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_洋人看京戏及其他(节选)

    时间:2019-03-23 03:27: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对京剧,我不懂。小时候喜欢台上扮得花花绿绿的一群人咿咿呀呀地唱。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位小个子北京女生,每次系里搞文艺活动,她必上台来一段《甘露寺》。她娇小的身形实在跟乔玄相去甚远,嗓音也不是马连良的味儿,音低且哑,但她的那段《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却总会赢来满堂彩。后来,我从她那儿借来不少京剧磁带,《文昭关》《霸王别姬》《空城计》《四郎探母》《女起解》《贵妃醉酒》……虽然始终没有弄明白那些唱腔、门派、功夫、程式里面的学问,但慢慢地品出了唱词唱腔里的一些“味儿”,越发地喜欢了。前段时间发现了一个名叫《美哉,于魁智》的网站,居然是一些热爱京剧的大学生为著名京剧演员于魁智办的,而且在这个网站聚集着一大批大中学生,不由感叹,谁说现在的
      
      只有在中国,历史仍于日常生活中维持着活跃的演出(历史在这里是笼统地代表着公众的回忆)。假使我们从这个观点去检讨我们的口头禅,京戏和今日社会的关系也就带着口头禅的性质。
      最流行的几十出京戏,每一出都供给了我们一个没有时间性质的、标准的形式――丈人嫌贫爱富,子弟不上进,家族之爱与性爱的冲突――《得意缘》《龙凤呈祥》《四郎探母》都可以归入最后一条,有力地证实了“女生外向”那句话。
      《红鬃烈马》详细地描写了男性的自私。薛平贵致力于他的事业18年,泰然地将他的夫人搁在寒窑里像冰箱里的一尾鱼。有这么一天,他突然不放心起来,星夜赶回家去。
      她一生的最美好光景已经被贫穷与一个社会叛徒的寂寞给作践完了,然而他以为团圆的快乐足够抵偿以前的一切。
      他不替她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封了她做皇后,在代战公主的领土里做皇后!在一个年轻的、当权的妾的手里讨生活!难怪她封了皇后之后18天就“死了”――她没这福分。可是薛平贵虽对女人不甚体谅,依旧被写成一个好人。京戏的可爱就在这种浑朴含蓄处。
      《玉堂春》代表中国流行着的无数关于有德性的妓女的故事。良善的妓女是多数人的理想夫人。既然她仗着她的容貌来谋生,可见她一定是美的,美之外又加上了道德。现代的中国人放弃了许多积习相沿的理想,这却是一个例外。不久前有一部影片《香闺风云》,为了节省广告篇幅,报上除了片名之外,只有一行触目的介绍:“贞烈向导女。”
      《乌盆计》叙说一个被谋杀了的鬼魂被幽禁在一个用作便桶的乌盆里。西方人绝对不能了解,怎么这样污秽可笑的提也不能提的事竟与崇高的悲剧成分搀杂在一起――除非编戏的与看戏的全都属于一个不懂幽默的民族。那是因为中国人对于生理作用一向抱直爽态度,没有什么不健康的忌讳,所以乌盆里的灵魂所受的苦难,中国人对之只有恐怖,没有憎嫌与嘲讪。
      我们分析平剧的内容,也许会诧异,中国并不是尚武的国家,何以武戏占绝对多数?单只根据《三国志》演义的那一串,为数就可观了。最迅疾的变化是在战场上,因此在战争中我们最容易看得出一个人的个性与处事的态度。楚霸王与马谡的失败都是浅显的教训,台下的看客,不拘是做官、做生意、做媳妇,都是这么一回事罢了。
      不知道人家看了《空城计》是否也像我似的只想掉眼泪。
      为老军们绝对景仰着的诸葛亮是古今中外罕见的一个完人。
      在这里,他已经将胡子忙白了。抛下卧龙冈的自在生涯出来干大事,为了“先帝爷”一点知遇之恩,便舍命忘身地替阿斗争天下,他背地里没想过这样做值得么?锣鼓喧天中,略有点凄寂的况味。
      历代传下来的老戏给我们许多感情的公式。把我们实际生活里复杂的情绪排入公式里,许多细节不能不被剔去,然而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感情简单化之后,更为坚强、确定,添上了几千年的经验的分量。个人与环境感到和谐,是最愉快的一件事,而所谓环境,大部分倒是群众的习惯。
      京戏里的世界既不是目前的中国,也不是古时中国在它的过程中的任何一阶段。它的美、它的狭小整洁的道德系统,都是离现实很远的,然而它决不是罗曼蒂克的逃避――从某一观点引渡到另一观点上,往往被误认为逃避。切身的现实,因为距离太近的缘故,必得与另一个较明彻的现实联系起来方才看得清楚。
      京戏里的人物,不论有什么心事,总是痛痛快快说出来。身边没有心腹,便说给观众听,语言是不够的,于是再加上动作、服装、脸谱的色彩与图案。连哭泣都有它的显著的节拍――一串由大而小的声音的珠子,圆整、光洁。因为这多方面的夸张的表白,看惯了京戏觉得什么都不够热闹。台上或许只有一两个演员,但也能造成一种拥挤的印象。
      拥挤是中国戏剧与中国生活里的要素之一。中国人是在一大群人之间呱呱坠地的,也在一大群人之间死去――有如十七八世纪的法国君王(“绝代艳后”玛丽安东尼便在一间广厅中生孩子,床旁只围着一架屏风,屏风外挤满了等候好消息的大臣与贵族)。中国人在哪里也躲不了旁观者。上层阶级的女人,若是旧式的,虽住在深闺里,早上一起身便没有关房门的权利。冬天,棉制的门帘挡住了风,但是门还是打开的,欢迎着全家大小的调查。青天白日关着门,那是非常不好的事。即使在夜晚,门闩上了,只消将窗纸一舔,屋里的情形也就一目了然。
      婚姻与死亡更是公众的事了。闹房的甚至有藏在床底下的。病人“回光返照”的时候,黑压压聚了一屋子人听取临终的遗言。中国的悲剧是热闹、喧嚣、排场大的,自有它的理由;京戏里的哀愁有着明朗、火炽的色彩。
      就因为缺少私生活,中国人的个性里有一点粗俗。“事无不可对人言”,说不得的便是为非作歹。中国人老是诧异,为什么外国人总喜欢守那么些不必要的秘密?
      不守秘密的结果,最幽微亲切的感觉也得向那群不可少的旁观者自卫地解释一下。这养成了找寻借口的习惯。自己对自己也爱用借口来搪塞,因此中国人是不大明白他自己的为人的。群居生活影响到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很少有真正怪癖的。脱略的高人嗜竹嗜酒,爱发酒疯,或是有洁癖,或是不洗澡,讲究扪虱而谈,然而这都是循规蹈矩的怪癖,不乏前例的。他们从人堆里跳出来,又加入了另一个人堆。
      到哪儿都脱不了规矩。规矩的繁重在舞台上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京戏里规律化的优美的动作,洋人称之为舞蹈,其实那就是一切礼仪的精髓。礼仪不一定有命意与作用,往往只是为行礼而行礼罢了。请安、磕头现在早已废除。据说磕头磕得好看,很要一番研究。我虽不会磕,但逢时遇节很愿意磕两个头。一般的长辈总是嚷着:“鞠躬!鞠躬!”只有一次,我到祖姨家去,竟接连磕了几个头,谁也没拦我。
      晚近像他们这样惯于磕头的人家,业已少见。磕头见礼这一类小小的、不碍事的束缚,大约从前的人并不觉得它可爱,现在将要失传了,方才觉得可哀。但看学生们鱼贯上台领取毕业文凭,便知道中国人大都不会鞠躬。
      顾兰君在《侬本痴情》里和丈夫闹决裂了,要离婚,临行时伸出手来和他握别。他疑心她不贞,理也不理她。她凄然自去。这一幕,若在西方,固然是入情入理、动人心弦,但在中国,就不然了。西方的握手的习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因之握手成了自然的表现,近于下意识作用。中国人在应酬场合中也学会了握手,但在生离死别的一刹那,动了真感情的时候,决想不到用握手作永诀的表示。在这种情形之下,握手固属不当,也不能拜辞,也不能鞠躬。现代的中国是无礼可言的,除了在戏台上。京戏的象征派表现技术极为彻底,具有初民的风格,奇怪的就是,平剧在中国开始风行的时候,华夏的文明早已过了它的成熟期。粗鄙的民间产物怎样能够得到清朝末年儒雅风流的统治阶级的器重呢?纽约人听信美术批评家的热烈的推荐,接受了原始性的图画与农村自制的陶器。中国人舍昆曲而就京戏,却是违反了一般评剧家的言论。文明人听文明的昆曲,恰配身份,然而新兴的京戏里有一种孩子气的力量,合了我们内在的需要。中国人的原始性没有被根除,想必是我们的文化过于随随便便之故。就在这一点上,我们不难找到中国人的永久的青春的秘密。
      选自《张爱玲散文集》
      
      点评:张爱玲的笔永远是最女性的,哪怕她的深刻透彻也强烈地透出一种女人“刻薄”的味道。大多数的女人看王宝钏的故事会捏着一块小手绢,不停地拭泪,为王宝钏18年的寒窑之苦,为她苦尽甘来的善报。但张爱玲却冷眼地看着薛平贵的自私,设想着王宝钏荣华富贵之后的尴尬。诸葛亮的确是“古今中外罕见的完人”,可是张爱玲却隔着城头揣摩着这位“道德楷模”对“先帝爷”的心思,揣摩着他的价值观。于是在“锣鼓喧天中”,她听出了“凄寂的况味”。
      别人看戏,张爱玲看人性。★

    相关热词搜索: 京戏 节选 洋人 及其他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