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张爱玲婚恋【张爱玲小说中异化婚恋的形态表征与本质探寻】

    时间:2019-05-15 03:24:5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多为婚恋题材,婚姻与爱情原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常见题材,尤为女作家所好,张爱玲偏爱婚恋题材似乎无殊可言。但是,婚恋应该基于两性互爱,而张爱玲小说中描述的婚恋动因却与此完全悖反,有博财求名,有游戏敷衍,有含恨禁欲,甚至有悖德乱伦的婚恋,却很少有基于正常爱情的健康婚恋,可以说,张爱玲所表现的多是病态的、异化的婚恋现象。那么,她所着力描述的异化婚恋有什么样的形态表征?其背后蕴涵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异化婚恋的形态与表征
      (一)博财婚恋
      五四以后,尽管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但并未能给女性带来真正的地位平等与经济自立,许多女性无力自存,无奈之下只好忽略情感和自尊,以婚姻谋求稻粱生计。这种男女双方经济能力和地位的不平等,导致了婚恋动机和本质遭到金钱侵蚀而蜕变,婚姻形同变相的长期包养与卖淫关系,女性的家庭地位可想而知。张爱玲的小说中描绘了许多为经济所苦、为金钱所侵蚀的异化婚恋现象。例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离婚寄居娘家,处境十分尴尬窘迫。偶遇风流富商范柳原,在一次次的试探与较量中,流苏最终意外地如愿成婚,但双方经济地位的巨大落差还是为这场婚恋蒙上了屈辱苍凉的阴影。《留情》中的淳于敦凤,夫亡后生活困顿,不得已嫁给了大她20多岁的富人米晶尧。《连环套》中的霓喜一次次嫁人,仅是为了求得衣食之计和妻子名分。《十八春》中的曼璐,为养活家人,嫁给了猥琐的投机商祝鸿才。这些依附型女子迫于生计而以婚求财,尚有可怜之处,更可悲的是,还有女子因趋利拜金而自跳火坑,《金锁记》中的曹七巧与《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即是典型。曹七巧自甘嫁残牟利,牺牲正常的婚恋生活以博取富贵荣华。梁太太红颜嫁白首,出卖青春只为谋财。两人在黄金枷锁下浪费了一生的婚姻幸福,最终在情欲与财欲的双重焦渴中异化。
      (二)求名婚恋
      女人出于经济焦虑而以婚求财,与之相似,张爱玲小说中还有男人通过婚姻来维护其个人名誉和社会地位,《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佟振保和《鸿鸾禧》中的娄嚣伯即是典型。振保出于名誉、地位考虑而硬生生扯断了与玫瑰、与娇蕊的两段真情,娶了自己并不爱的孟烟鹂,他虽然在外面“做人做得十分兴头”,境遇美满,事业有成,但是婚姻生活让他觉得“他白糟蹋了自己”。嚣伯对愚笨的太太很不满意,但仍然与她结婚生子,“三十年如一日”地在人前关心谦让她,他这样仅仅是为了博个好名声,“他反正已经牺牲了这许多了,索性好丈夫做到底”。他这样在人前伪装的好,连愚笨的娄太太也看出来了,使她对他的虚伪更加厌恶。这两个男人为了博得名誉的“好”而放弃了人性的“真”,最终却使自己和妻子都成了无爱婚姻的牺牲品,他们貌似春风得意,其实内心十分压抑,可悲可叹。
      (三)敷衍婚恋
      还有一些人物出于某种荒唐原因而草率敷衍成婚,这样的婚姻当然也与爱情无关。《年轻的时候》中,潘汝良对沁西亚“说不上喜欢不喜欢”,却为了恋爱而恋爱,建立了貌似恋爱的关系。而沁西亚为了结婚而结婚,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俄国军官。《十八春》中沈世钧和石翠芝成婚时猛然发现,走到一起只是因为挫折与孤寂,一时糊涂“闯了大祸”。《五四遗事》中罗文涛匆忙娶了王小姐,只因与情侣密斯范赌气而已。《殷宝滟送花楼会》中殷宝滟匆忙嫁给空军飞行员,只是为了逃避罗潜之的情感。如果说这几对的婚姻是糊涂敷衍的闹剧,那么《十八春》中顾曼桢与祝鸿才的婚姻则是一出带着清醒饮恨自戕的悲剧,为了儿子,曼桢屈辱地牺牲自己,竟嫁给了强奸自己的姐夫,这样形同仇家的婚姻关系对生活的影响可想而知。
      (四)悖伦婚恋
      以上婚姻多是由于动因异化、爱情缺位而导致病态,此外,张爱玲还运用心理分析手法,笔触深及人物性心理、潜意识甚至变态心理,描绘了违伦悖理的畸形婚恋。《沉香屑·第二炉香》中,愫细姐妹自小被守寡的母亲实施病态的禁欲主义教育,及至成年后还对男女正常情事性事一无所知,新婚之夜将丈夫正常的性爱表示当成性变态,正是这样貌似纯洁的病态与无知,荒唐地逼杀了两个无辜的男子。《心经》中许峰仪与女儿许小寒日渐滋生超越父女亲情的男女情愫,出于对乱伦的道德恐慌,许峰仪选择了女儿的同学段绫卿,他并不爱绫卿,只是将其当成消除乱伦恐惧的替代品,这段扭曲的恋情酿成了小寒、绫卿和许太太三个女人的悲剧。《相见欢》中伍、荀两对夫妇皆是包办婚姻,因夫妻情感缺乏而导致伍太太与荀太太数十年维系着反常而天真的“同性恋爱”。还有《桂花蒸-阿小悲秋》中的哥儿达,脚踩几条船,滥情却无真情,而这背后是他扭曲的有性无爱的爱情观,“所有的女人都差不多”,“想占她一点便宜就算了。如果太麻烦,那也就犯不着”。
      二、异化婚恋的本质探寻
      “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张爱玲小说中形形色色的病态婚恋形象地诠释了她这句感叹。她笔下的男女,爱情缺位,清醒而又无奈地走向婚姻这个“没有光的所在”,在算计、欺骗、游戏、怨恨、冷漠甚至戕害中压抑沉闷地消耗生命;而彼此相爱的,却寻不到真情的归宿,要么如同世钧与曼桢那样劳燕分飞,要么面临许家父女的畸恋尴尬,要么蜕变成罗文涛和密斯范那样的“三美团圆”。爱情本应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本应是爱情的归宿,但在张爱玲笔下,爱情和婚姻竟成了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而这不可调和的矛盾背后,是作为婚姻主体的“人”的异化,或者说,种种婚恋异化现象的本质是人性的异化,人是婚恋的主体,病态的主体自然无法缔结健康的婚姻。
      张爱玲笔下的时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用她自己的描述,“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时代的更迭带来了政治、经济体制的剧变,但却不可能从文化上将一个封建中国很快转型为一个现代文明的中国。事实上,民国相当长时期内,反封建而未能彻底消解封建社会规范和生活观,倡西学亦未能成功普及现代文明。处于这样洋古杂拌、光怪陆离的文化体系中,加之社会动荡造成的种种崩坏与时艰,男人女人、新旧阶层都会遭遇失落、迷惘、危机、困顿和末世情结。人们在时代变迁、社会转型和文化激荡中扭曲了自己的灵魂,以他们的算计、欺骗、游戏、堕落、麻木、冷漠、怨恨甚至戕害,将婚姻推向爱情缺失的“没有光的所在”。
      正是基于对特定时代下人性的深刻洞察,张爱玲在异化婚恋题材的描述中塑造了一系列异化的男女形象。其小说中的男性有大量没落的遗老遗少,如郑先生、席五老爷、白三爷、白四爷、姜季泽、匡霆谷、匡仰彝、聂介臣、沈啸桐、虞老先生等,遗老遗少们无法适应时代变化,不愿面对特权丧失的现实,虽然身处于现代文明的大都市,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却还停留在封建时代,成天躲在旧宅里醉生梦死,挥霍祖产,抽鸦片、养姨太、狎妓赌博,他们不愿面对男权消解的去势危机,还可笑地在妻女面前作威作福,力逞夫权、父权的威严。在张爱 玲笔下,他们是荒腔走板的一群,“跟不上生命的胡琴”。有洋场绅士,他们虽然受过良好的教育,骨子里却又沉淀着封建渣滓,如富商范柳原,受的是英式教育,却欣赏传统的、善于低头的女人。白领佟振保,内心喜欢的是玫瑰和王娇蕊那样热情奔放的现代女子,娶的却是传统女性孟烟鹂,在“真”与“好”分裂的双重人格中挣扎。再如颇有权势的许峰仪,住西式洋房却迷信住宅风水,遗少做派却又和女儿谈起时髦的精神恋爱。银行会计师吕宗桢,受过新式教育,却结了旧式婚姻,向往爱情幸福,却没有追求的勇气,只是在沉闷的生活中委顿麻木。这些都市新贵事业有成,工作体面,然而洋装领带下却包裹着新旧兼杂的矛盾灵魂。这些混迹洋场者还有灵魂更为扭曲甚至卑劣的人,如强暴妻妹又抛家弃室、嫖妓养小的流氓投机商祝鸿才,脚踩数条船却毫无真情的洋人哥儿达,一心想“招驸马”吃软饭的混血儿乔琪乔,等等。张爱玲笔下不仅塑造了一群虚伪自私、颓废堕落的男性,还刻画了一群病态异化的女人:有被金钱和情欲扭曲了人性的曹七巧、柴银娣和梁太太,有以嫁人求生存的白流苏、敦凤和霓喜,有出卖色相沦为交际花的顾曼璐和葛薇龙,还有在男性压迫冷漠中不敢反抗、只是让生命自顾自地枯萎僵死的冯碧落和伍太太,有拿无知当纯洁的愫细和靡丽笙,等等。她们或焦灼疯狂,或精明算计,或自甘堕落,或依附懦弱,或蒙昧无知。逐渐蜕化消解了作为人的健康之质,造成人性的扭曲、异化。当婚恋已成为心灵扭曲的病态男女粉墨登场的舞台,又如何指望它能透露出健康的气色?
      张爱玲通过不厌其烦的复写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了特定时代男女婚恋的病态模式和特殊体验,并且贡献了一群独具张氏美学特征的“一步步走向没有光的所在”的异化人物典型。对此类作品进行文本疏理、表征述略和本质探寻应该是张氏婚恋小说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进一步探研其作品的创作成因、创作价值乃至进行作家本体研究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余斌.张爱玲传[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3.
      [3]钱振纲.婚恋现象的现代审视——论张爱玲小说的思想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2).
      [4]李晓花.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意识和婚姻的探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5]何永贤.论张爱玲小说对女性丑的揭示[D].延边大学,2006.
      [作者简介]
      蒋东玲(1975-),女,江苏盐城人,江西服装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马群燕(1976-),女,浙江舟山人,岱山县岱东远程教育中心经济师,浙江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相关热词搜索: 表征 异化 探寻 婚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