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抽象整舍 巧妙应对 巧妙应对索贿

    时间:2019-03-11 03:26: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英国有一个藏书很多的人,他一生酷爱读书,却没有任何建树。后人把这种读书甚多而不善于运用的人称为“两脚书橱”。“两脚书橱”缺乏的正是创造性地运用信息的整合能力。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或要求,将文中相关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创造性的处理。整合能力强,知识才能为我所用,答题时才会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一说到整合,同学们可能就会觉得太抽象了,涉及到信息整合的题太难做了。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其实这一类题也有“命脉”可抓的。
      
      1. 弄清整合的“目标”
      有效的信息整合首先必须依据一个“目标”,或围绕一个“中心”。
      (1) 一般地说,题目会明确提出应依据什么“目标”来整合文中信息。
      如2004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第18题:
      十二月党人要“起义”,要“闹革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与题目有关的原文如下: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
      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么?
      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
      这些文字内容丰富,既有对十二月党人的革命热情和牺牲精神的歌颂,对无耻政客的鞭挞,还揭示十二月党人“闹革命”的原因。题目明确要求以“闹革命”的原因为“目标”整合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包含在字里行间,需要仔细搜寻,并进行概括提炼。相关的句子是:“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
      参考答案:反对专制,渴望自由,热爱祖国,关注奴隶。
      (2) 有的题目是开放式的,没有明确提出整合的“目标”,而是要求根据文章内容寻找关键词,确定“中心”,再进行信息整合。
      如2006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第5题:
      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
      本题没有明确提出整合时应依据的“目标”,难度较大。答题时,很多同学受习惯思维的束缚,往往只是搜寻段落中心句或概括段落大意,连缀成段,写出来的答案缺乏中心。简单拼凑,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弄清阅读材料的文体特点,依据文体特点确定文章中心,再进行信息整合。
      原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城市色彩”,应根据“城市色彩”这个对象,把重要的句子或关键词找出来。主要有:“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只有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等等。接下来应该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整合。文中多处提到“城市色彩”是目前我国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而且还提到研究对象、研究模式等关键词,因此,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思路整合才是正确的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城市色彩”是目前我国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新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环境,它的研究思路是“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它的研究模式是“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达到“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的研究目的。
      
      2. 理清答案的行文思路
      确立了整合信息所依据的“目标”或围绕的“中心”,答题时还应注意答案的行文思路,分点罗列。
      (1) 如果是考查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和整合,按照文章的行文顺序写出答案就可以了。
      如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第16题:
      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
      本题考查对文中局部内容的整合能力。与题目相关的原文如下: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答题时,仔细研读这段文字可以发现,按照文中思路,“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四个特点,接着“对儿女们的作文”从两方面去评议。同学们只需按照文段的行文顺序整合答案就行了。
      参考答案: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注重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引导深入思考。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方式;②仔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
      (2) 如果是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的整合,就得摸清整篇文章的思路,才能确定答案的行文顺序。
      如2007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17题:
      (原文略)
      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在原文里找到“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这句话(在原文第六段,单独一句成段)后做好标记,然后梳理文章的思路。前五段主要写“我”童年时与泥泞有关的回忆;第七段由泥泞“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进而想到俄罗斯的艺术以及背后的精神;第八段写如今在北方的城市看到泥泞时的“感受”和“怀想”;末段抒写在泥泞中跋涉的“渴望”及对雪的“感谢”。接下来就应摘取与题目相关的句子,如:“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等。最后要根据这些句子提炼、归纳,分点表述,作者从“泥泞”中感受到了乡村的质朴自然,体会到“跋涉者”的艰难,到民族艰辛的历史,再到土地的广博,层层递进,意义上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
      参考答案: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与祖国的含义。

    相关热词搜索: 抽象 巧妙 应对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