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林中路【漫步林中路】

    时间:2019-05-31 03:18: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欧洲有着太多的花圃草丛和水泽密林,特别适合人们散步行走。“让我们散步吧!”是欧洲人的口头禅,散步成为一种诗意的逗留。   散步何以可能?要散步就得有路,要诗意的散步最好是在林中进行。于是,遍布欧洲的林中路,成为了人们散步的最佳选择。我此番遁入欧洲,沉浸在那里的林中路而每每不能自拔。我在海德堡哲学家小路踯躅前行,在巴登巴登勃拉姆斯小路沉思默想,在安斯菲尔登布鲁克纳小路疾步穿行。漫步林中路令人流连忘返。
      一般游客到海德堡往往关注内卡河南岸从骑士广场到俾斯麦广场的那条步行街,还有近旁的老桥、教堂和山顶上的古城堡。这里的街头巷尾,流淌着尘世的烟岚,弥漫着浪漫的夕晖,一片浮动的生活气息。可是,圣灵山上的哲学家小路则呈现着清朗寂静的气氛,与对岸的喧嚣适成对照。这是一条少人走的林中路,由西向东大致可以分为三段:西端路旁洋楼错落,高筑的围墙上花红藤绿,但略显逼仄;中段两侧花圃果园和居家宅院间杂,令人豁然开朗;东侧林间大树密布,满目森林气象。黑格尔、马克斯·韦伯、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阿伦特、哈贝马斯、卢卡奇、伽达默尔,“密涅瓦猫头鹰”在不同年代飞抵此境,信步于丛林果园和花卉藤蔓之间,绝对精神、价值中立、轴心时代、诗意栖居、交往理论、文本解释、理性的毁灭、集权主义的起源……哲学大师的林中漫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精神气象。
      我们从西侧步入哲学家小路,海德堡大学心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诺奖得主汉斯·詹森故居……坐落在路旁的公寓、别墅之间,这里不是学术机构就是学者寓所,爬满高墙的白藤、紫藤、葡萄藤漫溢书卷之气,虫嘈鸟鸣不绝于耳。中间的那段是散步者歇脚野餐的佳地,路旁山腰随势被打造成一个哲学家花园,枝叶扶疏,鲜花触目,堪作冥想,亦可说爱。在木质靠椅上小憩,抬头望去,内卡河老桥雄性的双塔、红瓦白墙的老城池、王座山上的古城堡,一派旖旎风光。无怪乎《海德堡岁月》的作者尼古劳斯·桑巴特这样评价:“这条内卡河北岸的散步道,沿途有雅士刻在石头上的诗行文句,除了适合沉思、观景,也是条‘情人之路’。”
      走到中段与西段交接的一个岔道,我们发现了一块灰暗宽厚的纪念碑,仔细打量原来是令人仰慕的荷尔德林之碑。“我们爱你已久,满心欢喜想你来当母亲,并献上一首平凡的诗歌,就我所见,你是祖国城市中风光最美的一个。”荷尔德林颂扬海德堡的诗章,是关于海德堡颂诗中的佳作。这位图宾根神学院黑格尔、谢林的同室学友,一生三次到访海德堡,像大诗人歌德一样,把一颗心丢在了这里。荷尔德林的存在,使“诗”与“思”的运思成为可能,他更是海德堡作为浪漫主义之都的象征。
      由荷尔德林自然联想到“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和他弗莱堡山上的托特瑙小屋。在“思想的林中路”,海氏深深地迷恋荷尔德林,将他后半生的精力转向阐释荷尔德林的诗歌。他在谈到荷氏“功业累累,但,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句诗时说,“但”字意味深长,它将对生存的理解与俗常区别开来。在后者看来,生存与诗完全是两码事,生存的基础是人建立的两个文明的“累累功业”而不是诗。荷尔德林认为,人凭自己的辛劳获得了累累成就,但人生存的旨归不是这些东西而是“诗”。技术理性的根本危机是远离了自己诗意的生存根基,使人感到自己是“无家可归”的。解救现代危机的根本方案是“归家”。一切伟大的诗都是“归家诗”,荷尔德林就是这样的诗人。
      在海德格尔的生命中,雅斯贝尔斯和阿伦特不可绕过。前者为其同道密友,后者为其学生情人。而后两者又是亲密的师生关系。如果说,阿伦特之于雅氏有着父女一般的爱,那么对于海氏的爱诚如自己所言,是一种包含“情人、朋友、兄弟、父亲、同事”于一体的爱。纳粹时期海德格尔被认为是一个“反犹主义者”,可雅斯贝尔斯的夫人和阿伦特均为犹太人,并因此饱受流亡煎熬之苦。他们在责怪之余并没能做到同海氏“一刀两断”。战后雅氏还多次邀请海氏来海德堡开讲座,阿伦特访德时也数次与海氏见面,代他在美国寻找出版商,给他寄食品、书籍和唱片。阿伦特在寄给海氏自己的代表作《常规生活》时写道:“它直接诞生在马堡的时日里,它几乎全部归功于你。”然而,阿伦特那本煌煌巨著《极权主义的起源》又何尝不能说也是“全部归功于你”呢?
      勃拉姆斯这位贝多芬的接班人,曾经为荷尔德林的诗作《命运之歌》谱曲,这位浪漫主义音乐大师也是林中漫步的迷恋者。当他外出散步时,总是空手而出,只带着软帽,很有活力地来回摆动着手臂,闲下来时手掌就背在身后。勃拉姆斯终其一生从森林中不断获得近乎神秘的力量。有人问他该如何提高琴艺,他回答道:“你必须持续地在森林中散步。”密林深处的利希滕陶有舒曼遗孀克拉拉的新居,也是勃拉姆斯消夏避暑之地。他沿着通向巴登巴登的奥斯河畔小路散步,有时为着会见巴登巴登的小施特劳斯,有时为着平复对克拉拉母女绵绵的恋情,更多时候是为着捕捉音乐作品的灵感。他为母亲离世创作的降E大调圆号三重奏,部分乐章是瞥见森林日出的灵感结晶。勃拉姆斯的曲风总是给人以暖阳西下的温馨感觉。而他献给即将出嫁的朱丽叶的歌曲《新娘之歌》,描写了冬日一位孤寂而遭遗弃的流浪者的心情,令新娘之母克拉拉深受感动。终身未娶的勃拉姆斯在克拉拉死后给友人的信中倾诉道:“就算她离开我们,我们的脸也会因这位了不起的女人留给我们的回忆,而焕发出喜悦的光辉。”
      布鲁克纳没有勃拉姆斯的世俗性,但同样深沉、含蓄、温暖和宽厚。这位土气而未婚的音乐家,出生在安斯菲尔登的奥古斯丁小街上,故居旁边的石阶小径直通乡村教堂的大门。通向圣弗洛里安修道院的道路从村庄伸展出去。当年布鲁克纳无数次穿越这条小路,熟悉沿途的一草一木,宁静美丽的森林催生了其浪漫主义乐风的形成。在他的故居和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内分别陈列着他幼时和临终睡过的床,这条小路将两只生命之床紧相缀连,是布氏人生的绝妙象征。布鲁克纳一生朝向天国,所作的九部交响曲和三部宗教合唱充满敬畏、超越和升华感,是德奥音乐作品的最高成就之一,是人间最美的稀世之音。
      人们为何钟情于散步?人类的精神活动有两大不同形式:一种是行走式谈话思考,另一种则是静坐式阅读写作。苏格拉底和斐德罗在雅典城外散步,沿着河左岸走到一棵高大的梧桐树下,在那儿席地而坐,吟咏和赋诗。蒙田说,他必须走,而不是坐着阅读,才能写成“自己”的书。散步、叹气、遐想和哭泣在卢梭的作品中充当着诗意灵感的模式。温克尔曼、歌德、莫里茨、洪堡特在“永恒城市”罗马的废墟上散步,他们的目光指向“深深掩埋”在大地之底的“世界精神”。散步发展的历史真可用“传递接力棒”来作比况,散步与思考、观赏、写作、教育、好奇紧相关联。
      作为散步的载体——道路,海德格尔有个精妙的比喻,“释”诗犹如“落雪覆盖晚钟”必定让远播的钟声走了调,就像诗歌不可翻译,思想也是不可译的。海氏著作《林中路》、《路标》、《在通向语言的道路上》都用到了“道路”一词。他本人与《道德经》译者萧师毅在黑林深处的托特瑙小屋推敲过“道”的译法。海德格尔的意见是要把老子的“道”译做“道路”,因为在他眼里,“道”或许就是产生一切道路的“道路”。
      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人世间有无数条有形无形的路,漫步林中路仿佛行走在“归家”的路上,让我们读懂了人类的思想史。 

    相关热词搜索: 林中 漫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