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也谈文言特殊句式之省略句的教学】文言句式省略句

    时间:2019-04-06 03:27:2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阅读文言文,往往会遇到许多各式各样的句子,比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由于它们在句式上各具特色,句法上各有特点,因此被统称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而省略句则是其中之一,同时文言是十分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因而省略句非常丰富,并且省略的情况也不一而足。
      【关键词】特殊句式 省略句 教学
      何为省略句?一般说来,学术界通行的观点认为:省略句是指句子中应有的或不可缺少的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未出现,以求表达简洁的现象。这是古今汉语共有的。在现代汉语中,省略的现象并不多,一般仅仅是承前省略主语,而在文言文中,省略的现象却非常普遍。这固然是因为古代书写工具,尤其是竹简、帛之类的东西宝贵,需要处处加以节省,同时也是为了使语言更加洗炼有力。被省略成分的内容一般是上下文已经交代了的,后人一般不难看出,但也有一些古文,省略过多,造成我们阅读的困难。下面就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文言省略句为例,作简要分析。
      一、主语的省略
      在文言文当中,省略主语是很常见的,有承前省略、对话省略等。(1)儿俱,( )啼告母。母闻之,( )面色灰死。(《促织》)(2)备曰:“(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3)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
      分析:(1)是“儿俱,儿啼告母”“母闻之,母面色灰死”,这是主语承前省略。(2)是“吾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3)是“作亭者乃山之僧智仙也”,这是在对话中省略主语。
      二、谓语的省略
      文言文的谓语也经常省略。这当然也是利用了语言环境。(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浪淘沙》)(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琵琶行》)
      分析:根据上下文,把省略了的成分补充进来,(1)是“一时产生多少豪杰”,(2)是“初为《霓裳》后为《六幺》”,这些省略了的成分都是谓语。
      三、宾语的省略
      省略的宾语往往是前面出现过的,所以补读省略的宾语,主要依靠前面的名词和动词。如:(1)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 )而走( )也。(《赤壁》)(2)于是王召见( ),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3)具告( )以事。(《鸿门宴》)
      分析:(1)的前面有“船舰”,可见把宾语补出来是“可烧船舰而走船舰也”。(2)是利用“臣舍人蔺相如可使”而省略,补读出来是“于是王召见蔺相如”。(3)是“具告之以事”。“之”代替的是上文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件事。
      四、介宾短语的省略
      介宾短语的省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一个方面是可能省略介词宾语。在文言文中,可能只有介词的宾语,而把介词省略掉。遇见这种情况,就需要根据名词或名词短语(介词宾语)同前面词语的关系,来断定是省略了什么样的介词。如:(1) 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 )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颇》) (2)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 )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
      分析:根据上下文来看,(1) 的“境上”是“与燕王会”的处所,补读出来应该是“与燕王会于境上”。这里省略了介词“于”(2) 应该是“刘豫州收众于汉南”,因为“汉南”的“刘豫州收众”的处所,也是省略了介词“于”。
      由此可见,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还是十分普遍的。当然,每种类型也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它们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成若干更细的类型,如省略主语,除承前省略、对话省略,还有蒙后省略、自述省略等;省略谓语,有承上文谓语而省,有蒙下文谓语而省,有共喻而省等;另外还有省略兼语的情况,所省多是“使、命、令”之类动词后的代词“之”;省略介词,有省介词“于”,有省介词“以”等。其实,古文中的省略现象远远不止这些。本文不再一一详述。
      既然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这么普遍,又这么复杂,况且也是古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我们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才能确切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因为,它可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可以省略兼语,也可以省略介词等;另外,和判断句相比,省略句是很难找到鲜明的标志的。不过,只要我们能够理解每一个词的含义,弄清楚句子的主干即主谓宾,我们就会清楚句子缺少了什么了。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要有主谓语,谓语之后如果还有任何修饰词,那么想必就是缺少宾语了。由此看来,要把握以上诸多现象并不困难,难的是要把这些知识在阅读实践中自如地运用。
      怎样才能把这些知识在阅读实践中自如地运用呢?笔者认为,文言文的课内学习是第一位的,是基础。课内学得好,学得精,脑子里装了几十篇文章,知识便可转化为能力,就可能举一反三,阅读文言文的水平也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如果平时没好好学习,不能够主动积累,学了后面的便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练题,考试时也全凭猜测,那么,十个人中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编辑/张俊英

    相关热词搜索: 句式 文言 省略 也谈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