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点亮“教”与“学”的那盏灯]那盏灯为我点亮

    时间:2019-02-03 03:28:0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由一系列因素构成。其中,非智力因素是牵引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育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使师生获得“双赢”的“秘密”之一。
      
      一、揭开非智力因素的面纱
      
      我们知道,学习活动中,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学习的进度与效果。一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而非智力因素却是学习活动赖以高效进行的动力因素。
      由于不同学生个体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例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智力出现了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学生的学业成就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
      
      二、非智力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密切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对智力较好或智力较差的学生,都必须注意既发展他们的智力,又要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并有意识地让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让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勤能补拙”、美国学者罗宾也说过:“激发心灵潜能,成功乃是人生的必然”等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初中语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是积极活跃的因素。教育家矛斯多意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由此可见,教育教学仅靠专业知识是不行的,作为一名教师,还得有能深入学生内心的非智力方面的能力。寻找多种方式去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用情感和思想去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刺激性,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的火花,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它不是机械的过程,而是教学双方思想碰撞、认识情感的过程。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把被动的学习状态变成主动的学习状态。正如赞可夫所认为的那样,学生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趣,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这种刺激必然会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此外,非智力因素也是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必备因素。尤其在初中基础教育阶段,知识与能力并重,读书与人格培养协同,是现代语文教育必须持有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对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将直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让非智力因素成为教与学的活力因子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师要不断给学生输送动力,调动学习的情感;运用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也叫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要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唤起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强烈追求,首先这就得避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是被动的,激不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和对更新知识的探求。举一个例子:刚入中学的初一新生,对新环境、新教师都能产生一种新鲜感。教师可以利用其新鲜感而生发开:第一堂课,可以先叫一个学生在黑板上书写“人”字,接着就在“人”字上做文章,讲述鲁迅的人生观,毛泽东的英雄气魄等并相机而导。最后,教师再提出:你们能说一说数学家华罗庚,桥梁专家茅以升的故事吗?你读过他们的文章了吗?数学家苏步青任复旦大学校长,为什么规定进复旦大学的理科生,大一时必修语文?这些问题既能很自然地将小学学过的与初中将要学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又能巧妙地使学生明白:中学语文内涵丰富,只要努力,学好语文会使人聪明起来。
      如果按上面的方式教学,这样充满魅力的课堂,这样的因时而启,相“机”而发,能在学生的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还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要,这正是恰到好处地培养了非智力因素的结果,也印证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产生要学好语文的自我要求,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2.重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中,要关注“人”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注学生这一“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结合不同年龄和知识结构,组织一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体验大有裨益。
      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虽然有限,但也要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并通过一系列充满“语文味”的活动使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美国的波利亚说:“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例如,初一入学后,可以组织学生办班级军训简报,办报过程中从多方面给予具体指导和热情鼓励,最后对学生进行评比奖励,学生的积极性始终会很高。确实,学生在活动中,那被激发出来的广阔的非智力因素,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由此可见,正是这些教学中特殊的环境――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成功,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学生的多种非智力因素也因此得到不断的培养、发展与提高。这些活动课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紧密联系起来。
      活动课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内部的动力,形成了健康的心理素质,能主动地去获取成功而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智力因素的发展。
      3.锤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有效的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坚强的意志是行动的强大推动力,同时,意志又能促使其克制一些不利于学习语文的行为举止,或放弃某些阻碍其学习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又一重要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方面。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告诉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们:“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
      当然,一种好习惯的养成,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督促学生,使学生能以坚强的毅力去培养好习惯,多多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非智力因素,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通过以上三点的探究,我们了解到非智力因素及其重要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细心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设计好、利用好,使它们真正能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文素养点明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 点亮 盏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