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全文_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时间:2019-02-28 03:25: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11年高考作文材料“中国崛起”具有明显的导向意图,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尊重考生个性,倡导独立思考。但是,正如许多评论者所指出的那样,这个题目涉及范围过于宽泛,政治色彩明显,太过强调文章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同学们表达的困难。因此,面对这道作文题,许多考生感到无从下笔,只得罗列一些政治课、各种媒体关于“中国崛起”的材料,缺乏真实的情感、深刻的感悟,更难见精彩的表达。
      【阅卷报告】
      一、总体印象:阅卷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考生在作文中都能够围绕“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的一点或者几点来写,符合题意要求,材料也比较充足,但总体看,罗列素材、空洞浮泛者多,感悟深刻、精彩表达者少。因此,大多数考生作文归入二类档次,评为一类的很少。河南省2011年高考作文平均得分44.6分。
      二、失误扫描:有的考生抛开材料谈“付出终将有收获”“凡事预则立”等与所给材料毫无关联的话题,行文过程中一点也不联系材料,另起炉灶,随意发挥,想到哪写到哪。还有一些考生,只在文章的开头联系材料,然后就围绕“创新”“宽容”等话题展开论述,叙议结合,列举事例,正反对比,却“能放不能收”,直到结尾也没有回到材料上来。今年零分作文有两类:一类是一味揭露黑暗腐败,全盘否定中国的建设成果,大肆攻击党和政府,例如《莫被表面现象蒙蔽》《繁荣背后的虚假》《深思》;另一类是故意在试卷上暴露个人信息的。
      【写作方法谈】
      对于命意宽泛的作文题,怎样操作才能取得高分呢?根据今年高考考生写作的实际情况,最好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化虚为实,以实显虚”的方法:
      化大为小――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大”指作文题涉及时间跨度大、空间距离远、内容范围广,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小”则指作文题命题范围内的某个小的方面或角度,表现为具体的人物、事物、场景、对话、细节等。把前者转化为后者,即所谓作文的“化大为小”。
      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切分试题。试题内容涉及面比较大时,就像是一个大西瓜,我们无从下口,如果我们将其切分成若干个小块,就比较容易品尝。如,“中国崛起”就比较大,而试题材料提供的“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就是一种切分。考生可以写其中一个方面,甚至对某一个方面再进行切分,如“国际影响”,就可以切分为“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然后“文化”又可以细分为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四大领域,以此类推,直至细化到一个你熟悉的具体可感的领域。
      (二)限制试题。“限制试题”就是给试题(材料内容、话题、标题)添加修饰、限制成分,缩小试题所指内容的范围,实现小切口破解题意。如,以“父辈”为题的作文,构思立意时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命题范围就缩小了,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命题范围缩小了,选材就更加集中,主题就更为突出。
      以小见大――盆山蕴秀,寸草涵奇
      “以小见大”就是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普通事件、个别场景,视野中的小角度、小侧面,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能够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的思想情感(巴尔扎克)”。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选材小。首先要善于发现蕴蓄重大主题的实物载体。它可以是小巧的文具盒、精致的书签,也可以是一片枫叶、一张旧照片,只要能表现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都可以选择入文。如作文《三代人的婚礼》就通过三代人的婚礼场景片段,以老百姓婚礼的变化表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国强民富。
      (二)感悟深。“悟”是“见大”的关键,“悟”是由“小”到“大”的桥梁。只有深刻的感悟,才能提升文章的主题。深刻的感悟要求用心体味生活,解读生活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捕捉生活折射的深邃哲理,使文章有真挚情感的涌动,让读者有心灵的震撼;有理性之光的闪烁,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如习作《一张贺卡》,写自己答应用一张贺卡交换邻家小女孩的一盆鲜花,后因一时高兴却将贺卡随手送了同学。当回到家见到捧着鲜花的小女孩时,作者这样写道:
      她把那盆花轻轻放在台阶上,转身离开了。我望着她的背影,觉得那晃动的小影子正慢慢变得高大清晰起来,而自己在门灯的照射下却显得那么渺小、狼狈。后来我又精心制作一张卡片给了她,但这一点弥补不了我的错误。
      我至今仍忘不了那双黑亮的眼睛。在现在甚至以后的生活中,那双眼睛将一直鞭策着我,使我明白如何做人,如何真诚地对待别人。
      小作者以精细的笔触,展开对“真诚”这个千古不变的话题的理性追寻,表现出可贵的自省意识。
      以实显虚――开半亩方塘,映天光云影
      “虚”是指抽象的思想、情感、概念、观点等,“实”是指具体的人物、事件、场景、故事等。“以实显虚”就是用“具体的人物、事件、场景、故事”表现“抽象的思想、情感、概念、观点”。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作文题“中国崛起”,以及“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都是概括的、抽象的,考生可以采用“以实显虚”的方法,用具体形象的“人物、事件、场景、故事”来表现自己对“中国崛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2011年高考河南考生的满分作文《博客日志三则》中的第二则:
      标签:浦东 2011 0607
      彩虹跨江
      上海卢浦大桥是当今世界第一钢结构拱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形桥。她如飞虹横跨黄浦江上,明月在水上泼洒出点点闪烁的银光,黄浦江之上又画出了一道神奇的彩虹。抬头仰望,在灯光的映衬下,雄伟极了!如童话般的“彩虹”展现在世人眼前,流光溢彩。曲线比直线更富有变幻的魅力,引导着视线作无穷地追逐。卢浦如同一座优美的雕塑:圆拱形的彩色大理石碑身,飞架碑身的三道银色钢结构弧线,隽永的金色魏碑体碑文,静静地诉说着这个国度里发生的又一个奇迹。
      阅读(20110606);评论(1)“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浦东人沿着卢浦大桥走向世界,世界人翘首仰望浦东“人间彩虹”!
      考生将主要笔墨用于描写“上海卢浦大桥”,再现了一个灯光闪烁、流光溢彩的神话世界。这些景物的描写便是我们说的“实”,但是,考生目的远非如此,而是借此表现“中国崛起”的脚步和成就。接下来,考生巧用“读者”的“评论”点明“浦东人沿着卢浦大桥走向世界,世界人翘首仰望浦东‘人间彩虹!’”从而实现了“以实显虚”的目的。
      
      【满分作文】
      
      童年・今天
      河南考生
      今天,坐在高考的考场里,我思潮翻滚。当我捧起墨香四溢的试卷时,似有一道亮光划过眼前,“中国崛起的特点,民生改善……”我为之一振,继而陷入了沉思……
      童年三味
      我的家在农村。我小时候,品得最多的就是那时的穷味。听爷爷说,我刚出生时,全村仅村主任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家理所当然成了全村人、特别是小孩子们向往的“娱乐天池”。
      家乡的人们不甘贫穷,纷纷“东南飞”挣大钱。爸爸也加入了较早的一批在当时可谓是青壮年高学历(初中)打工族。听爸爸说,去南方后,他们什么活都干,打短工,做保安,到酒店里刷盘子……爸爸每逢过年才能回来一次,只有在这时候,我才能真正体味一次亲情中最难得的年味。
      童年的我也品尝着“留守孩子”的涩味。那时候,我们小伙伴最难忘的事就是“跑电视”。吃过晚饭后,我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围着炊烟袅袅的村庄,用小脚丫丈量着坑坑洼洼、布满尘土的大街小巷,村主任老王叔家里那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像大磁铁一样牢牢地吸住了我们村的孩子们。记得有一次天下大雨,我们小伙伴为看电视都没回家吃晚饭,恋恋不舍地念完电视里播出的“再见”二字后才跑回家,一个个被雨淋得像落汤鸡,当时的我还挨了爷爷的一顿打,至今还记得那苦涩中看电视的甜蜜。
      穷味、年味、涩味,这就是我的“童年三味”。
      今天的心愿
      春天的故事在祖国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尽情地演绎着。沃野千里的大平原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远的且不说,光我们家的背投电视就是当年村主任老王叔家黑白电视机的10倍大。巨大的背投电视挂在四层洋楼的客厅里,爷爷看着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出外打工挣到钱的爸爸在我们家乡办起了一个食品加工厂,利用当地的土特产生产的产品远销世界好几个国家呢。富裕起来的人们在爸爸的带动下,纷纷从外地回乡创业。这不,村东头又建起了几家工厂,就连村西头的李大爷也成了我们村工厂里看大门的“正式工”了。
      富裕起来的乡亲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那一次,我记忆犹新。爸爸手里捧着一个破旧竹篮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这个破旧竹篮的来历吗?这是你爷爷编的竹篮,是我上中学时用来背馒头的。当初,我背着你奶奶用红薯面蒸的窝窝头去几十里外的中学读书。每到夏天,窝窝头上长出一层层霉醭,当时的我们用湿布擦掉霉醭继续吃那些窝窝头。就是这个篮子呀,它伴随我读完了初中。你爷爷期盼我能背着这竹篮读大学,可是,那时候家里穷,我没能读高中,让他老人家失望了。今天,我把这个竹篮交给你,希望你背着它走进大学校园。”
      我接过那个破旧的竹篮,心里沉甸甸的。是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不知要比爸爸上学时强多少倍。我吃着上等白面做成的馒头,坐着爸爸的轿车,高高兴兴地去学校,坐在干净明亮的空调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但我更深深懂得,爸爸上学时背馒头的竹篮所盛的除了窝窝头外,还有那让生活富裕起来的我们必不可少的勤俭节约精神。
      今天,坐在神圣的高考考场里,我更加坚定一个信念:考上大学,为祖国的再次崛起、家乡的更大发展而努力。我将背着父亲的竹篮,一直背着它走进大学,走向祖国崛起的更美好的明天!
      【点评】
      考生锁定“经济、民生”两个方面,表现中国经济发展和百姓物质、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步步升高的主题,抒写了对“中国崛起”的赞扬,符合题意,思想健康。
      管窥一斑,可见全豹。文章综合运用“以小见大”和“以实显虚”的写法,截取生活中的片段,以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作鲜明的对比,民生改善的一幅幅画面跃然纸上,祖国崛起的种种成就历历在目。小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十分娴熟,叙议结合,娓娓道来。特别是文章后半部分,父亲和儿子上学的今昔对比深化了主题,深化了主旨。

    相关热词搜索: 弱水 只取一瓢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