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信息技术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合作学习

    时间:2019-05-13 03:24: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从信息技术诞生出的新的教育模式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多种教学资源和手段提供了基础的保障。个性化的教学在信息社会这样的大环境中不再是理想。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结合实际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建构主义信息技术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173-02
      从上世纪起,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提出的学习理论层出不穷,近100年来,教育方式的变革日新月异,远远超出了以往几千年的积累。近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重大进步,诞生出多媒体技术教育模式,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突破原有的旧模式,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使我们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新的整合,可变抽象为形象等等。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些观点恰好能更好地体现信息技术的知识特点。
      1关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技术
      1.1建构主义知识观和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它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是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这些特点与信息技术简直不谋而合。
      按照这种观点,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这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最终答案,随时都会有新的假设出现(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必需要适应知识的更新速度)。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学生要对知识报有“不迷信权威、不形成定时思维”的态度)。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的知识总有其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对知识要活学活用,信息技术需要创新)。
      1.2建构主义学习观和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助来完成;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和学习也同样如此。例如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建构知识体系,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完成一个哪怕是小程序的项目;另外,在信息技术中,很多项目的完成都需要团队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知识体系会得到完善和扩大。
      1.3建构主义教学观和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进行了新的解释,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学生作为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我们的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加强引导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应如此。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应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改造和完善。
      2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说是一个经历了岁月考验的学习理论。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合作学习的思想。《诗经·卫风》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文艺复兴时期捷克的大教育家的夸美纽斯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获取知识。启蒙时期,法国的卢梭、英国的洛克、美国的杰弗逊和本杰明·富兰克林都曾指出过合作的思想。
      虽然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是多种定义都共同认为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主要的取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为其共同特征。当然,还存在以师生互动、教师间互动及完全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都有五个共同的基本要素(嘎斯基著,王坦译:《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1)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2)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3)个体责任;(4)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5)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
      人,生活在社会中,在这个集体中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存在。不管是竞争也好,依赖也罢,群体总会产生互赖的关系。就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与他人一起进行建构的过程,只有与同伴一起才能更好的认知、更快的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而言,他们也需要被关注、被认同,能够自我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协商、互动和协作对知识建构有重要的意义。
      (1)他们可以实现智慧的分布和共享: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对活动任务进行分解,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侧面的子任务,这样学习小组就可以共同进行单个学生无法完成的复杂探究任务。围绕某个探究主题,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他们彼此交流探究成果,分享经验感受,共同贡献于集体任务,达到共同建构知识的目的。(2)他们可以进行认知整合和思想改进:通过协作互动,学习者可以表达多元化的理解,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交流争论,从而达到观点整合和思想改进。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批判性反思,帮助他们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知识,发展多视角的理解。(3)他们的思维能慢慢地外显化和精致化:为了和他人交流、共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必须首先将自己的思路及观点明确化,并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进行自我解释。这样,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策略都被外显化和精致化了,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反思监控,提高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质量。
      建构-合作学习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为主要活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这种学习模式通常会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被使用。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学习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知识得到弥补和加强,并且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实践,使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有效的建构;因为学习成员之间的认知差异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墨守成规,敢于突破;而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学习成员间情感、知识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这种学习模式是现在学校教学手段的有效补充,也具有极为广大的前景。
      教育不只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愉快健康地成长。因此,合理组织学习小组,耐心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科学的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优化合作学习的评价和引导,让合作学习趋于理性化,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的发挥它应有的功效是我们应该长期关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合作学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美]加侬,柯蕾,著.宋玲,译.建构主义学习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侯彦博.浅谈如何高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