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_0

    时间:2020-08-30 08:19: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兴中会、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临时约法》、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能力:

      1从文本、视频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过程:教师利用视频资料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

      方法:①通过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的探究,学习分析背景、原因的方法。②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的探究,学习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3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寻找资料,探究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是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极好教材。《临时约法》的制定体现了“法为国根,民为邦本”的理念。

      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在寻找救国救民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

      2、活动一:

      情境:播放视频资料《辛亥革命的准备》。

      任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问题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要求作记录。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背景、原因分析的方法指导。

      3、活动二:

      情境:播放视频资料《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

      学生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史实,教师补充讲解这一史实。

      4、合作探究题2: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要求学生先开展讨论,后进行辩论。

      老师对学生的辩论情况及时给予评价。指导学生学习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5、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力量不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和完成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最终是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来完成的。

      6、布置课后探究题: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一、辛亥革命的兴起阶段

      1、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2、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建立革命团体

      4、传播革命思想

      5、发动武装起义

      二、辛亥革命的发展阶段

      1、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2、 发动武装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高潮阶段

      1、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春参议院制定

      主要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等等 意义P53

      4、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文化教育方面社会生活方面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A、辛亥革命的成功: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解放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 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总之,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三大巨变之一。

      B、辛亥革命的失败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它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

      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

      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

      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

      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二次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

      度。

     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下的改革开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

      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

      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课本62页

      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学说;

      主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著名的革命宣传家:邹容、陈天华和章炳麟。

      章炳麟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

      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 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课本63页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时间:1894年 创立人:孙中山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A、时间:1905年

      B、地点:日本东京

      C、成员组成: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E、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F、机关刊物:《民报》

      G、性质: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H、意义: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与此同时,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官兵达五六千人。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6、有利时机:四川的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

      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人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但消息泄漏,湖广总督下令搜捕革命党人,形势异常严峻。

      就在这时,辛亥革命爆发了。

      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可以充分利用辛亥革命形势示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掘本图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全国响应、南京政府、南北对立、台港澳的殖民化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结果: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国号“ 中华民国”。

      3、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请学生边听讲边在课本中划出相关概况。

      ㈠成立概况: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都城:南京

      4、国旗:五色旗

      ★ 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 ③三权分立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革命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课本64页

      1、条件:①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助袁篡权。②.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③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退让。如孙中山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宣布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④袁世凯自身条件:拥有当时中国实力最大的北洋新军,善于玩弄政治手腕。

      那么,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篡夺革命果实的呢?

      2、步骤: 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辛亥革命到此

      结束。

      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课本65页

      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㈡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

      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3、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局限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板书设计: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

      1、政治条件: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

      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 “三民主义”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6、有利时机:四川的保路运动。

      二、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结果: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军政府成立,国号“ 中华民国”。

      3、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㈠成立概况:

      1、时间:1912.1.1;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都城:南京

      4、国旗:五色旗

      ★ 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 ③三权分立

      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4、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四、革命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条件:

      2、步骤:

      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㈠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㈡功绩:1、2、3、4

      局限性:

      关于辛亥革命胜利还是失败:

      对辛亥革命的结局,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这场革命既胜利,又最终失败。言其胜利,主要是鉴于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言其失败,主要是因为革命胜利果实未能保持和巩固,南京临时政府很快完结,政权最终落于袁世凯等军阀之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年来有的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似有自相矛盾之嫌,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既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有的论者更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它有终结,但不是失败。

      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都不具备彻底铲除腐败社会机制,建立更新机制的能力。从主观角度看,中国民族资本自身发育严重不良。从客观角度看,阻碍中国进步的反动力量远远大于资产阶级,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仍可称是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它对封建体制的冲击、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对进步意识的弘扬、对风俗习惯的革故鼎新与激浊扬清都是空前的,尽管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最根本的任务,但是它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为薪火相传的后来者提供了极好的借鉴。毛泽东同志正是从前辈的革命历程中悟出了革命纲领、革命政党、农民问题、武装斗争、革命中心等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才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由此可见,简单地讲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都不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该进一步拓宽历史的视界,而不是简单下结论。

      二 辛亥革命

      课程章节:人民出版社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节《辛亥革命》。

      课时:一个课时

      一、 教材和内容分析

      《辛亥革命》选自人民出版社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节。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限制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因此,本节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概念及基本史实。

      2. 根据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归纳其历史功绩及存在的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师借助影像和图片资料,以革命准备—革命爆发—革命成果—革命结果为线索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事件过程。

      2. 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通过学习武昌起义后的复杂形势,要认识到革命潜伏的危机,并分组进行合作探讨:“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全过程,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升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在掌握革命的发展历程之后,有助于学习孙中山等革命派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人生轨迹,学习辛亥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着追求,永不言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经历过中考,而辛亥革命也刚刚经过100周年,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追溯孙中山先生、学习辛亥精神的热潮,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应是一个中考的重点,同学们对这块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另外,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像《辛亥革命》等此类爱国电影也接触较多,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其基本史实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思考、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革命准备及爆发——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及影响,能够概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和教具

      本节课我将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像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绎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讨论归纳法等多种方法,借助影像资料、图片、史料等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

      六、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前一个专题之后知道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整个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既是一段令人发指的侵略史,也可以说是一段荡气回肠的抗争史。那在专题三我们还是要学习的是近代中国的斗争历史——民主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大家知道什么是民主革命吗?。我们说我们国家的双半社会性质往往决定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简单来说,我国的民主革命就是要反帝反封建。我们可以看一下本专题中的三个主要事件,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其中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他们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那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新民主主义又新在哪里呢?这最大的特征就是领导阶级的不同,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期间呢,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这就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那今天呢我们首先要学习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当中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大家可以把课本翻到50页。,我们今天直接来学习本专题的第二课。

     +本课结构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呢,老师先放一个视频带大家提前预热一下我们今天要上的主要内容。

      师:看完这段短片之后,同学们有没有觉得热血沸腾的感觉?我们既然要来学习辛亥革命,那么就必然要了解这场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经过以及最后结果。那本节课也将通过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学习。这是本课的一个结构梳理。大家首先思考一下第一个问题就是革命为什么会爆发?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当时革命爆发之前社会的背景是什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革命前夕又进行了哪些准备活动?

      师:我们先来看课本第一目。老师先给大家看一张图片,这是一张刊登在当时报纸上的一幅时事漫画《时局图》,大家看到这张图的时候有什么感觉?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就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动物趴伏在中国的领土上,他们代表的就是帝国主义列强。《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可以说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可想而

      知当时的中国社会:一方面是列强加紧掠夺,而另一方面呢清政府内外交困,腐败无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正是在这样一种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大背景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逐渐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潮,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应运而生。

      师:大家来看这张地图,我们说自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之后,我们一听这个名字啊“兴中”就是振兴中华,也正是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一大批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我们可以在这张图上看一下,我特地标明了几个团体啊,在湖北有共进会和文学社,湖南有华兴会、还有离我们最近的位于江浙地区的光复会等等,另外图中这些密密麻麻的红旗还代表着一些不知名的秘密团体,这就意味着在当时国内革命团体的力量犹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啊。

      师:那我们从这里的分布情况来看,当时的革命团体还是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那为了加强各个革命力量的联合,于是就有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把握的一个知识点。大家可以自行阅读课本上关于同盟会的文字找出ppt上的一些基本概况。首先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啊?地点呢?它的性质呢嗯,很好!至于宗旨在课本上没有直接提到,我们可以来看这张图片,课本上也有是同盟会党员证,在这张证上就有写到宗旨,这张图比较清晰哈,它的宗旨就是十六个字,也可以说是同盟会的一个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里的鞑虏并不是指整个满族,而是满族贵族或者说就是要推翻清政府统治。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实际上就是使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纲领,统一的组织领导。

     ☆大家看到书上有个“学习思考”,为什么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

      中国是一个国家,而我们一般称清政府说明是当时中国的政府,因此呢清朝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说是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实际上是指,他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政权。是这个意思。

      师:好,那我们有了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人之后,当然是要开始行动了。然而在随后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当中,包括书本上提到的黄花岗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是这些革命党人英勇不屈的精神却极大的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革命,加速了革命的进程。于是就在1911年的10月10号武昌起义爆发了。这是位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三块浮雕,雕刻的就是武昌起义的场景。我们结合课本可以看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时间是在1911年10月10日,当时是由湖北新军当中的革命党人领导发动的,那它的结果就是成功的攻克了总督衙门,占领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同时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那课本上讲到这次起义的时候,寥寥数语,但中间过程之曲折艰辛可想而知。1911年武昌起义前,有一群革命党人在汉口俄国租界配置起义用的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爆炸声暴露了革命党人的行径,使他们不得不把起义的时间大大提前,即十月十号就发动了起义。没想到这次仓促的、可以说是被逼上梁山的起义最后却成功的建立了一个新政权,使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师:这是起义成功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以及当时被推上台的都督黎元洪。当时起义成功后,孙中山又不在国内,起义军群龙无首,于是大家决定推举当时在军中尚有威望的黎元洪为都督,据说当时的黎元洪是在姨太太的床下被抓出来的,直到这些革命党新军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才被迫无奈就这样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师:如果说武昌起义是出乎意料的爆发,并出乎意料的取得成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那么武昌起义后不久十几个省区的纷纷独立是必然的。这其实是对清政府腐朽的、愚昧无知的反动统治的一种唾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当时的清政府仍守在北京,武昌起义后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相应,到11月份四川宣告独立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我们红色部分就是当时已经独立的省份,而且南方地区可以说都独立了,所以说清政府的统治在名义上已经土崩瓦解了。

      师:那这些省份独立了之后这些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又干了什么事情呢?我们在介绍革命的成果之前先来看一下这幅关系图。

      这里的十六字纲领我们知道是同盟会的时候孙中山提出来的宗旨,也可以说是他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这十六个字的主要任务各有其目标,更具针对性。那大家觉得这三块内容里哪一点是孙中山的核心思想所在,或者说最能代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是哪一点?嗯,很好,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代表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因为任何成果的确立我们都需要通过一个强大的政权来将它巩固下来,使之名正言顺。所以说他们围绕着建立中央政权,进行了频繁的活动。

      师:于是呢他们在经过开会、讨论之后就在1912年1月1号,地点是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

      师:孙中山就正式宣誓成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后成立了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这里的五色旗就是当时的国旗了,它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是有有什么寓意啊?另外,大家特别要注意1912年为民国元年,有些题目比如出民国6年是几几年,大家不要搞错了!民国6年是几几年啊?嗯,很好1912+6注意还要减一。

      师:那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然成立了一个新的政权,那就必然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虽然说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临时性的组织,那同样也可以颁布一部临时性的法律来规范政权和社会建设啊。这就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本节课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我们看一下,这张图片呢就是孙中山以大总统名义主持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内阁会议,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一部国家临时大法。那为什么说他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我们可以结合它的具体条约内容来分析。首先第一章总纲体现了什么概念?——主权在民;

      第二章人民呢反映出什么特征?如果用约法里的两个词语概括就是——自由平等;第三四五六章反映的都是一个政治体制的构建,它体现出一个什么原则啊?——大家书本上找一找,很好,三权分立!是哪三权啊?立法权由谁行使啊,行政权呢,司法权呢!很好。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三权分立并不是指三种权力的独立,他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我们看到第三章当中,当总统有谋逆行为时,参议院有权弹劾,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总统的权力,像之后的袁世凯继任大总统,这一条令仍然是生效的,对其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第五章“国务员须副署之”,这又反映了一个什么制度啊?。因为这些制度都是孙中山从西方国家学习来的,因而可以说它是一部代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那我们现在回忆一下清政府之前的法律与这部临时约法之前有什么区别?或者说,这部法律

      有何进步意义?约法提倡主权在民,而封建社会时期则是一种主权在君的体现,这显然是一种封建君主掌握实权,统治人民的状态,那第二点强调的平等、享有多种权利与封建社会讲求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相比人民则更具有自主性,没有阶级、性别之分的自由民主,第三点是一个政治体制的对比,约法主张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最高统治者的权利受其他机构的制约与平衡,而专制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做法显然是一种独裁政治,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盲目专断。我们可以看到约法分别从主权、民权和政权三方面来倡导一种自由、民主,因此我们从这些个变化当中可以看到,前者就是君主专制政体,后者就是民主共和政体,从封建社会的法律到临时约法整个社会可以说是一个民主化的进程,因为这是一部法律,所以我们来介绍啊它的意义的时候要明确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另一方面呢就是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师:好,那以上就是我们对革命成果的分析。大家尤其要掌握《约法》的相关内容。那老师想问一下在建立了这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这个政权之后革命前途就一路无忧、畅通无阻了吗?结果当然不是的,因为谁篡夺了革命果实啊?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达到他的目的的。这是比较简单的一个流程。

     其实袁篡夺的这一过程还是错综复杂的,因为有多方力量的因素比如说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支持,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等等,袁自身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这就是当时的退位诏书。第二天他又迫使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于是袁世凯即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前往北京。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师:这张图片呢这是现在位于南京的总统府旧址。好,我们介绍了这么多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结果,老师回过头来再问大家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是什么?其实呢辛亥革命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上就是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也就是按课本上的这一说法;广义上的概念呢是指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时间可以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一直延续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可以说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方向,那我们现在要讲的辛亥革命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呢?这就是从一个广义上来理解的辛亥革命。这一点希望大家不要混淆起来。因为这块内容考试还是经常考到,大家还是要作为重中之重来理解记忆。

     +历史功绩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它的性质,课本当中是怎么讲的?这个性质比较长啊,我们可以一步步来对他进行分解。反帝反封建就不用说了,我国的民主革命一直以来所面临两个敌人一个就是入侵的列强,另一个就是反动无能的清政府,或者说是腐朽的封建势力。我们可以简单的来看一下它的历史功绩,课本上都有,大家可以把重点划下来这边我用红字标注的几个字就是希望大家注意的,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的政体,而不是封建制度,我们国家封建制度被废除要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所以说大家在做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那性质当中为什么说他是完全意义上的革命运动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们知道19世纪末开始我国就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政治运动,像民主革命这些概念也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一般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在课前导语的时候讲到过我们国家的民主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感 谢 阅 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