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省略句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中省略句的三个难度层次

    时间:2019-03-16 03:24: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语文科》在“古代诗文阅读”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部分指出:“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和文句翻译进行考查。”
      从《考试说明》可知,省略句作为高考考查的一个点,其考查的形式主要是翻译。省略句的翻译按照其难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句子成分的省略。这类省略一般比较简单。
      
      (一)省略主语。
      1 承前省。如:“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赤壁赋》)
      2 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3 自述省。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手自笔录,(余)计日以还……(余)录毕,(余)走送之,(余)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4 对话省。如:“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 ’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
      
      (二)省略谓语。
      1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
      3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三)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主要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
      1 省略动词的宾语。
      如:“木直中绳,�(之)以为轮。”(《劝学》)
      2 省略介词宾语。
      如:“亦以(之)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四)省略兼语
      “使、命、令、让”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中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的多是代词“之”。
      如:1 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2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语法性省略。这一类省略由于涉及到语法问题。因而比第一类省略翻译要难一点。
      
      (一)特殊句式中介词的省略
      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和“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语法上往往构成“介词结构后置句”或“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后置的介词结构翻译到前面。
      1 省略介词“于”。
      如:“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项脊轩志》)
      翻译,我从十五岁时就在轩中读书。
      2 省略介词“以”。
      如: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
      翻译:又(用)鸡试验斗蟋蟀,果真像成名说的。
      
      (二)句子本身没有省略,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句子就不完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需要将缺少的内容补充完整。主要有两种类型:
      1 翻译时要补充出介词的宾语。
      如:(1)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翻译:第二天,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出使元军。
      解析:在翻译这一句时,“凭借”的宾语“身份”要补充出来,否则句子就残缺、不完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2)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指南录后序》)
      翻译:不久,贾余庆等人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
      翻译:这时以大中丞(的身份)担任吴郡巡抚的是魏忠贤的亲信毛一鹭。(注:抚,有资料翻译成“抚慰、安抚”)
      2 翻译时要补充出动词的宾语。
      如:请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翻译:请允许我大略地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解析:此处翻译时动词“陈述”的宾语“意见”要补充出来,否则句子就残缺、不完整,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说明:这一类省略由于涉及到古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或现代汉语的语法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与《考试说明》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好吻合,因而高考中也出现的最多,务必要引起考生的注意。
      
      三、逻辑性省略。这一类省略是文言文翻译中比较难的。
      
      如:1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劝学》)
      翻译: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解析:此处翻译“劣马拉车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在逻辑上是不通的,劣马拉车走十天怎么就成功了呢?因此要补充说明原因――也能走很远。原句可以翻译成“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2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解析:此处翻译“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在逻辑上不通,“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怎么就“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原来是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所以才“于人可讥、在已有悔”。因此原句要这样翻译“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说明:这一类省略由于有较大的难度,需要考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高考往往避而不考。但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而且这一类型在课内又是学过的,即使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这一角度出发,也是可以在高考中拿出一分来考查一下的。

    相关热词搜索: 文言文 省略 难度 层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