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如何写好时评文200字_怎样写好时评

    时间:2019-03-12 03:30: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写作指导   时评类文章革故鼎新,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观点鲜明,嬉笑怒骂,语言辛辣,讲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所以深受读者喜爱。作为中学生,学写时评,不仅能开阔眼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辨能力,还能积累素材,为今后写好议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如何学写时评呢?
      首先要克服畏惧心理。对热点事件,只要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那就是时评。看看,就这么容易!
      动笔之前,要学会筛选新闻。一要“新鲜”。只有选取新近发生的事件进行评说,读者才愿意看。二要有“亮点”。即所选的新闻要有与众不同之处,或是重大事件,或是稀奇古怪的事,要能吸引人。三要选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新闻包括时政、法律、经济、民生、教育等众多领域,自己熟悉哪类知识,一般就选哪类新闻,这样才有话可说,才能说到点子上。
      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炼观点。一般有三种思路,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以疯狂粉丝杨丽娟的父亲在香港自杀这一新闻为例,可以对杨父对女儿的溺爱进行诘问,可以对杨丽娟的不孝之举进行批评,可以对杨丽娟事件产生的社会土壤进行剖析,可以对媒体疯狂炒作这一新闻表示不满;当然,也可以对杨丽娟父女表示同情和理解,可以就如何拯救杨丽娟提出建议……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行文时,必须先引用新闻事实,并注明准确出处,然后亮出观点,接着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论述,最好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精彩时评回放
      新闻事件:
      内地疯狂追星女杨丽娟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便一直没有上学、没有工作,全职做追星族。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近日,杨丽娟已如愿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只与偶像留影纪念。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而去年,杨丽娟的疯狂追星行为就曾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当时的报道指出她为追刘德华倾家荡产,其父甚至卖肾换钱。
      (《三秦都市报》8月28日)
      观点一:
      最可怜的爸爸  潘采夫
      
      跳海悲剧发生后,有人愤怒地评论,“他们一家都有病,他们的最佳归宿应该是精神病院。”杨丽娟有病吗?或许;她爸爸有病吗?未必。从我的经验看,杨勤冀一直很正常,他的卖房,他的举债,他的卖肾,他的投海,这看上去逐渐走向“疯狂”的举动,并未超出一个贫穷家庭的父亲正常扮演的角色。他的行为虽然无奈,却符合理性。说他疯了的人,是不了解他的生活状态。
      女儿刚开始迷恋刘德华的时候,杨勤冀是持反对态度的,这也是一位中学教师的自然立场。但是,当独生女儿百折不回,甚至不惜用生命作为代价时,作为父亲,正常的反应当然是让步,并想办法帮助她,尽管他很清楚女儿的行为错了。从古至今,当父亲反对女儿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而女儿以死相抗争时,忍看女儿去死的父亲也凤毛麟角,多是长叹一声,由她去吧。所以,支持女儿的疯狂念头,正是杨勤冀的必然选择。
      一位68岁的老人,遭到女儿的变相绑架,被动卷入一场非理性的行动,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已经举家疯狂,但是请想想,如果你40岁才有一个女儿,你会不会爱她胜过爱自己?当你年过花甲,去日无多,而你不幸又可怜的女儿陷入迷狂,你愿不愿意不惜代价去帮她实现梦想?不要说他应该送女儿去心理诊所之类的正确废话吧,他只知道爱她就去满足她。
      我认识一位农村癌症病人,家境一般,而儿子马上要结婚,所以他拒绝了继续治疗。在他看来,如果他还继续活着,家庭就将遭遇灭顶之灾,没有儿媳,何来家族繁衍。在农民的世界里,这就是理性的选择。我听到过有老农跑上公路,主动撞上开来的汽车,以求得到赔偿金,好让儿子能结婚生子。
      愚昧吧,却一定经过了冷静的算计。这是穷人的逻辑,难以理解却现实存在。
      三上香港,六进北京,可怜的杨勤冀已倾家荡产,压力超出承受极限。终于见到刘德华,女儿并不满足,而刘德华的“不近人情”也让他非常失望,这给了杨勤冀沉重的打击。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杨勤冀使命还没有完成,他的老婆和女儿需要活着,而他已经油尽灯枯,在他看来,这当然是一种失职。所以,投海,托孤于香港社会的福利,就如选择撞车与等死,也是经过冷静计算的。这仍然是穷人的逻辑。
      悲哀,对命贱如草的他,却是现实选择之一种。
      (《新京报》3月29日)
      [简评]
      对于杨丽娟追星悲剧,多数人都对杨父的溺爱表示难以接受,给予尖锐的批评,此文却相反,表达了对一个走投无路父亲的深深同情,视角独特,饱含情感,读后令人深思。
      观点二:
      病态粉丝折射社会病  乐 水
      
      拥有粉丝,对明星来说,本是一件幸福的事;哪个明星拥有了杨丽娟这样的“疯狂”粉丝,更多的肯定是恐惧而不是幸福。
      为了见到偶像刘德华,她不仅付出了13年的青春岁月,耗尽了家里所有财产,透支了年迈父母安定的晚年生活,更搭上了父亲的一条命。虽然,溺爱女儿的杨父在遗书中控诉刘德华“很自私”,声称以死抗议,可是,把杨父的死怪在刘德华头上,真是很冤枉。
      刘德华错了吗?我看没错。作为明星,只是被动地被粉丝喜爱,在娱乐商业化的今天,虽然明星的名气跟粉丝的追逐有关,但善待粉丝并不意味着要无条件地满足粉丝的一切要求。刘德华曾经在香港的歌迷会上见了杨丽娟,并跟她单独合影,可是杨父自杀的理由却是,刘德华没给自己的女儿私下交谈的时间。假如刘德华当初真的满足她私下交谈的愿望,不知道她又会提出什么样的过分要求。
      逼死杨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对女儿的溺爱和纵容。为支持年已28岁但仍沉浸于追星梦的杨丽娟,已年近古稀的他不仅卖掉房子,倾家荡产,而且还曾经想通过卖肾来圆女儿的追星梦。这样的家长能说是理性的吗?是真正对孩子负责吗?可悲的是,他对女儿的溺爱却没能换回女儿的觉醒。他自杀以后,杨丽娟甚至不愿意去看父亲的尸体,心里想的仍然是要见到刘德华。正是杨丽娟的疯狂和执迷不悟逼死了自己的老父亲。
      每个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不免会喜欢光彩夺目的明星,追星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如果失去理性,走向极端,就会很危险,甚至酿成惨案。杨丽娟的悲剧并非孤例。2000年2月,因追星破产,一个26岁的女子被发现在寓所中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身亡;2003年4月1日晚,张国荣跳楼自杀,成都一少女为偶像自闭三年;2005年12月17日,20岁的谢锋在广州的周杰伦演唱会上当场服下了30颗安眠药自杀……
      追星追到这个份上,真是让人无话可说。这些粉丝的疯狂行为不仅会让明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更会给自己和家庭造成无可挽 回的伤害。
      大多数的粉丝年龄普通偏小,还没有真正成熟,容易将一切都理想化,以为明星无所不能,陷入对其盲目崇拜中无法自拔。再加上自我卑微的心理暗示,为引起偶像的注意,往往会做出一些极端行为。在周杰伦演唱会上自杀的谢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精神文化的弱化和教育的缺失,又加剧了追星行为。同时,社会转型期的巨大变动,使得人们的道德价值体系发生改变,一些人产生了迷茫,追星成为他们的一剂生活麻醉剂。但显然,非理性的追星只会让人麻木,使生活更加偏离正常轨道。也许,杨丽娟的家庭惨剧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因为,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一种亟待治疗的社会病。
      (《广州日报》3月29日)
      [简评]
      一般认为,杨丽娟追星悲剧的产生,罪魁祸首应是家长的溺爱。其实,社会大氛围的渲染,同样“功不可没”。这篇文章对追星病根的探寻,可谓给了所有人以及时的提醒――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事。
      观点三:
      杨丽娟与媒体谁比谁更疯狂  钱夙伟
      
      4月8日《成都商报》报道说,疯恋刘德华的甘肃兰州女子杨丽娟,日前偕母亲抵港处理父亲后事,7日又展开疯狂的侵“华”之旅,她们甚至到华仔寓所求见,结果徒劳无功。大批传媒闻风而至,令华仔寓所外,排了长长的车龙。由于母女俩大闹现场,最后警方介入,闹剧才暂告一段落。
      杨丽娟的追星,已经失去理智,如此走火入魔,显然是一种心理障碍。杨丽娟要摆脱长达13年的痴迷状态,回到正常的生活,当务之急是心理疗救,而不是与偶像单独见面。这一点,媒体其实是很清楚的。
      因此,对于此番杨丽娟抵港处理其父后事,媒体理应淡化乃至冷处理,千万不能再为杨丽娟的追星推波助澜。
      然而,媒体依然表现出过度“热情”,即使杨丽娟到快餐店买东西吃,也有大批传媒追访,让她误以为自己见偶像一面的要求,因为处于媒体的聚焦之下而有可能实现,从而痴心不改。
      其实,从杨丽娟一人的追星,到全家的不能自拔,尤其是其父母不惜倾家荡产来满足女儿的疯狂,其父自杀后的遗愿竟然仍是让女儿见偶像一面,这一悲剧的逐步升级,媒体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譬如,其父去年写“请愿书”,“泣泪”向华仔“请愿”见女儿一面,全国许多媒体居然一起刊发,对这个家庭的误导,显而易见。
      实际上,广而言之,即使是最初追星族的形成,媒体也难辞其咎。这些年来,过分地甚至荒唐地炒作明星,对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给以火上浇油般的影响。而一再出现的追星悲剧,可以说正是媒体对明星无度炒作的恶果。
      (《河南商报》4月9日)
      [简评]
      在剖析杨丽娟悲剧时,很少有人会想到媒体恶炒的罪责,此文作者把问责的矛头直指媒体,不仅为杜绝杨丽娟事件又提供一个视角,更让我们明白,在分析新闻事件时,一定要尽最大可能把所有原因都找出来,这样,才不会人云亦云,才不会落入俗套,才能写出亮点来。

    相关热词搜索: 时评 写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