以内的加法计算时,出示一道题:“3+4=?”首先可以在屏幕上出示3只小白兔,接着又来了4只,问一共有多少只;再出示一道题:“8-5=?”先出示8个苹果,后来又吃了5个,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因为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切合幼儿心理特点,所以孩子们兴趣浓厚,做起来津津有味。
      3.与家长配合,给孩子创造学习数学的生活环境
      高斯是19世纪数学界的泰斗,很多人会认为高斯的父亲肯定是个大数学家,从小就对高斯进行数学教育。其实,他的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泥瓦匠,他经常带高斯到干活的工地去。父亲干活,高斯边看边帮忙。在工地上,小高斯时时都会遇到诸如“要传递多少砖瓦(数量问题)”“把大小一样的砖瓦或木材堆放在一块(分类问题)”“把大木材放在下面,小木材放在上面(方位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正是建筑工地的劳动情景,不断地刺激了小高斯的数学思维,使童年时代的高斯已经在数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生活环境十分重要。例如,早上起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穿衣时数一数衣服上有几粒扣子,有几个扣眼,哪件衣服上扣子少,哪件衣服上扣子多,多几粒,少几粒等。家长向孩子进行初步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炼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让幼儿在活动中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幼儿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晓荣.教材.教法.教具与教学效果[J].安徽教育,1981(6)
      [2]日本小学理科教学的初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80(1)
      〔责任编辑:李继孔〕
      

    相关热词搜索: 在生活中 幼儿 探索 数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