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台北迪化街更新中地域特色的保存 台北迪化街

    时间:2019-05-26 03:26: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迪化街是台北二十世纪初的城市中心,随着老城的没落和破坏性的拓宽计划,迪化街的保存成为学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并引发迪化街的更新保存计划。在台北具有文化和物质双重意义的迪化街,其地域特色的保存也从文化地域特色和空间地域特色两方面着手。更新结果虽然并非完美,但。。借鉴。
      关键词:迪化街 ,地域特色 ,保存
      Abstract: di-hua street is Taipei city center of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along with the demise of the old city and destructive broaden plan, di-hua street to become scholars and the public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nd sparked a di-hua street kept the update of the plan. In Taipei has the cultural and material of double meaning di-hua street, the preservation of regional features from loc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spac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two aspects. Updated results while not perfect, but..... Us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 di-hua street, the region characteristic, save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况
      大稻埕地区是台北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域,是台湾第一个与全球市场接轨的口岸,其中迪化街是大稻埕地区的中心。1860 年台湾开放作为国际通商口岸后,迪化街兴建许多洋工厂和贸易机构,之后兴建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如火车站、铁路、电报系统等。作为全台第一个全球贸易通商口岸,迪化街在出口本地产品的同时,也从国外进口了西方现代城市文化,矗立在迪化街两旁的牌楼厝,便深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迪化街最突出的特色在于街屋建筑。街屋建筑是流行在台湾早期商业港口的居所,其特色为建筑进深很长,往往多达一至四进,甚至五进,纵长近百米。在拥挤的市区中为求空间的充分利用,常发展成为两层甚至三层楼,或有夹层楼的设置。迪化街的建筑建设年代从清代跨越至20世纪,建筑风格有洋楼式、巴洛克式、近代建筑式等多种,具有不同的历史风貌和丰富的立面设计,构成了迪化街多样的风格。
      二、迪化街保存历程
      由于道路通行能力局限,政府在1977年的规划中决定将7.8米的迪化街拓宽为20米。街道拓宽难免破坏建筑立面、老街风貌,由于迪化街对台北的重要意义,这一规划在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迪化街的保存和拆除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在建筑师的努力下,迪化街展开一连串唤醒大众记忆与保存意识的活动,引发社会大众的关心与保存意识,迫使政府暂停拆除计划。然而,保存却遭到迪化街产权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街道拓宽能刺激经济、升土地价值。1996年春节前迪化街商户在政府组织下举办“年货大街”活动,以集中的节庆年货采购为活动内容并大获成功,商户的商业获利比往年增加许多,成为迪化街每年固定举办的活动,“年货市场”也成为市民对迪化街的一种新解读。“年货大街”的成功向迪化街居民证明保存历史环境也可以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助力并最终促使迪化街业主同意保存计划。
      在公众保存意识觉醒的九十年代,规划师也不断进行迪化街保存方式的研究讨论,最终于2000年正式实施《大稻埕历史风貌特定专用区计划》,该计划使大稻埕地区的建筑依循相同的法令,塑造整体历史街区的风格。
      三、迪化街更新
      更新计划以兼顾文化资产保存及社区再发展为目标,塑造特有风貌的历史街区,在保存过程中既重视实质空间的更新发展,也注重文化活动的开发和人文特色的保存。在此目的下的更新目标如下:
      1)维护并发展既有住商邻里基础,促进街区均衡发展,再造地区发展。
      2)塑造附近地区特色的公共空间及街道景观,提升整体公共空间质量。
      3)促进本计划区内历史性建筑物的适当维修及整体街区历史风貌护育,并塑造新旧建筑物共存共荣的历史街区聚落。
      更新采用维护整建的方式进行历史街区的保存,将历史街区划定为保存区或特定专用区,并将建筑物进行历史价值分类以划定不同等级的保存管制,作法上分为:“全部保存”或“部分保存”两大分类。一般历史建筑为“全部保存”,非历史建筑“部分保存”。并借由土地使用分区管制明确未来大稻埕土地从事建筑开发的内容、规模。
       四、更新中对地域文化保存的维护
       1、 人文地域要素的保存
      (1)经济形态
      更新计划的实施,使老旧建筑物获得一次修复更新的机会,迪化街北段借“年货大街”活动推广,店面经营情况比更新前得到提升。迪化街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前店后屋的商业活动。随着迪化街经济形式好转,这种传统生活方式也得以保存。
      (2)历史文化展示
       “大稻埕城市书院”位于迪化街前段商业区中心,于2010年赠予台北市,现为台北市都市更新处推动的“台北市都市再生前进基地推动计划”示范基地之一。其初衷是成为一个城市人文新据点,以一个老街茶房的姿态,呈现传统建筑空间之美,在传统空间中注入年轻、活耀的新生命,让过去与现在于此空间整合与交流,形塑一个蕴含故事的城市书院,让每个参访迪化街的游客,皆可藉此空间认识台北、发现台北,解读台北。
      2、更新中地域空间要素的保存和延续
      更新计划确定了迪化街 7.8米的宽度,并规定特定专用区范围内建筑依都市设计管制规范设计的法令依据,维持街道、建筑的原初风貌。
      (1)公共空间环境改善
      针对街区整体公共空间环境的改善包括迪化街一段招牌美化、永乐市场骑楼增建、道路景观改善工程、大稻埕码头河岸空间改善等。但都主要是迪化街沿线街区环境质量改善,关于地区生活公共空间的改善较少。
      (2)历史街区的范围
      为保存历史街区聚落及风貌,兼顾历史资源护育及民间开发权益,划定“历史街区”范围,以作为历史性建筑物认定、都市设计、容积移转及建筑保存的管制范围。
      (3)历史性建筑物认定与建筑空间维护
      指定七十七栋历史性建筑物。街区内建筑空间维护则须依下列原则进行维修:
      a历史性建筑物原貌复原:历史性建筑根据文献及史料完全恢复建筑物原有的传统工法、建材、细部装饰及空间型态。
      b历史性建筑物修复:以表面清洗及外加物去除、表饰维修及构造修护、根本修护、解体重组等方式修复。
      c非历史性建筑物原貌重建:依据史料考证所得原始建筑物所使用的传统工法、建材、细部装饰及空间型态重建。
      d建筑物原貌复原、修复及原貌重建的维护工作内容需经台北市都市设计及土地使用开发许可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
      (4)材料运用与构筑技术、色彩
      规划中限定建筑材料应呈现具传统建材质感的外观,以面砖、清水砖或类似面砖配合清水泥、斩假石及洗石子等为主。迪化街的建筑大多以修复修护、修旧如旧为基本方针,为保存有原的空间原型及建筑构造,很多建筑修复方案以抽换修补损坏的局部构材,并另以钢骨系统补强骑楼板及屋面的承重抗震能力的方式。迪化街两侧的建筑物正立面色彩以砖红色或石灰色色泽为主。实际上在老街中,建筑物除主色调外有很多小比例的搭配色,更新后的建筑按照规范,大多使用这两种颜色,较原街道色彩的丰富性差。
      五、更新后迪化街地域特色保存现状
      更新计划实施的十年内,历史建筑得以修复、保存,新建建筑也依照城市设计法规的条例建设,迪化街完整的历史风貌得以保存,近200栋建筑都已完成修复或正在申请修复、新建。在更新的实施过程中,更新计划的不足也逐渐暴露。
      1、保存区内的建筑物在规范与补助不足的情况下,仍有荒废倾倒或任意改建,状况比比皆是,使得该区域城市景观更加凌乱。
      2、建筑修复、新建案需通过城市设计审查,审议委员对地方背景缺乏了解,导致产生许多不具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这些仿古建筑大多只依照城市设计管制中的要求,不顾历史背景和建筑细节的完善,破坏原有地方风貌。
      3、因建筑修复都是通过住户单独申请,没有专任机关统一管理,使得该区域的发展保存及维护无法整合,造成景观紊乱。
      4、整建工程注重建筑风貌的修复和重现,建筑内部因现代生活方式转变所需的改进较少涉及,随意添加在建筑外部的管线和现代设备导致对街区建筑风貌和公共空间的破坏。
      5、迪化街仍维持在7.8米的人行尺度,但其交通问题未与周边街区协调解决,大量汽车驶入狭窄的街道,导致街道拥堵。车辆违规停放,影响迪化街的公共环境和风貌。
      6、产业经济面:地方特色产业虽然在短期内得到复兴但产业难以转型,人口仍在不断外移,短期活动和复苏无法达成可持续的历史街区复苏。
      结论
      在台北迪化街更新案例中,通过年货大街活动等文化活动的辅助,提升了迪化街的竞争力,最终促成了迪化街的物质空间保存,而保留下来的空间地域特色是人们认识迪化街、感受迪化街的基础。迪化街更新从人文地域要素和空间地域要素两方面进行更新保存,虽然更新计划有很多不足之处,但短期内达到了产业复苏和空间更新。文化特色与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在地域特色的保存中,应该衡量人文要素和地域要素的关系,尽量从两方面共同考虑,才能完整保存和延续地域特色。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热词搜索: 迪化 台北 地域 保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