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描写爱情美好的诗句 [描写生动,曲折有致]

    时间:2019-04-30 03:18:4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文题呈现】  师: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叙事性文章。注意:要有真切的生活感受,叙事要有波澜。  【互动导写】  师: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必然亲身经历过一些发生误会的事的。所以相信同学们对这个题目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也因为这个题目十分贴近生活,为我们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写好这个命题作文呢?
      生1:我个人认为,首先要审清题意,学会多向思考。
      师:说得好,请你具体地谈一谈。
      生1:误,错也;会,也是理解。误会,就是错误的理解。就误会产生的原因而言,一般是缺乏相互理解;就误会产生的结果而言,一般会有产生隔阂,导致不好的结果,但有时误会加巧合,也可能有喜剧性的结局。
      师:因此,要消除生活中的误会,就要先做到准确理解对方,以避免误会。也就是说,与他人发生误会之后,我们要学会善解人意,学会倾听、交流、宽容。
      生2:还要学会用换位思考,来化解误会。
      师:据此,写作文时可以确立这样的主题:①化解心中的误会,我们需要一颗信任、宽容和理解的心。②学会换位思考,倾听心灵之音。③学会享受误会,享受误会是一种豁达、宽容的人生境界……
      生3:那么在具体作文时,我们该怎么选取新颖的素材呢?
      师:写这篇作文能否取得高分,关键在于选材是否有新意。就“误会”这个作文题来说,容易流于俗套,因此要避开常见素材。譬如有人写自己与同学、朋友产生误会的事情,虽然扣住了题意,但是并没有什么新意,又不能深入挖掘其中蕴涵的道理,因而得分不高。
      生4:就是说,写考场作文如果能够选择新颖独特的素材,又能深入揭示其中的哲理,就能给阅卷老师以深刻的印象。
      师:是的。比如,你可以选择“人对自然的误会”、“人对动物的误会”,或是“误会反而化解了矛盾”等一类材料,就会给人一种新鲜之感。我们按照要求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时,还要注意包装,比如拟写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安排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设计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或灵活地运用误会、悬念、抑扬、蓄势等技巧,让文章波澜起伏。
      生5:本文还可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上大做文章,比如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刻划出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凸显文章的主旨。
      生6: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篇文章不论其语言是优美生动,还是简约深远,抑或风趣幽默,都可在不同程度上给文章增添美感,凸现作文的个性。比如巧妙运用一些形容词、动词,让文章珠围翠绕,富有表现力……
      师:总之,在写这篇作文时,我们一要审清题意,确立中心。二要选材新颖,注重构思。三要善写细节,语言精美。
      下面是李冉同学写的一篇文章,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然后说说自己的感觉,此文是不是很优秀?
      【病文展示】
      误 会
      ● 李冉
      初夏的一个晌午,正值放学高峰。一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犹如一个醉汉颤巍巍地前进着。坐在车内,听着人们的嘈杂声,闻着弥漫的汗水味,(再现背景环境、人物和预示发展情节)我不停地埋怨着:“咋这么多人呢?真让人难受。”(这样的开头方法,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
      转眼间,又到了一站。车门打开后,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妇女被人们挤上车厢,站在我和另一个男孩的座位旁边。“哪位同志给抱小孩的让个座!”售票员忙帮她找座位。我无动于衷,(其实,“我”是一些想法的,并非真的“无动于衷”的)而坐在我身边的那个瘦瘦的男孩(点明特征)却向我身边靠了靠,(他不仅有动作,还应有话语的)想给那抱着孩子的妇女腾出更多的空间,我不满地瞥了他一眼。(写得太概括了,不如添加“我”的心理活动,为下文作铺垫)
      那妇女个头不高,抓不到车顶上的拉环,只好费力地稳住身子,而她怀里那个胖嘟嘟的小孩,此时显然成为她的一种沉重负担。就在我茫然想着的时候,我身边的男孩伸出双手,对那妇女说:“阿姨,我帮您抱孩子吧!”(语言出镜出彩。)我心里暗笑他的假惺惺。(欲扬而先抑)那妇女笑了笑,那男孩只好尴尬地缩回了双手。(看似随意的动作,却反映了男孩的心理)我乐了,为他自讨没趣而乐。
      片刻之后,那男孩再次伸出了双手,又发出请求:“阿姨,让我帮您抱着孩子吧!”那妇女又冲他笑了笑,没作声。(此时,“我”会说些什么呢?可以添加富有个性化的话语,让心情自然流露。)
      不一会儿,那男孩忽然站起身来,说:“来,阿姨。您坐这儿吧!”再看那个妇女,她连连说道:“别,别……不用了,不用了!”“没关系的!”说着,那男孩硬把抱小孩的妇女按到座位上,(以行动展示心理,刻划人物品质)然后捏一下孩子胖乎乎的小脸蛋儿,随即绽开了灿烂的笑容。年轻妇女连声道谢。(看似闲笔,其实从侧面表现了男孩富有爱心的形象)
      此刻,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远比站着的滋味,要难受得多。(简略几笔,写得真实,有波澜。但不够形象)于是,我悄悄地离开了座位,想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脚……(文章结束了,但男孩的形象似乎并没有呈现出立体感,也未能活生生走到读者面前)
      【师生共改】
      师:李冉同学的这篇文章紧扣“误会”主题,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 一次乘车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男孩”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从整体上看,此文中心较为明确,叙事较为具体通畅,但仍给人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请大家各抒己见,评析优劣。
      生7:我认为本文对人物的描写不够细腻,缺乏生动性,也不够具体。
      生8:我也有同感。比如第二段中,当售票员忙着帮抱小孩的年轻妇女找座位时,“我”当时是怎样想的呢?身边的那个瘦男孩是怎样说的呢?都应该交代一下。
      生9:在第二段中,当男孩想为抱小孩的妇女腾出更多的空间时,“我”当时是如何表现内心的不满呢?是怎样想的呢?
      师:对呀,“我”和那男孩在客观上都会有一些话要说,具有特定的心理反应与情感态度,可是李冉同学却省略没写,所以要具体地写出“我”的情感与心理,来衬托男孩的良好品质。   生10:又如第三段中,当那男孩伸出双手,要帮年轻妈妈抱孩子时,我为什么要“暗笑”呢?
      师:“我暗笑”男孩的心理,理应是暗自讥讽他的虚假,也就是男孩想在人前出风头抱孩子,却不把位置让出来。这样写是为表现男孩而蓄势,也是便于衬托男孩的形象。
      生11:文章第五段写“我”受到男孩的影响和感动,于是让出了座位,误会也消除了。事情发展到这里,好像已经结束了。
      师:是的,不过,如果文章就此煞尾,固然也能刻画男孩形象,凸现人物特点。但是读罢全文以后,同学们或许感觉没有受到大的触动。其中原因是什么呢?
      生12:我认为,一是文章开头直陈其事,平淡无奇,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是的。针对这一点不足之处,建议李冉同学运用倒叙方式来开头,这样能够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生13: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是文章叙事平铺直叙,行文呆板,没有波澜。
      李冉:老师,我该怎样来修改呢?请明示一下。
      师:为了让文章行文有波澜,也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建议你紧扣“误会”这个文题,在第六段中可以添加一个节外生枝的细节。比如:那男孩让出座位、站在座位旁边时,汽车猛然一个刹车,“我”便踩到了那男孩的脚背,他竟毫无知觉。这个伏笔,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为下文表现男孩身有残疾却乐于助人优秀品质作好铺垫。
      生14:妙!建议李冉在文章结尾,再交代一下那男孩原来是装假肢的残疾人。于是,先前的误会一下子便消融了,从而使行文波澜迭起,更易吸引读者,也能使读者恍然大悟,平添几分对男孩的敬仰之情。
      师:很有悟性,不错!这样,也能与前文相互照应了。李冉:听了同学们的对话,我受益良多。为了使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凸显文章主旨,一定要设计出一个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学会了侧面衬托方法。谢谢大家的真诚帮助。
      师:那么,就请李冉同学修改一下初稿吧。
      【升格佳作】
      误 会
      ● 李冉
      公交车是社会里的一个小窗口,乘客们偶然在此相聚,转眼间又各奔东西,一切都平平淡淡。但有一件小事却深刻地记在我心底,久久难以忘怀。(采用倒叙方式开头,引人入胜)
      那是去年初夏的一个晌午,正值放学高峰,路上行人、车辆如织。(渲染环境)坐在公交车上,听着人们的嘈杂声,闻着弥漫的汗水味,我不停地埋怨着:“人也真够多的,挤得像葵花籽。”(突出了人多)
      转眼间,又到了一站。车门刚一打开,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妇女被人们挤上车厢,站在我和一个男孩的座位旁边。“哪位同志给抱小孩的让个座?”售票员忙着帮她找座位。我本想站起来,可又感到那站立的难受滋味,于是装作没听见。(描摹矛盾心理,较为真实)而坐在我身边的那个瘦男孩,一边向我身边靠了靠,一边微笑着对我说:“往里面挪一点位置,好吧!”(在肖像、动作、神情、语言等描写上做文章,十分妥贴恰当)我不满地瞥了他一眼,心中暗想:“你又不让出座位,充什么好人?”(欲扬而先抑,巧设误会,为下文张本蓄势)
      那妇女个头不高,抓不到车厢顶上的拉环,只好费力地稳住身子,而她怀里的那个胖乎乎的孩子显然成了她的沉重的负担。就在我茫然乱想的时候,身边的男孩突然伸出瘦瘦的双手,对那妇女说:“阿姨,我帮你抱孩子吧!”我在心里暗笑:“这人真假!想在人前出风头,那就把位置让出来啊。”(不仅真实地刻画了“我”的心理,还巧妙地营造了误会,从而也更加牵动读者的心)再看那妇女,只是笑了笑。那男孩只好尴尬地收回了双手。看着他的样子,我乐了——为他自讨没趣而乐。(误会再次加深,高潮渐起。)
      片刻之后,那男孩再次伸出了双手,发出请求:“阿姨,我帮你抱孩子吧!”,那妇女又冲他笑了笑,没有作声。“这人脸皮真厚,要真想装善良,怎么不把座位让出来呢?”我心里有点看不起。(三用误会法,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继续为突出男孩形象蓄势)
      不一会儿,令人惊讶的事发生了。那男孩突然扶着椅背站起身来:“来,阿姨。坐这儿吧!”那个妇女连忙说道:“不用了,不用了!”“没关系的!”说着,那男孩硬把抱小孩的妇女按到座位上。然后捏一下孩子胖嘟嘟的小脸蛋儿,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简略的言、行描写,真实生动地写出了男孩的爱心,使其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此刻,我感觉身下的椅子好像长出无数钢针,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比站着的滋味难受得多。(生动的比喻句,抒了内心的真实感受)于是,我悄悄地离开了座位,站在那男孩的身后。(看来“我”已被他感动了)忽然,公交车猛地一刹,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栽去,一脚踩在那男孩的脚背上,可是他竟然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又给读者留下一个谜,实有层层设悬之妙)当我连忙向他道歉时,他显得有些莫名其妙。我暗自纳闷:“这人真古怪!”(蓄势渐至高峰)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下,我身边的那个男孩也缓缓地挪向车门。走在他前面的我,忍不住又扭头看了一眼,发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着,还发出轻微的响声。我愣了一下,心里一惊:“他,他,原来是装假肢的残疾人啊!”(高潮陡升,令人沉思。至此,谜底昭然,男孩的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下车的一刹那,我忽然觉得脸上热辣辣的,心绪久久无法平静……(这个结尾,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空间,尽显对比的魅力)
      【升格点评】
      师:这是一篇富有真实实感的优秀记叙文。开头采用倒叙方法,吸引读者去探究事情的经过,引出下文。然后让读者在波澜曲折的叙事中,通过对人物语言认识了一位腿有残疾却乐于助人的男孩形象。
      生15:第二段状写公交车内人满为患的情形,为人物活动营造了氛围。
      师:李冉同学在行文中,注意添加了动人的心理细节,同时还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使得人物形容象栩栩如生,也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满,突出了男孩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主题。
      生16:比如文中有两三处写男孩要帮年轻妇女抱孩子而没有让出座位,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我”的心理描写,这是巧设误会,为下文蓄势、作铺垫,又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   生17:当男孩主动让出座位,“我”顿生惭愧之意,后来汽车突然猛刹,“我”踩到了那男孩的脚背。这个节外生枝的细节,是文章掀起的又一个波澜。
      师:是的。尤其是当“我”发现那个男孩竟是装着假肢的残疾人时,上文的一系列悬念和疑问,顿时消融了,那男孩的形象也刹那间高大起来。这得力于李冉同学在文中成功地运用了误会法。
      生18:请老师具体说明一下。
      师:李冉同学在改文中,有意造成“我”对那男孩的理解或不理解、信任或不信任的误会,形成有利或不利的环境,以此展示人物性格、事件性质,形成文章的波澜,反映出误会方或被误会方的思想性格,修改后的文章,由于在各种描写上着力较多,人物形象更为神完气足,误会方法的效果也更为明显。
      【升格启示】
      师:同学们点评得都很好。下面我们就细节描写和文生波澜,谈几点技巧。
      一、推微知著,传神写照
      学会细节描写,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1.外貌描写。作文要避开大众化的外貌描写,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让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如鲁迅描写中年闰土,运用“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上一顶皮毡帽”“身上只穿一件极薄的棉衣”“又粗又笨而且干裂的双手”等,表现了闰土的性格与命运。
      2.语言描写。精心安排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以表达文章中心,不失为一种成功的方法。如朱自清《背影》中写父亲的语言,只有五句话,但每一句话都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3.动作描写。一个人不经意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他性格的自然流露。比如沈复在《童趣》中写“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捉、鞭、驱”三个动词,侧重写动作,突出作者儿时的乐趣,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儿时的活泼天真。
      4.心理描写。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语言、行动、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当“我”被弃于悬崖,作者运用“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恐惧和疲乏”等词句刻画主人公处于险境中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二、巧用战术,波澜起伏
      常言道:“文似看山不喜平”,下面方法定会使读者手不释卷。
      1.设置悬念。在具体情景中设置谜团,使读者见了生疑,疑而难解,从而吸引他急切往下看,以求弄清原委。这是使结构避免平铺直叙的一种好方法。
      2.巧设误会。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误会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引发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多姿多彩。运用这个技巧,要注意合理安排好伏笔与照应。
      3.欲扬先抑。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人或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使文章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4.突转兴波。在叙述故事时,先故意顺着某个方向一直发展下去,直到情节发展到高潮时,笔锋突然一转,来个180度的大转弯,把读者带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境界,以增加情节的曲折性。

    相关热词搜索: 有致 曲折 描写 生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