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距离产生美的伤感句子_美感的距离

    时间:2019-03-26 03:28: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与对现实生活做出实际的功利性的要求不同,美本身是一种无为而为的主观心境的映射。同样去听一首优美动人的曲子,生命干枯的人会觉得索然无味,而另一些人则会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尽情地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着的节奏与情感,这是一个主观移情的过程,音乐本身只是一种客体,而将我之情融入其中,也就会使它着我之情感。对音乐本身体味的不同源于情趣与修养的差别。还是这首曲子,假如中间突然夹杂一段没有规律的噪音,也便会使我们对它本身所产生的美感顿然失去。原因何在?正因为这段噪音突然中断了我们对音乐本身很规律的节奏的习惯性体验,使整首曲子显得不再完整,打破了它本身的和谐。
      雾里山峰,水中倒影,飘渺灵动的美感蕴含在其中。这样的“自然美”本身也都是经过了艺术化的。在一种无功利的理想化情境当中,雾气掩盖后面的山峰,水里晃动着的影子,着实是多了几分虚无的感觉,我们的好奇之心促使我们尽量去发现其中的美感。因此,从本质上来说,美感的获取饱含了情感与想象的因素。
      无需多言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博大精深,可谓自成体系,他将自己对于美感的一系列阐述全都包含在了其中,真切而又深刻。从对美感的自我认知到将美感与快感、联想、批评所进行的区分,再到探讨艺术家与诗人从事文艺创造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状态,逐渐展现出一个浑圆理想的美的世界。最后一谈更是至真至性,将对美的体验与生活本身结合起来,体现出一种大境界。
      下面摘出本书第十五谈《慢慢走,欣赏啊!》中的部分段落与大家共同欣赏:
      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西施是创作,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和谐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俗语说得好:“唯大英雄能本色。”所谓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就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伪君子”则于这种“俗人”的资格之上,又加上“沐猴而冠”的伎俩。他们的特点不仅见于道德上的虚伪,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叫人起不美之感。谁知道风流名士的架子之中掩藏了几多行尸走肉?无论是“俗人”或是“伪君子”,他们都是生活中的“苟且者”,都缺乏艺术家在创造时所应有的良心。像柏格森所说的,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只能作喜剧中的角色。生活落到喜剧里去的人大半都是不艺术的。
      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对于一种言行常欢喜说它“好看”、“不好看”,这已有几分是拿艺术标准去估量它。但是一般人大半不能彻底,不能拿一言一笑、一举一动纳在全部生命史里去看,他们的“人格”观念太淡薄,所谓“好看”、“不好看”往往只是“敷衍面子”。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画也不肯苟且。王荆公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诗时,原来“绿”字是“到”字,后来由“到”字改为“过”字,由“过”字改为“入”字,由“入”字改为“满”字,改了十几次之后才定为“绿”字。即此一端可以想见艺术家的严肃了。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还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孤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艺术家估定事物的价值,全以它能否纳入和谐的整体为标准,往往出于一般人意料之外。他能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也能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在看重一件事物时,他知道执著;在看轻一件事物时,他也知道摆脱。艺术的能事不仅见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苏东坡论文,谓如水行山谷中,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这就是取舍恰到好处,艺术化的人生也是如此。善于生活者对于世间一切,也拿艺术的口味去评判它,合于艺术口味者毫毛可以变成泰山,不合于艺术口味者泰山也可以变成毫毛。他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孟敏堕甑,不顾而去,郭林宗见到以为奇怪。他说:“甑已碎,顾之何益?”哲学家斯宾诺莎宁愿靠磨镜过活,不愿当大学教授,怕妨碍他的自由。王徽之居山阴,有一天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忽然想起他的朋友戴逵,便乘小舟到剡溪去访他,刚到门口便把船划回去。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返。”这几件事彼此相差很远,却都可以见出艺术家的豁达。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晋代清流大半只知道豁达而不知道严肃,宋朝理学又大半只知道严肃而不知道豁达。陶渊明和杜子美庶几算得恰到好处。
      ……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读后简批:朱光潜先生对于西方文艺理论的造诣极深,在对西方美学去粗取精的吸取之中,逐渐建立起了自己对于美的独特感悟。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的存在也颇有自己的见解,将生活和艺术融入到一起,也便将对人生的严肃认真与对生活的洒脱自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从而真正地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文如此,生活更应该如此。孔子到七十岁之时才达到了此种境界,可见这是一个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
      (责任编辑_雅明)

    相关热词搜索: 美感 距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