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魔女的变幻:魔女之家

    时间:2019-05-14 03:29: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的唐传奇《板桥三娘子》和日本泉镜花的小说《高野圣僧》都有魔女将人变为动物的相似情节。本文试求探寻其前后的事实影响关系,并通过比较这两篇作品的异同,来考察相同的故事题材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手中处理方式的差异性,借以发掘其间宗教观念、文化传统以及作家创作心理的相埒之处。
      关键词:板桥三娘子;高野圣僧;魔女;人变动物;
      人化动物的故事题材很早就出现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当中,这种人与动物互化的思想实际上是人类一种返祖心理的反应。“变形”这一情节模式从上古神话史诗中游离出来, 形成了一固定母题, 以其自身独特的生命力不断的蜕变与沉淀, 频频地出现于文学创作之中。而其中魔女变人为兽的故事也不乏其例,中国的唐传奇《板桥三娘子》和日本作家泉镜花的《高野圣僧》这两篇作品便都属于这一故事类型。
      
      一
      
      中国唐传奇《板桥三娘子》(今见于《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八十六)绘形绘色地讲述了魔女用法术将人变成驴、而后自己又被别人变成驴的故事:某日名叫季和的书生到板桥三娘子开的旅店寄宿。当晚三娘子与旅客“会饮极欢”后众客大醉而酣眠,唯有季和不善饮酒而辗转难眠。半夜季和窥见三娘子施法制作魔饼,众旅客吃下烧饼后变成驴子。三娘子将人变成的驴驱入驴圈,没收了他们的行李货物。颇有心计的季和并不张扬,一个月后再来住店,将自己预先做好的荞麦饼换下三娘子的魔饼让三娘子吃,其吃后也立刻变为驴身。季和骑着这头驴四处周游。四年后一位老人识得驴之真相,请求季和宽恕它,掰开驴皮救出三娘子。恢复人形的三娘子拜谢老人而去,不知所终。这个人变成驴的故事情节曲折回环、耐人寻味。
      而至近代,日本浪漫主义作家泉镜花(1873-1939)幻想文学的代表作品《高野圣僧》,故事情节荒诞离奇,全篇充满了妖异、幽幻的神秘气息。
      故事中一位年轻的云游僧人宗朝在途中迷了路,好不容易在深山中发现一所孤宅便上前乞宿。女主人貌美色姝,却和一个白痴少年及一位老汉共同生活。
      美女殷勤招待并带僧人到瀑布下洗澡,两人裸身而浴,僧人却未起色心。夜深之后,僧人被带进卧室就寝,这时门外传来阵阵鸟兽的鸣叫声、喘息声,令人心惊胆战。僧人甚为惊恐,不断念诵着经文。第二天僧人又启程上路了,来到昨天洗浴的瀑布旁,对美女留恋不舍。这时,那位老汉过来告诉他这位山中孤家美女拥有神通广大的魔力,昨晚徘徊盘旋在屋外的鸟兽都是美女用魔法变成的,是对那些淫荡男子的惩罚,而僧人也险些对散发着女性魅力的女主人动了情念,幸好较有定力,抑制住了情欲,躲过了一劫。作者以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精致细腻的描写和精湛高超的叙述技巧创造出一个既扑朔迷离又逼真可感的奇绝世界。
      比较两篇作品,基本故事情节多有相似之处:一是女主人公都是拥有魔力、精通法术的青年女子,二是皆有一些被魔法变为动物的男性旅客,三是故事的男主人公都幸免被变为禽兽。
      两则作品采用相同的故事题材,具有相似的故事情节并非完全出于偶然,我们可以追溯寻觅出两者前后的影响渊源:自唐代以来直至近代,中国文学对日本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自然有很多古典文学作品传入日本。《高野圣僧》显然也是从前人的创作中吸收了养分,捕捉到灵感,将魔女变人为兽的故事题材揉合运化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关于泉镜花文学形成的基础,日本有学者曾指出:“对镜花文学修养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以草双纸为中心的谣曲、歌舞伎、净琉璃、民间传说、中国古典、浮世绘等所有江户文艺”。而日本江户文学也深受中国文言小说、志怪传奇的影响。再从泉镜花的阅读范围来考察,除了日本传统文艺,中国古典文学也对其产生过一定影响,他也涉猎过不少古典汉籍,尤其钟爱《唐诗选》、《搜神记》、《聊斋志异》等仙魔幻化、鬼怪魑魅类型的作品。日本近代评论家田中贡太郎就认为《高野圣僧》可能受到我国唐代小说《板桥三娘子》的启发。其又凭借超人的想象力和圆熟的表现力,将这一故事题材再度精彩地演绎。
      
      二
      
      作为魔幻世界的核心,魔女的形象、性格是两篇作品都着力塑造的。既然其为魔女必然都有邪魔妖恶的一面。“板桥三娘子”与诸客“会饮极欢”,给旅客吃魔饼,将其变为驴子,“尽没其财货”。她利用魔法,聚敛钱财,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且其她还善于伪装, 明地里是经营餐饮住宿,“以鬻餐为业”,假以慈善手段招揽客人,蒙骗人心,“来往公私车乘有不逮者, 则贱估其价以济之, 人皆谓之有道, 故远近行旅多归之。”实际上干着谋财害命的勾当。而《高野圣僧》中的这位深山中的孤家魔女是典型的日式美女,她利用自身的美貌诱惑那些好色之徒,厌腻了之后便毫不留情的用魔法把那些对她起了色心的男人们变成禽兽。
      然而,相比《板桥三娘子》,《高野圣僧》中的魔女形象则更为丰满多面,性格更为复杂多变。除了魔性、更兼具母性和圣性。首先,魔女的母性体现在与白痴少年的关系上。虽然魔女是白痴少年的妻子,但由于白痴的后天疾患,使他丧失了作为丈夫的能力,智力低下、没有劳动能力,经年累月由魔女照顾其饮食起居、衣寒冷暖,他与魔女的关系与其说是夫妻关系,不如说更似母子关系。此外,作品中魔女在瀑布下赤身裸体、温柔体贴地帮僧人擦背疗伤的场面和亲切殷勤的话语也显然流露出其母性的焕发。对魔女圣性的理解在于她具有非凡的魔力,并用以治病救人。其十六七岁就初显神通,经她手掌触摸便能减缓患者的病痛,被传为如来再世,妙手回春。可以说,作品中的孤家魔女受到神的恩赐,拥有神奇的治疗能力,救死扶伤,普济众生,使小爱扩展至大爱,使母性升华至圣性。魔女性格的多重性,实际上是作家笃信鬼神力和观音力的体现。泉镜花在《喜欢鬼怪的缘由与处女作》一文中就曾表示过:“……我相信世上有两种超自然的力量。一个是观音力,另一个是鬼神力,都是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我既畏惧鬼神,又相信观音的保佑……”。对鬼神力的敬畏在魔女的魔性中展露无疑,而对观音力的信奉则体现为魔女的母性与圣性。
      
      三
      
      “人变动物”的思想来自于各民族的原始宗教神话和民间故事传说。从《板桥三娘子》与《高野圣僧》这两则以“变形”为题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中日宗教思想观念、民族文化积淀的联系与差异。
      首先,在《板桥三娘子》中可以看到浓重的佛教与道教色彩的存在。尤其是佛教思想中的“善恶果报”观念的渗透。佛教所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是“诸恶勿做”、“ 诸善奉行”。这个行为准则是建立在因果报应观念之上的。对于遭受报应者,皆因其罪孽而咎由自取。店主三娘子因暗施法术加害来往旅客,聚集钱财以致“家甚富贵,多有驴畜”。因此,三娘子实为不仁不义之人。旅客季和偶然窥其法术,并对其善举心存戒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使其遭受报应变为驴身。所以说,将人变驴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能起到道德训诫的作用。作品暗寓惩戒规劝之意味,宣扬了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的佛教思想。
      而《高野圣僧》中亦有深刻的禅佛痕迹。僧人宗朝在瀑布旁和一绝色美女同浴,因佛心坚定,静虑明禅才得以解脱。事后又受到她的热情款待,依然不为所动。他为抗拒美色诱惑一心一意地诵读《陀罗尼经》,靠着佛法的庇佑才未被美女变为鸟兽。此后,宗朝虔诚学佛,终于成为六明寺的大和尚、净土宗著名说教师,被尊为“圣僧”。
      然而,两则故事中人皆因欲望(财欲、色欲)而变为禽兽,但其间亦存在相埒之处:板桥三娘子类似于女巫,其原始魔力终为世俗智慧所降伏。而《高野圣僧》中魔女的原始魔力神通广大且颇具诱惑,诱惑人突破世俗藩篱展示出对欲念的向往,而且其靠着天赐神水遗世独立,不曾撼动。
      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属于此岸的,入世的倾向,主导现实社会的人伦道德,行为秩序。而日本深受本土神道教的影响,在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中,更关注彼岸的异界,相信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人类与动植物平等共生,可以相互转化;人世与异界相邻,神和祖先就在身边。正是这样一个相信万物有灵的泛神论的国度为泉镜花的幻想文学取提供了土壤。作者依托美女变人为兽的故事题材,加之其坎坷的人生经历、敏锐的感受性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笃信,才得以创造出像《高野圣僧》这般神秘诡怪而又唯美浪漫的幻想之作,为我们营造出一个神秘飘渺、奇绝多彩的梦幻异境。
      总之,“魔女变人为兽”作为一种故事类型在东西方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都蕴含着各自深刻的思想根源和独特的文化属性以及作者个性化的创作心理。各国作家们也借助“人化动物”这一母题激活了我们对人类自身存在的最大想象力。

    相关热词搜索: 变幻 魔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