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影响跳远踏跳准确性的因素分析及克服方法|影响血压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时间:2019-05-29 03:29: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在跳远项目的教学、测验和比赛中,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它直接影响到跳远的成绩。因而,对运动员进行助跑踏跳准确性的训练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观察,试对影响踏跳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提出了设定第二标志物、逆向丈量法、心理训练等是提高运动员踏跳准确性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踏跳准确性;因素分析;方法
      1.问题的提出
      田径运动在体育教学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在跳远教学中,许多学生只注重助跑、踏跳、腾空、落地技术,而忽视了踏跳准确性。在跳远项目的考核和比赛中,由于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的踏跳,从而影响整个技术动作水平的发挥和比赛的胜负。跳远项目的踏跳准确性问题一直是影响跳远取得有效成绩的关键环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跳远运动成绩,就必须加强跳远踏跳准确性的训练,提高助跑起跳的成功率。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观察,试对影响踏跳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提出了设定第二标志物、逆向丈量法、心理训练等是提高运动员踏跳准确性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跳远教学及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影响踏跳准确性的因素分析
      2.1 技术因素
      2.1.1助跑方法
      开始技术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从而使起跳的蹬地力量、速度及步长呈规律性增加。然而在现代跳远比赛中,助跑的起动方式主要分为静止状态和行进间两种。一般采用从静止状态开始起动技术,这种技术步点容易控制且比较准确,较行进间成功率高。其缺点是不易发挥速度。行进间起动虽然不如静止状态起动那么容易控制身体姿势,但容易发挥速度,动作放松且有弹性,有不少学生喜欢采用这种起动方式。无论在教学中采用何种起动方式,首先应当始终如一,保持一致。其次,应控制好起跑的身体姿势,加速助跑要富有弹性,重心要高。在起跳时达到本人的最大可控速度,这样有利于起跳取得最佳效果。
      2.1.2助跑的加速
      助跑加速有两种,即全程加速和逐渐加速。采用全程加速,其步频步长的增长较为稳定,最后几步以及攻板是靠惯性向前跑进的,踏板的准确性较高。而逐渐加速,需要助跑时间长,对身体素质要求也高,在教学中,只要有利于自身最大助跑水平速度的发挥,建议采用哪种方法。
      2.1.3助跑的距离
      助跑的距离太长或太短,不仅影响助跑的速度,而且影响踏跳的准确性。青少年一般采用14-15步(30-35米)左右。助跑距离的确定,要经过反复的实验各种距离,体会上板的感觉,同时步点的丈量应在身体状况接近比赛状态下进行丈量步点练习。
      2.1.4助跑的节奏
      研究发现,助跑的最后几步不应该改变学生跑时已形成的节奏和重心高度,而应随着助跑速度的逐步提高,速度和节奏越来越快,最后几步突出表现为在适当步长的前提下,加快步频的方法提高跑速,达到快速而有效的踏跳。据研究资料显示:在跳远前一瞬间助跑素度提高0.1m/s,跳远成绩将提高8-10cm。
      2.2身体素质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其身体机能是有所差异的。当身体机能处于良好阶段,其踏跳的准确性就高,反之则底。如自身的力量、速度处于不同的阶段都会影响踏跳的准确性,身体机能在疲劳期和超量恢复期是有显著差异的,所以,应当注意调整身体机能,以便在考核、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
      2.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对跳远准确性也有很大影响,其影响踏跳准确性的情况可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害怕犯规,最后几步拉大步或攒小步。助跑时眼睛始终盯着踏板,过于紧张。一心想取得好成绩,而使动作变形,破坏原有节奏。助跑时受到环境影响,造成情绪紧张,注意力分散。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因为人的心理活动都要经过大脑,在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助跑踏跳的兴奋点就不宜形成,受大脑支配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因而准确性也就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则过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踏板上,而使精神过于兴奋,因而降低了踏跳准确性。在教学中,必须进行心理训练。
      2.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踏跳准确性也不容忽视。如:场地、器材、气候、风速等不同都会影响踏跳的准确性。比如煤渣跑道与塑胶跑道就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应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和训练,在不同的环境中调整不同的助跑距离,以便提高踏跳的准确性。
      3.提高踏跳准确性的方法
      3.1 设定第二标志物
      为了在助跑最后阶段保持正确的节奏和准确的踏上跳板,可在最后6-8步处设第二标志物 ,用以检查最后阶段的加速情况,踏跳的准确情况,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3.2 逆向丈量法
      国际田联于2002年对跳远助跑距离进行了限制,要求运动员助跑距离不超过45m。这种规定的改变要求运动员具有短距离内的快速加速能力,运动员必须在45m内将速度发挥到最高水平,所以,相应的助跑模式必须与之相适应。这里介绍一种“逆向丈量法”,其方法:如果用8步助跑起跳,即从踏跳位置向反方向自然步走14步。也就是逆向丈量步数等于助跑步数乘2减2,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稍加调整。此方法十分简单也有许多优点,最主要的是它能有效的减轻学生的心理负荷。
      3.3 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的对学生或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及适应各种环境的心理训练过程,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注意力训练和意志品质训练。
      3.3.1集中注意力训练
      应把跳远的踏跳准确性定为一个目标,全神贯注的对待。具体有:干扰法和自我暗示法。干扰法是在平时教学和训练中设置一定的外界环境,有意识的给学生制造一些困难,如鼓倒掌,吹口哨,为对方加油等,来进行集中注意力训练。而自我暗示法是利用语言等刺激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比如在教学和训练中自己说“我不紧张”,“我不受外界干扰”,“我有信心能完成好”等套语,加强集中注意力训练。
      3.3.2意志品质训练
      意志品质训练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具体表现为自觉性、主动性、顽强性、勇敢性、果断性、自制力等。其主要途径:努力克服困难,掌握心理自我的调节和学会自我培养意志能力。比如采用长跑等一些耐力性训练加深对意志品质的训练。
      3.4 视觉控制法
      由于助跑的距离一般接近45m,比赛中每一步的微小误差而导致最终踏板不准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助跑后,中程进行步幅调整很有必要,步幅调整好了才能准确的踏上起跳板。学生可结合第二标志物对视觉判断在跳远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助跑节奏控制在自己的视觉里,并用视觉控制来稳定踏板准确性。
      3.5 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跳远时助跑、踏跳缺乏准确性,与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技术水平发挥有相应的身体素质作保证,力量和速度素质是跳远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其中,力量素质是保障专项技术发挥,保证专项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力量素质好,就能使助跑后蹬有力。积极抬腿下压,助跑技术动作也能固定下来,反过来又使踏跳准确性提高。发展力量素质的简单方法,可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负荷和运动量。
      3.5.1肩负杠铃提踵。两脚自然开立。由水平提踵逐渐过度到5-10cm高的台阶提踵,不宜采用大的重量。
      3.5.2摆动性跨步跳,单足跳。
      3.5.3各种形式跳深练习,如:台阶跳、多极跳、跳栏架等。
      
      3.5.4与专项技术近似的跳跃练习,如跳高、三级跳远、助跑跨步跳等。
      4.结束语
      田径运动是人类向自我极限的超越和挑战,随着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对人的各项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样,现代跳跃也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跳远中助跑速度是成绩的基础,力量是技术的后盾,而踏跳的准确性是关键,所以在跳远教学和训练中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也要跟上世界跳远技术发展的步伐,在教学中不断总结,勇于探索,不断完善跳远准确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学生掌握先进的跳远技术,为提高跳远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建国等.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孙庆杰.田径(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周建.跳远助跑准确性整体观探讨,成都体育学院学报[J]. 2004.30(5):51
      [5]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90
      [6]许树海,李佩清.田径运动体能与技能练习指南[M]. 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36-238
      [7]谭明义.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M]. 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热词搜索: 跳远 克服 准确性 因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