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保山永昌大酒店 [云南保山永昌道上百转千回的乡愁]

    时间:2019-05-29 03:22: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清晨,我们作别宁静的大理城,启程前往南丝路出境前的最后一个军事政治据点——保山。   汉武帝时,由于巂、昆明夷的阻击,西汉军队终究没能疏通保山到缅甸的道路。直到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夷头领率众归附,南丝路才被从大理推进到保山,又以保山为起点分两条路线前往缅甸,一条从盈江到缅甸八莫,另一条经腾冲到缅甸密支那。其中到缅甸密支那的路线还可分为两条,一条从腾冲经古永、牛圈河、甘稗地、俄穹、昔董坝到密支那,另一条从固东、小辛街、茶河山、大竹坝、平河、片马到达缅甸拖角,再从拖角到密支那。为了确保南丝路的畅通,自汉代起,中央王朝就在保山设立永昌郡管辖哀牢夷,所以,这段南丝路也被称作“永昌道”。
      从那之后,一支支汉人商队靠着人背马驮,携带丝绸、蜀布、筇竹杖和铁器等经保山前往缅甸,到达印度以及阿富汗,换回奢华的珠宝和稀有的香料。哒哒的马蹄声和叮叮的马铃声在滇西的高山纵谷间回响,千年不曾断绝。
      作为南丝路在汉地的最后一段官道,也许,只有走在永昌道上,古人们才真正地感觉到自己将要离开故土,心中的眷恋却只能对月倾诉、以酒相忘,而即将开始的不确知的异国行程无疑让这离愁别绪更加浓烈。
      
      
      
      兰津古渡:
      在梯云路上仰望故乡的云
      
      古时候,南丝路上的商队从大理到保山,需经永平,沿着汉武帝下令开凿的博南山道翻过博南山,抵达兰津古渡,从霁虹桥渡过澜沧江到罗岷山脚下,再过罗岷山到达保山。
      车行在参照博南山道修建的老路上,窗外如诗如画的景色让人暂时忘记了道路的艰险。深深的峡谷似乎一眼望不到底,只听见谷底江水的嘶吼,巍峨的高山几乎耸入云端,苍翠的山间垂下雪白的瀑布,偶尔有飞鸟在湛蓝的天空盘旋,自由自在,令人羡慕。
      只是当年博南山道上的商队却不能像我们一样轻松。据史料记载,博南山道堪称“崇坂峻坂,委曲嶙峋”、“陡峭异常,如登天梯”,来往商队必须仔细看住驮着沉重货物的马,谨慎地行进在狭窄曲折的官道上,丝毫不敢放松神经去欣赏身边的美景,因为一不小心可能连人带马坠落山崖,再也回不到家乡。
      过了博南山,澜沧江赫然出现在眼前,江对岸是罗岷山。两山之间是澜沧江上历史最悠久的渡口——兰津古渡。由于小湾水电站的修建,澜沧江水位上涨,淹没了兰津古渡上的“西南第一桥”霁虹桥与岸边的摩崖石刻,只有在枯水期的时候,它们才会露出水面。
      从兰津古渡渡过澜沧江,罗岷山上的梯云路迎候着我们。梯云路是罗岷山古道的一部分,约有500级石梯,完全由人工在山腰岩壁上开凿,陡峭曲折,犹如通向天国的阶梯。仰望时,我们恍然觉得沿着这石梯可以一路直上爬到云端。或许是因为有这种错觉,古人才以“梯云”命名这段路吧。
      
      
      汉营古城:南丝路上的阳关
      
      从梯云路穿过罗岷山,下山就到保山市。《后汉书》中记载,公元76年,哀牢王与永昌太守发生争执,遂起兵造反,进攻巂唐,太守从城中出逃到大理求援;哀牢王入城之后,放火焚毁了巂唐。永昌郡即现在的保山,首府便是巂唐。
      翻开地图,人们已经找不到“巂唐”这个名字了。不过,十多年前,考古队在保山市城南郊汉营村发掘出了一座长方形的古城遗址,同时出土的还有汉晋时期的花纹砖、陶罐等,遂称之为“汉营古城”。据考古学家何金龙的研究,汉营古城就是永昌郡治——巂唐。
      它地处保山坝子的西侧缓坡上,地势西高东低。遗址的情况表明这里曾是一座繁华城市。城内道路纵横,路面铺设地砖,又以黑白五花土夯筑地基,建有官府、军队住房;城墙上角楼耸峙,屋檐悬有铜铃;城外四面城壕,最窄处也有8米。当商队跋山涉水、身心俱疲时,看到颇具规模的城市,听到随风而来的熟悉的城楼角铃声,又该是如何的欣喜。 然而,欣喜过后,也许就是悲凉。在考古学家的眼中,汉营古城就像丝绸之路上的玉门关、阳关。王维诗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汉营古城亦是如此。虽然汉朝在保山设立了永昌郡,但永昌郡太守实际控制的范围不超过汉营古城所在的保山坝子,城外依旧是哀牢夷势力控制的地带。
      因此,把汉营古城比作南丝路上的阳关,再贴切不过。它是商队出境前停留的最后一个繁荣的城市,是当时在中国西南边陲乃至南亚地区唯一的汉族聚居地。西出巂唐,人烟渺茫,归家之日遥遥无期。
      而今,古城的残垣断壁,也勾起了后人对古城一夜的想象:商队里不知多少人会失眠;他们或许醉意正浓,拉着歌女再唱一首汉地的歌谣,或者向着家乡的方向默默祈祷能够顺利归来,或者趁着月色写下南丝路上最后一封报平安的家书。
      
      
      潞江坝:
      走进马可波罗笔下的大象战古战场
      
      离开保山市后,永昌道分两条线路向西延伸,横穿怒江、高黎贡山、伊洛瓦底江、缅北热带森林等,分别到达缅甸的八莫和密支那。自保山西行,在怒江之畔,有一处平坝,名为潞江坝,是怒江峡谷里最宽阔的峡谷平原。
      南丝路开通后,边境各国觊觎中国的富饶,不时起兵骚扰,而交战地带多在保山附近。潞江坝南侧有三个低缓的山坡,叫做象槽地。坡上有60多个用石头打的食槽,用于喂养大象,其年代可追溯到元初。据说,这些食槽就是一次发生在中国与缅甸、孟加拉国间的大象战的遗留物。
      马可·波罗曾亲赴潞江坝,向当地人了解战争始末,详细地记录下来。战争爆发于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的春天。印度榜葛剌(即现在的孟加拉国)与缅甸薄甘王朝,派遣了五万士兵,带着八百头大象,准备突袭永昌。当时守卫永昌的宣慰使都元帅纳速剌丁仅有数千人马,而朝廷的援军也不过数千。元军与缅军在永昌之郊正面遭遇。缅军以大象打头阵,元军放矢石迎敌,密如雨下。被击中的大象难忍伤痛,反而掉转头去冲击缅军的阵地,最终缅甸人大败而归。元军趁势追击,砍杀缅军无数,又从森林里活捉了200多头大象。这些大象除了部分进贡朝廷之外,都在潞江坝象槽地饲养。
      但数百年后,潞江坝的环境变化,成了南丝路上令人闻之色变的烟瘴毒区。中毒者一日之内即丧命。人人绕道而行,象群也消失了,只留下空空的石槽,似乎提醒着人们当年这里的昌盛景象。
      保山曾一度被认为是南丝路上最令人伤感的地方。因为,保山境内的永昌道,曲折、蜿蜒、陡峭、艰险,百转千回的官道上郁结了商旅之人怨路难行、愁家难归的忧伤。“冬时欲归来,高黎共山雪。秋夏欲归来,无那穹赕热,春时欲归来,囊中络赂绝”,这首古代商队留下的诗,描述了他们在返程中被困永昌道的心情,冬天的时候想要回去,却走不出高黎贡山的冰天雪地,夏秋季节想要回去,却难耐原始森林的潮湿闷热,春天的时候想要回去,却只能对着空空的钱袋叹息。诗歌里的无奈和绝望,不知道那些凭着好奇与激情走在南丝路上的驴行者们能否感受得到。
      
      
      

    相关热词搜索: 保山 永昌 百转千回 乡愁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