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快乐语文不能缺少激情:生活中不缺少语文

    时间:2019-04-23 03:37: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我曾听了这样三节初中语文课,有《黄河颂》、《土地的誓言》、《安塞腰鼓》。这三篇课文,前一篇是抒情诗,后两篇均是抒情散文,而这些文章都是感情浓烈、抒情性极强、文笔优美的脍炙人口的佳作。但令人遗憾的是讲这些课的教师们,讲课时的激情并未达到与作者的写作情感同步,面部表情一般,讲析声音平平,语调缺乏抑扬顿挫;师与生的课文朗读虽然正确、流利,但同样缺乏情感,或情感不浓,在有的教学班的学生齐读课文时,把朗读改为"歌咏",其实是未按普通话的要求来正确朗读课文,而语文教师对此却熟视无睹,习以为常,并未加以制止和纠正。如此的初中语文课,使人在听、观后仿佛在口不渴时喝了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缺少感染力,少有收获,而且教师讲课、范读时的如此麻木平庸的神态、表情和表现,极易感染给学生,使其感受不到学习语文的快乐,逐渐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潘继云老师在《走进快乐与语文课堂》中这样说道:快乐语文,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是对生活充满了向往和激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是一种智慧的体验方式和豁达的人文情怀。这中间最重要的,我以为首推激情。语文教师只有用自己燃烧的激情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渴望,才能使语文课堂在快乐中完成教学任务。怎样做到这点呢?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是激情诵读,用声音的力量感染课堂。在新课改九年一贯制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理应知道,语文教材上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用汉语言文字的形式,在向读者倾吐、流露和抒发着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写作时的真情实感,尤其是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更是如此,例如像诗歌、散文类体裁的课文,更是作者感情激扬,心潮起伏,不吐不快的真实的心声写照,或引吭高歌,或嫉恶如仇,或涓涓细流,或语意双关,我们仿佛看见作者一颗火热的心脏在颤动,一股炽热的感情在迸发。因此,语文课堂上师生对课文的朗读,都应饱含感情,激情飞扬,通过文本的文字与语句,真正达到与作者心灵上的对话和交流,真正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与共振;同时,要深度耕犁、深刻挖掘课文内容。而唯有如此的上好语文课,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体现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功能,同时也利于学生对语文“工具性”的诸多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从而显著地提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无论是教师讲解课文,还是师生朗读课文,均应该充满激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均应规范标准的使用普通话。
      其次是保持微笑,微笑是教师应该常用的面部表情,也是一种激情。微笑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沟通情感,达成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稳重的举止,再加上和蔼的微笑,能增强课堂的艺术效果,教师应学会在微笑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从中感染学生上课的情绪。
      作为语文教师,每一节课,都要使人觉得轻松,活泼,这应该是我们的课堂艺术,老师亲切的笑容和话语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适合学生沟通的基础。
       因为课堂是一个需要用激情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教师就应该时时将自己置于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发生命,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让生命中的习以为常感动自己,再用你的率真、坦诚、热情感染学生,打动学生,得到学生的配合,那时充满激情的你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吹动了课堂的空气,吹醒了沉睡的心灵,吹开了原野的花草,于是你拥有了生命的气息,这是我想要的!
      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是快乐语文!

    相关热词搜索: 缺少 语文 激情 快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