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颈内静脉穿刺 两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急救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时间:2019-05-22 03:19: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急诊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临床中常用的技术,尤其是对于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的为重患者,需紧急并顺利完成,以达到快速补液测中心静脉压(CVP)的目的,临床中常采用经右颈内静脉中路穿刺术。2009年2月~2011年7月分别采用中路及低位性中路穿刺置管,发现各自有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需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194例,经中路(A组)103例,其中男62例,女41例,年龄26.3±17.1岁,猝死12例,外伤51例,中毒19例,内科疾病21例。经低位性中路(B组)91例,其中男43例,女48例,年龄30.4±16.4岁,猝死7例,外伤45例,中毒9例,内科疾病2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方法:A组采用经中路穿刺置管:患者平卧,头转向左侧,显露胸锁乳突肌三角,常规消毒铺巾后,在三角形顶点处约离锁骨上缘2~3横指作为进针点,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尾端,若试探未成功针尖外偏斜5°~10°角,指向胸锁乳突肌内侧后缘,拔出穿刺针,经导引钢丝插入扩皮针,扩皮后将导管沿导引钢丝送入静脉12~15cm,接输液器及三通管,缝合固定于皮肤上。B组采用经低位性中路穿刺置管,前期工作同A组,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在其上方约1~1.5cm处进针,针干与皮肤呈30°中线平行直接指向尾端,一般刺入2~3cm即入静脉,若未成功,针尖略偏向外侧即可进入静脉,后续工作同A组。
      结 果
      穿刺成功率:A组1次性穿刺成功54例,成功率52.43%,第2次穿刺成功25例,成功率24.27%,第3次穿刺成功20例,成功率19.41%,第4次穿刺成功4例,成功率3.88%。B组1次性穿刺成功72例,成功率79.12%,第2次穿刺成功12例,成功率13.19%,第3次穿刺成功7例,成功率7.69%,未进行第4次穿刺。
      穿刺时间:A组用时9.4±2.1分钟,B组用时7.2±1.8分钟,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并发症:A组有8例患者误穿入颈总动脉(A组的7.76%),气胸患者2例(A组的1.94%)。B组中有6例患者发生气胸(B组的6.59%),1例患者误穿入颈总动脉(B组的1.09%)。拔管后在导管尖端作细菌培养A组中有17例阳性(A组的16.51%),B组中有14例(B组的15.38%)。
      讨 论
      引起两组穿刺成功率及用时长短差异的原因分析: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在颈部颈内静脉全程由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下面,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在胸锁关节处与同侧的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汇合处的夹角称为静脉角[1],流入上腔静脉后入右心房。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条直线,加之胸导管在左侧,以及胸膜右侧又低于左侧,故常常临床上选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本院所采用的两种穿刺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穿刺点选择的不一样,A组(中路)与B组(低位性中路)比较穿刺成功率低于B组,用时大于B组,究其原因:①经低位性中路的穿刺途径中,颈内静脉更加表浅,穿刺针更易进入静脉。②A组(中路)穿刺时导引钢丝进入颈内静脉,再进入无名静脉,由于颈内静脉与同侧的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处汇合,有夹角的存在,对导引钢丝的置入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此时穿刺针尖毗邻静脉壁,更难置入钢丝,这也是临床中穿刺针回抽血顺利但置入钢丝困难的原因之一,此时调整穿刺针的方向重新置入钢丝,必要时重新穿刺,而B组(低位性中路)穿刺时由于穿刺点更接近心脏,此段的颈内静脉的直径更宽,故更容易穿刺成功,同时穿刺针很容易到达静脉角,故导引钢丝避开了静脉角,使钢丝的置入更加顺利。所以B组的成功率高,用时更短。
      引起两组并发症差异的原因分析:①A组中误穿入颈总动脉发生率7.76%高于B组的1.09%,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究其原因,行中路穿刺时,穿刺点处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相距更近,行中心静脉穿刺本身就是一种盲探性的操作,故更加容易误穿到颈总动脉。而低位性中路时,穿刺点的位置更低,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距离相对较宽。故A组较B组更易误入颈总动脉。A组中引起气胸有2例发生率1.94%,B组中的气胸有6例发生率6.59%,A组低于B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A组中的两例均为合并COPD患者,B组中有4例为合并COPD的患者,低位性中路时,穿刺点的位置更低,接近于肺尖(肺尖钝圆,向上经胸廓上口突至颈部,最高点在锁骨内侧1/3上方2~3cm处),故经低位性中路穿刺时致气胸的可能性大于经中路穿刺。②两组发生感染的对比: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过久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至于局部或全身感染发生率各家报道的差别很大,可从0~39.8%[2],在两组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留置1周后拔管,进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A组达16.51%,B组达15.38%。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此种感染,可能与操作者的经验,无菌观念,多次穿刺,局部组织损伤等有关,与穿刺点的选择相关性不大。在导管留置期间无菌护理很重要,每天有碘酒及酒精局部消毒,更换敷料,可以减少感染。
      在急诊急救中,开通中心静脉,快速扩容,可弥补外周静脉置管输液不能大量快速不能测得CVP的缺点,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分析,行低位性中路穿刺成功率较高,尤其是对于紧急行穿刺时更有利,但由于位置较低,有发生气胸的可能,故建议有合并COPD的患者选择中路穿刺。
      参考文献
      1 张励才,张建一,邓兆宏.麻醉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4.
      2 庄兴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35.
      

    相关热词搜索: 两种 穿刺 静脉 急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