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渲染和烘托的区别【辨析渲染和烘托有口诀】

    时间:2019-02-26 03:30: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渲染和烘托在诗歌鉴赏中常被并提,时或混为一谈,常令师生困惑。怎样把握两者的区别呢?渲染是浓墨重彩地描写环境的氛围意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下面以三首诗词为例来辨析。
       例1: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洪咨夔《眼儿媚 》)
       平沙遥望无际,芳草萋萋染绿,河水潺�流淌,村人匆匆争渡,游丝上下结网,流莺穿梭来往。诗人写沙岸,写渡头,写芳草,写村庄,写昆虫,又暗含水的浩渺,人的活动,极尽铺排之能事。这样繁复描写的手法便是“渲染”。看着芳草“绿遍去年痕”,贵妇应是在回忆为郎君送行的情景,一别已经年。她视线所及,或空旷渺远,或穿梭忙乱,或生机无限,或自由自在,怎能不令其倍感孤寂惆怅,幽思痛彻心肺,以至“无限销魂”。诗人渲染春天繁盛热闹的的景致,显然是为了侧面表现贵妇的刻骨相思。就春景来说,是渲染,就别情来说,则是烘托。正面写景,侧面写情。从正面看是渲染,从侧面看是烘托。
       海棠筛孤影,子规传哀啼,黄昏余落日。结尾三句,又以写景来烘托人物形象,浓化人物心情。在海棠影下,在子规声里,在斜阳余晖中,“立尽黄昏”不见归人的倩女,是如此情深深,意绵绵。写花影、写鸟声、写晚霞,巧妙地烘托出美好、惹人怜惜的痴情女子形象。就景来说,是正面渲染,就人来说,则是侧面烘托。
       例2: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高启《春暮西园》,2011高考湖南卷所用古诗)
       “池塘生春草”,绿水映晴波,水润青草草更青,草衬池水水更绿,晴天朗日波连翠,斜照红霞草染醉,虽生机盎然,但一场场潇潇春雨过后,可以想见落英缤纷,繁花消歇,诗人高启渲染了一幅西园暮春图景。这里绿池、芳草、晴波、落花是春暮西园的具体表现形态,虽然各自独立,但都从属于三春暮色。绿池、芳草、 晴波、落花这些描写对象是托体,春暮西园是诗人要表现的事物,是主体。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渲染中,描写对象与所要表现的事物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从属关系,托体是主体的具体表现,主体是托体的抽象概括。
       例3: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陈与义《怀天经、智老,因访之》,2011高考四川卷所用古诗)
       冰冻初融,苕溪睡起,绿水流东,娇杏含苞欲放,春雨传达花讯,加之卷卷诗行,诗人渲染了一幅静美惬意的画卷,让自己伫立其中,怡人的早春风光,烘托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接着又写智老多病,再写天经固穷,怀念禅伯儒先二位贤者,也是以此来衬托自己的儒雅飘逸形象。这里托体有自然风光,又有“西庵禅伯”和“北栅儒先”人物形象,而主体是诗人客子。此处烘托的托体与主体完全不相属,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个体,这便与渲染不同。
       回头看例1,托体是芳草、游丝、流萤,是海棠影、子规声、黄昏日,主体是闺妇之情,托体能够反映主体,但托体不是主体的具体表现形态,托体和主体并不相属,就写人写情来说是烘托;若把繁盛春景看作主体,芳草、游丝、流萤这些托体与之相属相从,则是渲染的笔法了。再看例2,高启多角度描绘西园暮春景色,是渲染;可这暮春景象,却是为下文写菜畦花事正浓、粉蝶纷纷飞来作铺垫的,出人意外地表现了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伤感的情怀,这就又是烘托了。暮春景象对应盎然情趣是其托体,盎然情趣是主体,主托之间亦不相属。例3则描写早春怡人之景,从正面着笔,是渲染;不直言诗人心情,但其顺适之感自然溢于笔端,则为侧面烘托。
       先渲染,后烘托,渲染是手段,烘托是目的,通过渲染而达到烘托的目的,这种现象在借景抒情的诗篇中是很普遍的。区分渲染与烘托,要建立相对的认识理念。要注意角度,看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要分析是主体还是托体,看两者之间关系是否相属。
       编个口诀,便于记忆。
       正面描写来渲染,侧面描写去烘托。
       主托相属系渲染,不同类属为烘托。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158100)
      

    相关热词搜索: 口诀 辨析 烘托 渲染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