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浅谈中外建筑设计师的差异:浅谈中外饮食文化差异

    时间:2019-05-03 03:26: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时建泉,男,汉族。1977出生,河南洛阳人。2001年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现就职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广阔的市场,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但同时也凸显出了国内建筑师与国外建筑师的差异。这也许是我国建筑师很少站上国际建筑舞台的一个基因。下面我来浅谈一下这些差异的具体表现。
      首先是角色上的差异。
      国内建筑师的工作往往分得比较细,有的建筑师只负责方案设计,有人专门做施工图纸的绘制审查,出了图纸之后由施工单位去按图施工,虽然也有一些施工配合,但往往是最初的方案设计者已不参与,而是做施工图的人去现场,最后完成的建筑与建筑师当初的设想有出入,极大地影响了建筑所产生的效果。
      在国外,建筑师往往承担的是“设总”的角色,他们的业务非常全面,主要是对整个过程的把控。他们对一座建筑的设计创作过程,从最初的构思,到精致的细部,从外立面石材的选定,到大门的创意,从跑市场材料选购,到跑现场材料安装施工,全程把控,每一步都心中有数. 在施工图阶段,建筑师对所有的细节都要进行深入的推敲、比较。在施工过程中对选材极其严格,要实地考察生产厂家的设备、能力,以确保设计意图的完美实现,不轻易被工期、材料等因素所左右。这是我们的建筑师做不到的,当然也有一些制度的原因。建筑师为了协调同其它专业的关系,所有的设备留洞都要亲手画一遍,出一套专门的留洞图,以避免建筑和设备以及设备各专业之间发生冲突。建筑师对待结构也一样,他们常常把应该在结构图中表达的东西画到建筑图中,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并确保它们的一致。建筑师对结构工程师的积极配合,换来的是结构对建筑更好的配合。其实很多著名建筑,并没有奇特的外型,它之所以被称道是因为建筑师对材料的运用上达到了完美结合。正是这一系列的努力,才能够确保建筑师意图的完美实现。
      其次,是对细部的把握。
      国内建筑师很多只注重立面造型,对材料掌握不充分,不注重细部。很多建筑从远观效果很不错,但近看会发现材料的接缝,细部线条的处理,色彩选取及搭配都有不少的问题,这就是建筑师设计时只整体的色彩与材料,没有认真去考虑材料间该如何留缝,如何搭接,横缝与竖缝各留多少,怎么才能表现出想要的分割效果。当然色差的造成的不理想也与我们建筑师只提供色卡,施工材料的选用及质量把关不能参与的制度有一定的关系。
      在国外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很注重细节研究。他们经常跑建筑市场,对建筑材料及产品都很了解,他们不只是去研究建筑材料物理性能,对光学也有很深刻的理解。什么样的颜色在一天不同时间段的阳光下会反射什么光谱的光线,不同的材料在远处与近处会对人眼造成什么样的视觉冲击都是建筑师的必内容。例如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聿铭采用了非常精彩的模数制,并用它贯彻设计的始终,所有的尺寸都与之有关,最基本的模数来源于立面上的一块石材的尺寸。这个尺寸为1150×575,是2/1的比例关系。而建筑的基本轴网为6900,层高为3450,它们分别为石材长宽的6倍。建筑的门高为2300,是3450的2/3,为四块砖的高度,同时也是高级建筑的理想门高。建筑各处的尺寸都符合这个模数,这样一来,最后的装修效果非常完美,到处都是整块的石材,决不会出现不合模数石材的情况。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一块标准尺寸的石材在哪里不经切削,都可以使用,大大方便了施工。
      再者,其实专业的介入时间也不同。
      一项建筑工程从方案设计之初到施工图设计以致施工,其实都需要建筑师与工程师的通力合作。我们方案设计阶段,基本上是建筑师在做按自己的思路和经验去做,在方案确定之后其它专业才介入进来。建筑师关心更多的是建筑的体型、外观、空间及功能布局等;而工程师(具体到结构工程师)他们在意的(则)更多是结构的安全性、合理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因此,也造成了建筑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冲突,很多东西技术上达不到,最后只得重新修改,或者做出一些结构设计不完美的方案。
      在国外,方案构思阶段,建筑师就把与他合作的结构工程师找来,与他们讨论构思的可能性。结构工程师从它的方案中寻求灵感,新型的结构体系往往在这一阶段产生;同时,他也为建筑师提供结构上的可能性,挖掘结构上的潜力。所以,建筑师的设计总是能如此充分的利用结构、表现结构。
      还有,对建筑与装修的考虑不同。
      其实在古代西方,建筑都由石材建造,结构、建筑、装修本来就是一回事儿。而我们现在一般意义上的装修,是在建筑、结构都做完之后,再附加上的一张皮。也就是说我们把建筑和装修分成了两个不相连的过程,这也造成了两者之间衔接不上,材料安装搭接,拼缝,色彩搭配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对整个建筑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国外建筑师做方案设计时往往是连装修一起考虑,把建筑与装修一起做。这样两者就成为了一个整体,两者有了很好衔接,设计出的作品自然也是浑然一体,不会给人以不同的体块随意拼凑在一起的感觉。
      最后,对建筑中外文化的传承与学习的差异。
      建筑有其文化传承性。中国的开放,不仅大量的西方建筑文化涌入,大量的外国建筑师也在中国找到了用武之地,从而将他们的理念搬到了中国来。我们的建筑师就像作家,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将外国百年信息与艺术思潮都读遍,不管粗细,反正都领略了一番,而后,在自己的建筑设计中,去进行借鉴展示。因此,建筑的复制品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随处可见。不仅在某城市的广场上见到过,而且,在某个县城的公路边我居然见到了“悉尼歌剧院”——加油站。那是一个比较粗糙的克隆版本。也许没有海水和游人的拥戴呵护,这白亮圣洁的鹤翅已被尘土蒙面,而地面上的油渍更让她失去了贞操。看上一眼,就不免为之痛心:就像心痛一只失落到愚昧者的枪口下的白天鹅。不过,我尽量善意地去揣摸设计者的意图,他是否要让人们加足了油,快些到悉尼看歌剧院呀?
      建筑是城市的符号。符号就像文字,谁都可以操持都可以借鉴。但高明的符号是那种具有深刻与超迈的精神烛照,而绝不是外表空壳的皮毛照搬。这需要深刻的理解,既是摹仿也是翻新.如果仅仅摹仿一个建筑的外部造型,那是粗浅的,而能够摹仿这种最能体现精神与意义的符号,则是高明的摹仿。
      我们很多人都非常欣赏黄帝陵大殿的中国式顶棚上开的圆形“天眼”,正如我们很震撼万神殿的“天眼”一样,两个同样的圆洞,却又开在不同的顶棚中间,都是渴望将殿内与天际直接沟通,这是一种建筑师的主观渴望,也代表了人类对于上帝与苍天的某种亲近方式。 受万神殿这个“天眼”影响的建筑师在世界各地一定大有人在。日本的天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光的教堂”,我认为就是一种本质的摹仿。他将教堂摆放十字架的墙壁掏空,掏成一个十字架形状,让外面自然的光照射进教堂,这便自然形成了“光的十字”,这是很高明的设计,内外的沟通方式,与万神殿的天眼有着本质的相似。
      东方与西方有着不同的神仰,不同的朝圣方式,万神殿与黄帝陵也不是同类属性的建筑,但是,同样的“天眼”,却有着同样的绝妙。
      虽然相隔了几千年,但是,将两者放到一起去感受,却有着同样的神圣魅力。我从中读出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精神象征,当然还有着建筑师要表达的极强的主观意念。这样的摹仿是能够接受的,是成功的。
      我想说的是,我们建筑即使摹仿,也要学习安藤忠雄,要找到那种最具亮点,最具精神价值的符号,绝不能简单地克隆或照搬,还应该以现代人的巧妙与智慧,“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绝不该拙劣克隆。就像文学创作,抄袭或摹仿有时很难界定,这是为什么呢?说透了,就是高明的摹仿与拙劣的摹仿之区别,高明的摹仿,就是巧妙的,就会被说成是借鉴,而愚蠢拙劣的便会被冠之抄袭而蒙羞。
      综上几点,我们国内的建筑师要想走向世界,创出一批批优秀作品,不但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还应该借鉴国外优秀建筑师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深度。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中外 差异 建筑设计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