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视唱课堂上的双轨教学]姚老师音乐课堂视唱

    时间:2019-05-12 03:23: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文章以中国戏曲学院的视唱教学为例,谈如何应用双轨教学进行视唱训练,将西方传统的视唱练耳教育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特色有机结合,包括应用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授课;采用简谱与五线谱作为教学依据;在视唱大小调音乐作品与中国传统戏曲类作品时,在教学方式上的双轨并行等。
      首调唱名法固定唱名法简谱与五线谱双轨教学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个基础性学科,它建立在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包含了视唱与练耳两个方面。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在借鉴前苏联和法国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视唱练耳旨在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视唱课既是这门课程的基础训练,也是对音乐整体表现的综合体现。
      视唱训练在音乐学院与戏曲学院有所不同。本文以中国戏曲学院的视唱教学为例,谈如何应用双轨教学进行视唱训练。包括应用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授课;采用简谱与五线谱作为教学依据;在视唱大小调音乐作品与中国传统戏曲类作品的教学方式上的双轨并行。
      通过双轨并行教学,在视唱课上既能利用本学科已总结的相对成熟的训练方法,进行大小调音乐作品的教学;又能借鉴戏曲训练的一些重要手段,引入对戏曲作品的视唱练习,使得视唱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和立体化。在双轨并行教学中,许多优秀的中国戏曲音乐得以在音乐专业必修课的课堂上进行展示与学习,在丰富教学实践的同时,又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
      
      一、视唱教学中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并行应用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课程,引导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接受音乐知识的训练。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递大量音乐信息,如音乐作品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对音乐结构的实际分析能力的知识等。尤其在视唱课上,是通过对乐谱准确生动的分析和演唱,培养学生看谱即唱的视唱能力,以便准确、充分地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的目标。
      在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中被广泛使用的是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在戏曲学院视唱课堂的教学中,应用双轨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有侧重地使用两种唱名法演唱视唱作品。
      1.首调唱名法
      五线谱首调唱名法(Tonic-sol-fa)又称移Do唱名法(Movable Do)。这种唱名法易于掌握,它的应用较为广泛,首调唱名法建立在以C为主音的调性基础上,视唱起来调式调性非常明确,进调快、音准易于把握。应用首调唱名思维对各个调的快速移调比用固定唱名法要迅速。
      笔者多年担任视唱练耳教学工作,在中国戏曲学院多个系部开设了视唱练耳教学。其中有些特色专业,如京剧表演、京剧器乐、多剧种表演与器乐,戏曲多剧种作曲专业中的大部分学生,受音乐教育环境的影响或乐器本身的制约,更容易接受首调唱名法的教授。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进校时已经有着非常强的首调概念,移高移低各调或直接换调对他们来说非常容易理解而且接受起来也相对顺利。学习首调唱名法对他们具有实用性,因此应以首调唱名法为主,训练线条性旋律的视唱,同时辅以固定唱名法,练习单音、音程与和弦等。
      用首调唱名法唱简谱记谱的作品非常顺利,只需声音的移高与移低;而用首调唱名法唱五线谱记谱的作品时,关键是学习首调唱名的位置随着调的变化在五线谱上有相应的移动,练习五线谱上七个不同的位置的移动音名是掌握首调唱名法的基本条件。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熟练掌握首调唱名法后,在练习一般难度的乐曲视唱时会带来很多益处,它暂时解决了视唱五线谱中多调号升降音的困扰;不过,遇到临时升降的变化音、离调、转调以及调式复杂的段落时就显得比较困难了。
      2.固定唱名法
      固定唱名法相对首调唱名法来说,视唱过程中正确反映五线谱上标记的各个音名就可以了,它是音乐艺术院校主要使用的唱名法,初期学习,在识谱、读谱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它更适用于演奏钢琴和西洋乐器的学生。笔者曾在音乐学院任教,主要教授固定唱名法,而在戏曲学院的音乐制作、音乐教育和部分器乐专业可以应用固定唱名法教学。固定唱名法对于视唱变化音较多的离调、转调、近现代作品等比较方便。
      固定唱名法通过学生直接读出唱名,进而理解音高组织中各个音的关系,也就明确了调式的意义。但如果对于变调后的调内变化音不能马上唱准,那么建立调性感觉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训练固定唱名法应结合调式中的音级进行视唱,熟练掌握音级关系非常重要。巩固固定唱名法,还应进行背谱的训练,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对乐谱读记的迅速适应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在训练固定唱名法的专业中,也要适当加入一些练习首调唱名法的训练,如对中国传统音乐、戏曲类作品的视唱就可以直接应用首调唱名法。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学生特点,采用分班、分级别教学是保证课程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但无论是采用哪种唱名法,都应要求学生重视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这是保证视唱教学的最基本的规范。总之,两种唱名法各有千秋,在视唱训练中教师应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使两种唱名法优势互补,为准确表现音乐内涵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视唱教学中简谱与五线谱的结合运用
      
      视唱课上的双轨教学还体现在应用简谱和五线谱并行教学上,我们应针对学生专业的不同而分别对待。两种记谱法各有各的使用价值和应用范围,目前在音乐艺术院校通行五线谱教学,而简谱在戏曲艺术院校以及戏曲团体中依然有着广阔的使用空间。
      1.简谱教学
      简谱是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我国目前通用的是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七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用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相当于五线谱的四分音符。在音符上或下加上点表示高八度或低八度的音。用在音符后面加线、加附点和在音符下面加线的方法表示时值的变化。
      在中国戏曲学院的视唱教学课堂中,戏曲表演、伴奏等专业主要以简谱为主,这是和学生平时专业学习的需要密不可分的。简谱识谱方便,简单易学,时值清晰,是一类容易掌握且能迅速传达音乐信息的记谱方式。因此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在训练单声部旋律视唱、听觉时应以使用简谱进行视唱教学为主,加入少量比较简单的五线谱作为识谱练习。
      2.五线谱教学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
      目前,在一般艺术院校中以五线谱教学为主,在中国戏曲学院的视唱课堂,戏曲作曲、音乐制作、音乐教育、音乐学和民族器乐的学生都以五线谱学习为主要内容。五线谱记谱法结合乐理知识学习,要花费一定的精力,但五线谱能精确表达多声音乐的特点,这是简谱不能相比的,在训练学生多声听觉与视唱的练习中必定使用五线谱记谱。
      3.使用两种记谱法在视唱教学中的意义
      在视唱课堂上,两种记谱法具有同样的作用。杜亚雄先生在《首调唱名法与简谱》一文中提出“五线谱和简谱,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各有其优点和用途,我们不应当因为提倡一种谱式和一种唱法而贬低另一种谱式和另一种唱法”①。应用两种唱名法的同时,也并行使用两种记谱法教学。五线谱记谱的视唱作品,一般应严格按照乐谱上的要求进行演唱,自由的空间很少,只在表情力度上做个性化处理。而简谱记谱的中国戏曲作品却不然,这些作品的乐谱只是作为记录音乐的符号和一种框架存在,框架内会有一些润饰性变化,如微小的变奏和各种装饰音,有时甚至是即兴式的,当然这种变化还要依据唱腔本身的特性来完成。这种变化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大特色,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变化,戏曲作品才变得更加丰满动人。
      
      三、视唱课堂中的双轨教学实践
      
      1.视唱训练中的双轨教学
      视唱课堂中的双轨教学指的是教授不同风格的视唱作品,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达到丰富视唱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视唱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最有效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目的。视唱大小调体系作品时应注重进行调性内音级关系的基础训练,强化离调、转调后音准节奏的练习;与之平行进行的是,视唱中国戏曲类作品时,应注重突出韵味的训练以及发音、气息等相应的练习。这两种教学方式同步进行,形成突出特色,优势互补的状态。
      在训练大小调体系的视唱作品时,首先要确定作品的调式调性,然后分析其曲式结构布局,进而对作品的音乐表情记号、力度记号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后,教师才开始对旋律分乐句、乐段地逐步讲授,在视唱过程中音准与节奏是视唱训练的重点。在通常的视唱课中,看谱唱词的视唱练习是视唱训练中的高级阶段,因为它要求将乐谱的节奏音高准确地与歌词相对应,这需要有着较高的内心音乐听觉能力和迅速识谱的能力。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一是唱熟旋律的练习;二是改为用啦或啊哼唱旋律的练习;三是根据节奏读词的练习;四是最终看谱唱词完整演唱。从这种视唱训练可以看出,旋律与节奏是主要的,歌词往往是跟随着旋律节奏,处于次要地位。
      而在训练戏曲类视唱作品时,用训练大小调作品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在我国传统的戏曲演唱理论中,一直把字音问题置于重要位置,向来注重“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因此,学习戏曲唱腔最为理想的方式是先吟诵唱词,后根据唱词音调再唱出旋律。在传统戏曲音乐唱腔行腔过程中,音乐与声调相互配合,演唱过程中不断对唱腔进行润饰,这种方式不仅突出了唱词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而且使唱腔更加美妙动听。如在学习昆曲演唱的过程中,就非常讲究字声,南曲是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北曲则入派三声、平分阴阳。因此教师应强调字在腔中的读法和演唱时的韵味。其实,在中国戏曲不同剧种的唱腔中,每首作品对字音的唱法都有所不同,但又有规律可循,这些都深刻地体现了看谱唱词在中国戏曲教学中的特殊性。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对帮助学生理解传统音乐的韵味,区分不同流派、不同板式、不同行当的唱腔大有裨益。
      另外,在训练戏曲类视唱作品时还应注意这个特点,即在教唱同一个乐句时,在一定的旋律框架下,可根据唱腔走势进行不同的润饰,从而使演唱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中国戏曲艺术中的各种乐谱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中,为演唱、演奏者留有一定的发挥余地。即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一定的润腔修饰,如加入各种装饰音修饰旋律,或用二度、三度音围绕唱腔主要旋律进行美化。乐谱为演唱、演奏者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以便使演奏、演唱者更能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正是有了这种为二度创作提供较大余地的传统,中国的戏曲作品才会有如此众多异彩纷呈、不拘一格的各类唱腔存在。这种在一定框架乐谱的指导下,通过二度创作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也为我们的视唱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2.伴奏形式上的双轨教学
      钢琴作为最常用的教学工具在视唱课堂上被广泛使用,这是由于钢琴的和声音响丰富,其键盘具有固定音高的特点。通过钢琴的弹奏与伴奏,能将固定唱名法中的调性感准确传递给学生,因此为视唱练耳课的训练提供重要的辅助作用。通常在视唱新谱较为熟练后,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音乐表现力,应用钢琴伴奏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利用钢琴伴奏进行教学外,在训练中国传统民歌、戏曲作品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不同的伴奏形式。中国的戏曲作品浩如烟海,每一个剧种的音乐丰富多彩而又各具特色,因此,在训练戏曲类视唱的课堂中使用钢琴伴奏就不太合适,利用特色乐器伴奏是训练戏曲类视唱的特点。例如在学唱昆曲唱腔过程中,用昆笛伴奏,是昆曲课堂学习的一大特色,同样可以利用京胡伴奏学习京剧唱腔。在我们的视唱课上尝试采取类似的方法,如学习京剧的某个唱腔的片段,请学习京胡的学生给予伴奏,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精髓,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各个剧种的音韵味道、行腔特征等。在视唱教学中灵活使用钢琴和特色乐器进行伴奏,将是未来发展中国特色的视唱教学的必经之路。
      
      结语
      
      在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是比较深的,常常是以欧洲音乐理论体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授与研究。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自己的民族民间音乐,不把本民族音乐建立在自己的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就会像漂蓬断梗一样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在国际文化中。”②
      当今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昆曲、京剧申遗的成功,京剧进课堂等举措,为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有利契机。视唱练耳课程作为所有艺术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应该以此为基础,大力推动和传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并逐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正如石中英教授在《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一书中指出:“选择、保存、传递和发展本土知识成为了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本土课程开发和建设也就成为后现代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③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要在吸收西洋教学法的同时,不断总结出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为振兴中华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视唱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双轨教学,将西方传统的视唱练耳教育理论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特色有机结合,正是我们对这一使命的有益探索。
      注释:
      ①杜亚雄.首调唱名法和简谱[J].人民音乐,2005(10):48.
      ②白翎.视唱引入少数民族民歌的意义[J].中国音乐,1996(1):30.
      ③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参考文献:
      [1]杜亚雄.中国乐理是易的乐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3(4).
      [2]杜亚雄. “忘本的”中国国民音乐教育[J].美育学刊,2011(1).
      [3]管建华.音乐教育的国际化发展[J].中国音乐学,2005(2).
      [4]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杜亚雄,秦德祥.中国乐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6]刘吉典.京剧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责任编辑:鞠向玲)

    相关热词搜索: 视唱 双轨 教学 课堂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