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用活农远资源,培养创新意识】

    时间:2019-05-24 03:24: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校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农村的孩子真正感受到“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特别是多媒体、网络等先进教育手段的运用,为广大教师搭建了安全性技术保障平台,因此,用好、用活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本文以“创新”为话题,从五个方面着重介绍了自己将运用农远资源与创新教育融合在一起的点滴做法。
      [关键词]用好;培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95-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教育质量,更重要是关系到21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着民族兴衰之大业。那么何谓创新?笔者认为,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者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覆盖,优化了课堂结构,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思维,夯实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为学生在创新的天地里自由翱翔插上了坚实的翅膀。作为一名身处农村的小学教师,我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以课堂为阵地,以新课标为指导,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从点滴做起,实施创新型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营造宽松氛围,提供创新土壤
      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变“教”为“导”,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特别是要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造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优美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对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古朴民族建筑、悠久历史文化等方面作了深刻的描述:如《三峡之秋》、《长城》、《草原》等,都显现出了大自然的迷人姿容和人类文明所造就的奇伟景象,无不动人心弦,但由于农村孩子大多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美景,只能从文字的表象描绘和插图中略知一二,而这些均不能直观地、动态地再现景观的自然美,因此我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经过自己的酝酿加工,开发出了不少课件。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首先根据课文内容制成了一幅影视动画:随着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眼前的投影幕上出现了流动的江水,飘浮的水舟,周围山峰奇峦,江中倒映,学生仿佛听到了虫呜鸟叫,欢歌笑语,感觉到就像是自己划着小舟荡漾在清澈的漓江中,这一切象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难以言喻。接着,我将大海、西湖、漓江的水组成几幅对比的画面,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它们的区别。最后用三张图片凸显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自然风光的秀丽,而且能为下一步让学生“模仿排式句子说出家乡的美”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宽松的氛围催化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一扫往日的拘谨和不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注重基础教育,夯实创新地基
      “基础”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创新的保证,在扎实的基础上创新,再以创新来夯实基础。《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知识和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载体,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如,在教学《可能性》内容时,我结合农远媒体资源,补充了以下图文课件:①地球是旋转的;②今年我11岁,明年我10岁;③明年的今天下雨;④地球上太阳从西边升起;⑤花是香的;⑥摸到的是绿棋子;⑦2009年2月有29天;⑧平均分94分,最高分93分。在播放课件之前,我就约定学生,用手势来判断画面中的现象:“一定”用手势“、√”,“不可能”用手势“×”,“可能”用手势“o”。做完手势后,我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正确描述这些现象,并请同学对其评价。这一层次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对身边的实例进行可能性的判断,一方面巩固了对可能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可能性的事件,数学源自生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我特别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做“小老师”对同学的描述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了数学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倾听意见、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也为学生创新火花的产生搭下了一个“脚手架”。
      3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创新思维
      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诞生,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对知识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和比较,启发思维,逐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参照农远资源,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整合,将原始的资源进行了创新。
      首先我借助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模像去掉,抽象出几何图形,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最后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的“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一知识。
      4捕捉成功效应,点燃创新激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成功的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一道情境:“妈妈把一块月饼平均切成10块,胖胖吃了其中的4块,胖胖吃了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学生很快答出是十分之四,当学生回答后,我并没有至此为止,而是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把剩下的月饼平均分给爸爸、妈妈吃,爸爸、妈妈分别吃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议论,争相回答,得出爸爸和妈妈各吃这块月饼的十分之三,当学生们享受成功快乐的时候,我又提出了新的问题,“胖胖吃了这块月饼的十分之四,爸爸和妈妈各吃了十分之三,谁吃得多?”“胖胖吃得多。”“谁吃得少?”“爸爸、妈妈吃得少。”“如果你是胖胖,你是自己多吃些,还是让爸爸妈妈多吃些?”学生回答,“让爸爸妈妈多吃些。”“那么,你认为胖胖应该吃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就能让爸爸妈妈吃得一样多,而且比胖胖多?”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都想帮胖胖想办法,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想象而知。可见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应该恰当地把握教材,寻找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达到成功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成功,不断激发创新的热情。
      5挖掘探究潜能,倡导创新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如此事要躬行。”有位教育学家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目的需要,这就是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创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放权于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挖掘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学习的潜能,让课堂成为生命气息、释放学生内在探究能量的舞台,学生心灵深处的创新种子就一定会发芽、生根、成长。如在教学《画杨桃》一文时,许多学生对“同是一个杨桃,它能画出不同的形状”的道理很难理解,于是我就把一个“杨桃”的图片通过投影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白了文章蕴含的道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的能力。总之,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能创造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呼唤,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起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好、用活农村远程教育丰富的资源,并积极主动地寻找与创新教育的结合点,为创新教育在整个课堂教学具体实施中创设更多的捷径,拓宽更广的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创新意识 培养 资源 用活农远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