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语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悟 [再谈语文和生活]

    时间:2019-02-03 03:27: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教育专家吕型伟在《普能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与研究》中指出:“未来科技发展,信息革命以及伴随而来的劳动世界的变化,要求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应变力,要求培养学生掌握钥匙,运用工具,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在这里,专家把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还有很大影响,重教不重学、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动脑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随着各项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这些现象迟早会得到彻底的纠正。对此,许多专家和学者也已经有了很多观点和对策。拙文拟对实践能力如何进、出课堂进行一些浅层次的探微。
      
      生活语文――语文的还原
      
      认识论中有一个哲学思想:认识来源于实践。正如物质决定意识一样,人的认识层次再高再深入都离不开实践的源泉,同样,语文知识再复杂、深奥,它都从社会实践中得来,尤其是祖国语文,如汉字中象形字更直接是社会生活的一分子。因此,如果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撇开了社会、背离了生活一味地传授语文知识,那我们的学生就变成了学习机器,变成了长脚的“书橱”,变成了书呆子,而且严重违背了科学,要教学生语文,必须走进它的发源地-社会生活,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熟悉的事与课堂挂钩,要教授学生生活中的语文,即把生活还原。
      我第一次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重点分析父亲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一感人情景,抓住了几个动词进行深入地剖析、示范表演,希望通过这些让学生理解这一情景中体现出来父与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当我费尽心机讲完后,学生仍对“父子情”云里雾里。三年后,我重上《背影》,没有一句分析课文,只要求学生每人回忆父亲或母亲为自己做的一件事,其中有一位同学讲到几年前一个数九寒天,父亲骑自行车送他上学,路上链条脱了,父亲徒手装链条,手冻得通红、麻木,链条装了脱,又脱了装,父亲的手逐渐变白,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父亲怕他迟到,扔下自行车背起他跑到学校,这时父亲的手已冻得不能动了。这位同学讲到这已泣不成声。其他同学被深深地吸引了,他们陷入了对父亲、母亲的回忆中……这堂课,学生们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实例作载体,完全理解了《背影》中体现的父与子这人间至亲至爱的感情。
      通过这堂课,我清楚地认识到:语文只是变相了的生活,要让学生学会还原生活,在还原生活过程,他也还原了语文,学会了语文。这时,学生已完全摒弃了从课文到课文,从感情到感情,从抽象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他运用了实践,运用了他的生活,他从中获得了实践的能力,更真正地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不是教师的灌输的知识。
      
      语文生活――语文的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时也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使之发生质变。中国的教育观历来主张“学以致用”,“请进来”以后要“走出去”,理论要体现其价值,必须付诸于实践。语文教学中尤其如此,要把生活语文转化成语文生活,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体现其实践能力。听过许多啼笑皆非的笑话,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十几年语文,但是上了大学还得补“大学语文”课,到社会上连个简短的报告也写不好。现代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语文教学也是不例外。
      架构语文最基本的元素是字词,字词有个约定俗成,规范化问题,在字词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自己周围生活中寻找正反例。不久,学生很快收集来很多错字或乱用字,问学生从何得来?都说从街头里巷的招牌、告示,电视中的广告中找的。既然语文知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那么,我们学生就能从这些领域、方面通过语文去纠正、改进。一天,我穿了一件新衣,上课时,我说:“让大家瞻仰瞻仰我的新衣!”学生大笑,均知其所以然。我紧接问生活中有没有如此张冠李戴的错误,有学生就说火葬场旁贴有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标语。后来,有学生看到一联曰:“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用在其兄理发店上,据说此后门庭若市。
      学生一旦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就能化为其实践价值,这或许就能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不朽论断做佐证。现在有人说“知识就是财富”,确切地说应是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就是财富。
      
      生活和语文――相互融合
      
      唯物辩证法说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其实生活语文与语文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事物(语文教学)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切不能断章取义,取一个,舍一个,否则,我们的语文教学将又会走入过度追求知识的死胡同,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让学生把知识运用于生活,周而复始,这绝不是一个又一个的简单循环,而是螺旋式的上升,是一次又一次的量变,最终将使学生得到适应社会的质变。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传统的“文道统一”、“口诵心惟”、“自力求实”、“读书做人”等教学经验抛却,恰恰相反,更应大力继承弘场,做到真正的“知行转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的语文教师也从根本上转变了观念,语文教学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可是,我想,万变不离其宗,生活始终是经验的源头,是实践的场所,是灵感的温床,是写作素料的根本。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始终把生活和语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完美结合,才能营造更美的语文课堂。

    相关热词搜索: 再谈 语文 生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