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五技精于选米,巧于为炊|巧炊

    时间:2019-01-15 03:40: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没有好的素材,即便生花妙笔也难绘锦绣文章。可以这么说,立意之后,选材就是头等大事,一旦选材失败,作文也就基本上失败了。那是不是有了好的材料,就万事大吉了呢?非也!既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也就一定存在山珍海味被“拙妇”烧糊了的可能,否则何来“厨艺”一说?
      我们所筛选出来的材料,无论多好,也只是素材,它是原料,是不能“生吃”的,要经过加工。讲到这儿,一定有同学大叫道:“我那材料是《读者》或者某某杂志上淘来的,是精品,还要再加工?”我想问你:“那则材料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吗?与你将要写的这篇应试作文的主旨契合无间吗?与你中学生的身份、阅历。生理、心理特点,思想认识水平全都能完美‘配型’吗?”回答通常情况下都是否定的,因为绝大部分人碰不上这样的好运气:那些自以为撞了大运而毫无顾忌地将原材料“乾坤大挪移”,结果弄巧成拙,因“排异反应”而死翘翘的文章并不少见。如果那样的好事儿真的被你一头撞上了,首先我要祝贺你,然后给你一个忠告,不要全盘照搬照抄,因为你不能保证同一个阅卷老师的面前不会出现像你一样既是某篇文章的忠实读者又是“敢死队员”的考生,这样的“邂逅”会使阅卷老师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感觉绝对不会带来诗意的结局。下面,笔者将就记叙性文体和议论性文体的材料选择与再造分别进行论述。
      从素材的来源看,一种是阅读积累,一种是生活积累,所谓的虚构也应该是建立在阅读积累与生活积累之上的合理想象。就记叙性文体而言,我们主张以生活积累为优选项,阅读积累为次之。一者,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走向来看,更强调主体的亲历、体验与感悟,而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虽说质朴甚至粗糙稚拙,但原生态的素材闪烁着生活的光泽,这种光泽是璞玉所独有的。二者。源于生活积累的素材具有唯一性,不容易撞车。三者,这样的素材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源于生活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只有丰富而美好的心灵才会漾起如此美丽的粼粼波光。
      当然,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只是素材。我们把它从芜杂的记忆中筛选出来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而不是结束。有一项工作同等重要,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倍增素材的表现力、感染力,这项工作就是:再造,即对素材进行再加工。对素材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就是依据主旨的需要对素材进行剪裁、镶补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有三种手段:删、增、润饰。其目的只有一个:更好地表达主旨。删,删削去的是那些与主旨毫无关联的情节,它们的存在会和主旨“抢镜头”,使主旨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增,增加的是能更好地突出主旨的必要的交代、铺垫、伏笔、衬笔、细节,它们的加盟能使文章血肉丰满、神采飞扬,使主旨显豁而富于张力;润饰,是指在表达过程中借助于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对素材进行美化、艺术化。下面是一篇文章的两个版本,大家可以在比较阅读中学习如何对生活中积累的素材进行再加工。
      
      大雪中的感动(初级版)
      
      刺骨的寒风一阵阵使劲地吹,这白色的精灵,竟也在空中纵情地跳起了拉丁舞,一片一片飘在身上,将她的冰冷透入肌肤,融入血液,每到这种天气,总能想到他,和他那让我永远铭刻在心的举动。
      他是我上初一时的地理老师,他个头不高,长得很憨厚,和蔼可亲,从不发脾气。不过,最让我铭记的。便是他的执著。
      那一天,雪下得很大,就像现在一样,本是他的一节课被数学老师占去了。数学老师早在下课的时候就采了,给我们讲题目,一直讲到上课,讲到他来。早已严阵以待的数学老师笑着说:“等我把这题讲完,你再上课,好不好?”这是主科老师惯用的伎俩,是占课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几乎所有我见过的副科老师在这时都会说:“没事,没事,你上,你上。我正好有事。”然后怏怏地走出去。
      但是他的回答却是:“没事、没事,你先上。我在外面等,你讲好了喊我。”接着带上门出去了。
      大约讲了十来分钟,数学老师讲完这一题讲第二题,讲完了第二题讲第三题。第三题讲完后打开门,看看他在不在外面,他居然真的站在门口,捧着几本书,像门神一样站着,站得一丝不苟。
      “你讲完了吗?”他看到了数学老师。
      “啊,没有呢。”看到他还在外面,数学老师很惊讶,也有点尴尬,“我,我看你站在外面挺冷的,你进来吧。”
      “不用,我站在里面会打扰你上课的,不用,不用。真的。”
      大约又过了十几分钟,数学老师终于把一份试卷讲完,打开门:“我讲好了,你进来上课吧。”
      我看到他冻得通红的鼻子和手。看到他衣服上还未融化的雪花,看到他的那份执著,我差点儿感动得掉下泪来。
      雪依然在下,一片一片飘落在身上,但想到他,我身上便涌出一股感动,一股温暖,路过母校的门口,向里面望去,仿佛又看到他在雪中高大执著的身影。
      飘雪的记忆(升级版)
      那天很冷。哭丧着脸,阴沉了多日的天空,终于落下雪来,纷纷扬扬的,被寒风裹胁着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下午第三节课,数学。有不拖堂、不巧取豪夺其他科目上课时间的数学老师吗?兴许有吧,只是到目前为止。无法证实。
      你是应该知道这个常识的。可你还是提前来了,在下课铃响过之后。你从两扇大窗户前很用心地走了个来回,虽然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虽然窗户上结满了冰花,我们还是用眼睛的余光扫描到你的存在。高而瘦削,背有点驼。
      我知道,你今天之所以这么早来。是接受了上次的教训。当教室门被猛地推开。我们看见寒风卷进你那张惊愕的脸。
      你赶紧退出教室。数学老师忙跟了出去。
      “你,你还要多长时间?”
      “我――,我还有一道题,讲了个半拉子,撂那儿不好。”
      “那你继续讲,我等着。”
      第一道题讲完了,数学老师拉开门。探出头去。一股寒流,几片雪花,从门外涌进来。
      “外面冷,你到办公室歇着,我讲好了去叫你!”
      “不用,不用,从办公室过来要几分钟呐。”
      “要不,你这堂课就先给我,你再找其他时间?”
      “都快期终考试了,谁还会让时间给我们这些副科呢。不要紧,你上,我等着。”
      第二道题讲完了,数学老师又拉开门。探出头去。
      “你还在?”数学老师很惊讶。外面已是白茫茫一片,你拱着手,缩着脖子,书夹在腋下。
      “不如……你到教室里坐着,有……有空位子。”数学老师有些结巴。
      “不,不,那样会影响你上课,我还是在外面等着。”
      当你跨进教室时,那堂课已经过去整整25分钟。
      你理了理稀疏而纷乱的头发,掸去身上的雪花。
      当你板书课题时,看到你背上的积雪,我们多想走上前为你拂去啊,可是我们都没有这个勇气。
      后来,地理课被学校停掉了,安排给了主科,因为地理不统考;那册书,你没讲完,我们也没什么损失,同样因为――不统考。
      再后来――那是初三下学期的事了――你被调到初一任教,听同桌(他老妈是学校老师)说,校 长说你“迂得扎实”。虽然你的课上得很好,大家都喜欢,但我们还是为你高兴,因为你再也不用站在门外等课上了。
      今天。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学校放大假,我背了书包,路过初中部大门前,铁门锁着。我情不自禁地向里张望。校园里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棵棵树。顶着雪,静静地、倔强地立着。可我仿佛又见着你,风雪中被雪花网住的身影,在二楼东廊下立着,高而瘦削。
      李老师。你还好吗?
      最后再说说议论文的选材和再造的问题。
      议论文素材优选的顺序和记叙性文体正好相反。以阅读积累为最优,生活积累为次。因为相较于阅读积累。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往往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因而缺乏说服力。在选择阅读积累的素材时,既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也要注意新颖性,不要总是在屈原、司马迁、岳飞等“大牌明星”身边转圈。
      你可以有计划地积累一些素材,每个专题下积累一两个名句,一两则事例,考场上就不必为无米下锅犯愁。名句是经过时间淘洗的,它以简洁的语言形式包容深刻的人世哲理。以少胜多,用它们作为理论论据可以增加作品的信息容量和理论深度。一则素材,其意义指向往往是多维的,平时可以在所积累的素材下标明运用方向,这样就可以以一当十,实现素材积累效益的最大化。比如下面这则素材:
      八倍的辛劳
      美国女国务卿赖斯,其奋斗史颇有传奇色彩。短短二十多年,她就从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女孩成为著名的外交官,奇迹般她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有人问她成功的秘诀,她简明扼要地说,因为我付出了“八倍的辛劳”。
      在赖斯小的时候,美国的种族歧视还很严重。特别是在她生活的伯明翰,黑人地位低下,处处受白人欺压。赖斯10岁时全家到首都游览,却因为身份是黑人,不能进入白宫参观。年幼的赖斯倍感羞辱,并立志要成为那房子的主人。她的父亲很赞赏她的志向。并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改变黑人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拿出双倍的劲头往前冲,或许能赶上白人的一半;如果你愿意付出四倍的辛劳,就得以和白人并驾齐驱:如果你愿意付出八倍的辛劳,就一定能赶在白人前头。
      为了能“赶在白人前头”,她数十年如一日。以超过白人“八倍的辛劳”发愤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除了母语外。她还精通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她考进名校丹佛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26岁时她已经是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了。随后又成了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她还曾经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此外,她还学会了网球、花样滑冰、芭蕾舞、礼仪,总之,白人能做到的,她都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做到。天道酬勤,只为心中理想而生的赖斯终于脱颖而出,成了美国女国务卿。
      有耕耘才有收获,一个急切渴望成功却又总与成功无缘的人,无须怨天尤人,你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否付出了“八倍的辛劳”。,
      这则素材可以有以下几个运用方向:出身、知识、命运、不公、歧视、拼搏、成功等等。
      议论文素材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原则是:简洁、明了。议论文中的事例,只是个例子,是用来证明观点的,它已经不再是故事,不追求生动、形象,对支撑论点有用的就取,没用的就舍,多了不仅无益,而且有害,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四不像”的观感。以《八倍的辛劳》为例,如果你要证明“出身并不能决定人的命运”,可以这样述例:
      有一个黑人女孩,小时候随父母到首都旅游,因为肤色的缘故,她被白宫拒之门外。她发誓将来要做那里的主人。从此她用八倍于白人的辛劳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二十多年后,她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她就是赖斯。
      如果你要论证“知识改变命运”。你可以这样述例:
      有一个黑人女孩,小时候随父母到首都旅游,因为肤色的缘故,她被白宫拒之门外,她发誓将来要做那里的主人。从此她用八倍于白人的辛劳刻苦学习,除了母语外,她先后掌握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此外,她还学会了网球、花样滑冰、芭蕾舞、礼仪,还曾经获得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总之,白人能做到的,她都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做到。二十多年后,她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她就是赖斯。
      如果你要论述“面对命运的不公,我们该怎么办”这个话题。你可以这样述例:
      有一个黑人女孩,小时候随父母到首都旅游,因为肤色的缘故,她被白宫拒之门外,她没有抱怨命运,没有诅咒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更没有埋怨父母,她发誓,发誓将来要做那里的主人。从此她用八倍于白人的辛劳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白人能做到的,她都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她也要做到。二十多年后,她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她就是赖斯。
      这有点像烹饪,只要厨艺高,就可以用同一种原料做出不同口味的佳肴。

    相关热词搜索: 精于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