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取农村生活之水,,浇学生习作之花]

    时间:2019-05-31 03:28: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课外读物较少,所以农村孩子更觉得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富饶的物产资源……这些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那么,我们应如何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赏自然景观之美
      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但却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放眼一望,绿树、红花、飞鸟、浮云、炊烟、碧水、明月……风景如画的大自然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智慧的源泉。这种丰富的习作资源,是城市学生可遇不可求的。《美丽的秋天》习作课上,兴之所至,我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抒写家乡的秋景。当学生心盈自然之美时,我稍作点拨:“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一篇篇习作应运而生。有学生这样写道:“秋高气爽的秋天来了,它给人们增添了许多开心而有温暖的笑容,因为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从远处看,那些金灿灿的谷子,就像是一块块用金子镶成的地毯,使人看了心里暖洋洋的……。到了秋末的时候,菊花开了,人们可用它来做装饰品、做‘香包’、泡茶,还可以用来做药呢……”学生们书写着,我欢欣鼓舞地参与,添个标点,改个字儿,就成为以上的文段。再读一段结尾段的描写吧:“家乡的秋天太美了!生活在这美丽的家园,尽管我们感到的是一种难得的和谐,但又不得不为个别有害于和谐的举动不安和不平:抓青蛙,打鸟雀,乱砍滥伐树木……生态平衡屡遭破坏。为了让家乡更加美丽,让我们来共同保护环境吧!”学生沉重的笔触深深打动着我,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难能可贵!
      实践出真知,美感生灵性。大自然这本无字书给农村的孩子提供了最丰富的营养!
      二、采家乡物产之美
      我校地处边远海岛农村,物产丰富,再加上近几年斗尾港的开发,经济快速发展,本地的一些传统特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这些独特的特产成为学生习作的汩汩源头。教师可结合综合实践课,设计“家乡特产大展示”,请孩子们到商店去观察调查特产的名称、来历等,初步了解它们的种类、特征等。再请孩子们准备一种或几种食品,并通过问家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所带食品的有关知识。然后让孩子们人人动口夸夸家乡的特产,品品家乡的特产。
      同学们深深觉得:生在家乡的幸福,长在沿海地区的优越,从而激发了为家乡自豪的情感,让学生满怀着为家乡的富饶而自豪的激情去写作文,这样,作文就水到渠成,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他们的笔下,流淌的是淙淙童真。
      三、品农村淳朴风情
      农村广为流传着“邻里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纯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家乡的民风民俗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祥和吉庆的春节,要贴春联、贴倒“福”、祭列祖列宗……;端午节,要吃粽子、煎麦饼……;中秋节,要吃月饼、猜灯谜……;冬至,家家户户要搓冬至丸……男婚女嫁,移风易俗,惠女服饰等等,无不带给同学们许多无尽的欢乐和无穷的遐思。这些都是同学们喜闻乐道的,抓住节日的契机,或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其中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由于学生们身临其境,写作的冲动激荡于胸,流泻于笔端。日记中、作文里翻动着激情的浪花。
      有的学生在《我的妈妈》一文中写得细致入微,很有民俗味道:“我的妈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惠安女,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田间地头,采石场上,你总能看到她披花头巾、戴金色竹笠,上穿湖蓝色斜襟短衫,下着宽大黑裤,头巾紧捂双颊,只露眉眼和嘴鼻,显得十分的含蓄和恬静……”
      四、切身体验劳动苦与甜
      “农活”也是我们农村特有的习作资源。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苦与甜,劳动的体验是刻骨铭心的,有了这刻骨铭心的体验,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当然,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如在种花生季节里,两节作文课之前,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附近的一块田地边,让学生观察一下在地里干活的农民的神态、动作,可是很多学生的脸上却流露出不屑的神情。于是,我便把学生组织到田地里,让学生拜农民为师,亲自试了试。大多数学生是手忙脚乱,这时,我把他们又叫到了田埂上,让他们再看看农民劳动时的神情、动作,这时从他们挂着汗珠的脸颊上,可以看出那种对劳动对农民的崇敬。接下来,我便让学生回到教室,把他们各自的感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可以写劳动时的劳累,可以写收获的喜悦,也可以写对农民的感受。这时,学生的心中对劳动和农民的认识早已冲击着自己的情感,写作时,也就自然流淌着真情,那种表达出来之后的快乐,也不时地洋溢在学生的脸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践告诉我们,农村的学生并不笨,开发和利用农村习作课程资源的前景十分广阔。只要我们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广汲农村生活之水,定能浇开学生习作之花!

    相关热词搜索: 习作 之花 之水 农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