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重拾我们内心的敬畏 我真想重拾那份内心的安然

    时间:2019-03-20 03:32: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人类到底应和自然如何相处?康德说,他敬畏大自然繁星密布的苍穹。是的,若无对自然之美的敬畏,梭罗如何能独居瓦尔登湖畔,穷其半生欣赏自然?川端康成如何能凌晨四点,起身看花,聆听海棠花语?林清玄如何能陶醉竹林间,感叹林风是自然最美的音乐?与自然和谐相处,心存敬畏,才能与自然对话,感受美的真谛。
      
      从中秋祭月说起
      文/安奋伟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后来,文人墨客开始效仿祭拜,民间也有了祭月、拜月、赏月的风俗,历代相沿,形成了一个传统活动。
      其实在古时候,由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低,对月亮的圆缺规律无法理解,所以人们对能带来光明的月亮非常敬仰,甚至有点畏惧,害怕得罪了月亮,它就远离天空,把它的清辉和光明带走,让人们沉浸在无边的黑暗之中感受孤独和寂寞,因此就有了一年中月亮最美最亮时候的祭月和拜月活动。
      如今,科学技术水平的高度发达,人们在对宇宙万物的探索中,对月亮的认知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祭月拜月之风逐渐被赏月玩月的娱乐活动所取代,这是时代的进步。但同时我们是否应从古人的风俗中,重拾其敬畏自然之情,让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回归,以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让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取代征服自然、破坏自然?
      事实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正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异常”“几十年不遇”“百年一遇”“历史极值”“历史罕见”等字眼不绝于耳。冰雪灾害、高温酷热、山洪泥石流、台风热带风暴等等灾害画面,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视听。人们惊恐地发问:“天气怎么了?”同时,人们也开始检点自身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希望能够亡羊补牢,让走上“极端”的天气气候,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减少地球和人类的灾难。
      提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位专家这样阐述:“我们之所以要敬畏自然,不是因为自然比我们强大,而是因为尊重自然是一种能够获得理性辩证地对待自然的合理态度。”
      可以说,放弃人是万物主宰的傲慢思想,重拾人对自然的责任,从思想上认识到敬畏自然就是敬畏人本身,人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痛苦。
      《庄子・天道》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说的也是依天体运行的规律办事,日月昼夜之行井然有序,万化自均,万化自宁,风调雨顺,天下就能太平。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八月十五中秋赏月之时即将来临,让我们由衷地产生敬畏自然之情吧,愿月圆事圆生活更安适!
      (选自《山西日报》2010年9月17日)
      鉴赏:这篇文章由中秋赏月写起,写古人与今人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提出要敬畏自然的观点。敬,不是表面的供奉而是由衷的坦诚;畏,不是内心的懦弱而是灵魂的震撼。面对自然,人有时急躁轻狂,不自量力,待到醒悟,顿生敬畏。想想风化的石头,千年的琥珀,岂能不敬畏?只要一直醒着,自然的伟力定会指引我们心路的方向。当一束鲜花被迫与土地分离,拖着残缺的躯体,被插入冰冷的琉璃花瓶中,也许它带来一丝芬芳,但那不是自然真正的味道;当一只鸟儿被迫与广阔的蓝天分离,缩起受伤的羽翼,被关进黑暗的鸟笼里,也许它带来片刻美妙的叫声,但那不是自然真正的声音。不敬畏自然的人,也不能真正贴近自然。
      
      敬畏自然的尺度
      文/邹文
      在澳大利亚南部有一个农场,主人是位农学博士,农场是他父亲的父亲创办的。他继承了祖父的遗训,一直专心经营着这片只有100公顷的土地。遗训的核心是:实行土地轮作制,不得无度耕种。他父亲临终时把他叫到床前说:“土地有它自然的尺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越这个尺度。无休止地索取,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在你祖父去世后,我刚接管农场时,看到由我们培育种植的奇异珍果和天然卷菜,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尤其是天然卷菜,只有我们独家生产,价格成倍上翻,订单像雪片飞来。面对滚滚财源,我就决定把正在轮作休养的30公顷土地用于扩种天然卷菜,产量一下子增加一倍,满足了销售商们的出口要求,可第二年卷菜价格却下降了1/3,到第三年价格又降了1/3,结果,产量上去了,收益却并未如想象的那样成倍增长。由于扩种,增加了机械、水电、肥料、人工成本,每公顷收入反而比以前少了,地力也下降了。特别要命的是,由于天然卷菜集中上市,包装跟不上,只好用袋装统货出口,人们认为是假货,不肯掏腰包。这是你父亲一生中最大的失误和教训。”
      父亲的教训,深深刺痛了农场新主人的心,他谨遵祖父遗训,一直坚守土地轮作制,50多年风风雨雨不改初衷。除了已栽植的奇异珍果外,他把剩余的60公顷土地划分为两个轮作区,一年种植,一年休养,限量生产,精美小包装,并打上由他亲自签名的标志,市场上始终保持旺销势头。全家人过着衣食无忧、富足有余的日子。尽管家里有人从事其他职业,但他坚守向父亲的承诺,并选好自己的接班人。在他成为“全球环境义务大使”后,到过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宣传保护环境,珍爱家园,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类要敬畏自然的尺度”。
      无独有偶。在我国浙江千岛湖,旅游公司下有个专门从事养殖的水产公司,利用独特的湖水养殖一种叫“胡子鲶”的鱼。他们利用的水体只占千岛湖的1%,每亩产量不超过1000公斤,鱼的个体和生长时间都有严格标准,鱼小了大了、生长时间长了短了都不行。同时,他们还研制烹调用料,精选独特配方,形成独家风味,并且只限在千岛湖范围内上市,专供游客食用,绝不外卖,每天还实行“三限”,即:限鱼捕捞量、限每桌供应量、限每天餐桌量。不管多么热销,千岛湖就是不涨价,被调足了胃口的游客,到千岛湖都想亲口品尝“鱼宴”,为了能吃到“鱼宴”,据说要提前好多天预订。曾有几家外企和有实力的民企前去洽谈合作事宜,扩大生产,准备在全国各地开设连锁店,都被公司婉言谢绝。很多人对“有钱不赚,有肉不吃”的做法不理解,公司总经理面对央视记者说了这样一番话:合作是好事,这种合作是冲着暴利来的,合作就要扩产,扩产就要多销,多销就要连锁,连锁就要出售配方,结果势必导致为利而“鱼”,盲目扩张,水体恶化。为鱼而“渔”,品质要下降,风味无法保障,甚至会出现竭泽而渔,到那时,千岛湖“鱼宴”还有什么魅力,还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吗?
      不能为鱼而“渔”和坚守土地轮作,虽隔千山万水,又是不同产业,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既敬畏自然的尺度,又敬畏市场的尺度。无论高山大地,还是湖泊海洋,能养育多少生命,容纳多少生物,产出多少价值,造化早有安排。敬畏这大自然的尺度,正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石,关键是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要时刻装着这把尺。
      (选自《青年文摘》2008年第9期)
      鉴赏:本文由两个小故事构成,这两个故事共同说明了自然之道讲究的就是遵从自然规律。大自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任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都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报复。敬畏自然,是看见蚂蚁搬家时,轻轻移步,给小生命谦让;是路边花儿簇拥盛放时,默默凝视,给小生命礼赞;是欣赏自然的景致时,克制私欲;是看见自然的伤痕时,深深反思。
      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
      文/陈中浙
      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11月4日)
      鉴赏: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却犹如一味清醒药,让人醒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本文作者从哲学与文化的层面分析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深层因素,挖掘出了其思想上的病灶在于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敬畏者,既敬重又畏惧。这种敬畏是头脑清醒、态度端正的表现,是素质良好、行为规范的象征。我们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牢记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自觉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从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养上有所作为。

    相关热词搜索: 敬畏 重拾 内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