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为何以及如何普及儒家伦理? 儒家伦理包括

    时间:2019-05-12 03:30: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儒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伦理文化的主流形态。为什么儒学沐风栉雨两千年还能历久弥新?当今社会又该如何普及儒家伦理常识呢?傅永聚主编的《生活中的儒家伦理》能给人以深刻启迪。
      儒学作为中国人的实践哲学、生活伦理,其兴盛和传播深具文化史意义。它的历史告诉人们:当一种文化能兼容并包时就会兴旺发展,当它唯我独尊时就会扭曲异化。儒学在轴心时代的原创时期,具有开放兼容的心态,孔子转益多师,集六艺大成,因而成就了儒家的博大精深;孔子身后儒分为八,蘖生发展,与时俱进,实现了创造性转化。而汉代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一元独尊,看似被崇奉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实是被政统和法统绑架,成为舆论一律的工具,这也是儒学被异化和扭曲最为严重的时代。其实这不仅是儒学传播中独有的现象,推及其他思想和信仰,概莫如此。因此笔者认为,亨廷顿把儒学视为异端固然可笑,康有为等欲将儒学定为“国教”的念想也与原创儒学的开放精神违和,反而不利于儒学的研究、普及、发展与创新。
      儒学在魏晋以后的传播无疑受到佛教传播方式的启发,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体系化传播模式。处于金字塔尖的是“十三经”等原创经典,处于中间层面的是历代学者“接着说”的注疏,最底层的则是普及性的读本。这些普及读本中,有易于记诵的启蒙书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有语录式的普适本如《颜氏家训》,有类似佛教“话本”的儒学图解与警世故事。这种传播模式对其他思想学说的传播也有着启示性。
      儒学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由贬抑到复兴的戏剧性过程。它一度被视为现代化的头号敌人,很多人以二元思维对待传统文化,因而形成了一种“正义的火气”和“致命的自负”,造成了姜义华所说的“理性缺位的启蒙”。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缺少了宽容、自由、民主和科学精神,使“传统与现代”势同水火。其实正如金耀基所说,世界上“没有无传统的现代化”,无根的“现代化”必定是空中楼阁,是虚妄的海市蜃楼。在20世纪上半叶,像郭沫若那样称孔子为“圆型天才”并写出《马克思进文庙》等作品,让两位站在古-今、中-西两端的思想家进行“对话”的人,可谓绝无仅有。20世纪中叶,一些持极端思想的人将儒学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大敌,主张将儒学与其他“四旧”统统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但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可以共生共存,因为前者是社会政治理论,而后者是道德实践伦理;而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将“慎独”观念引入党员思想教育中,说明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有互补之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儒商观念的兴起,随着“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等理念的提出,随着“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深入人心,儒家伦理被赋予时代新义,得到了新的诠释,实现了创造性转型。新千年以来,中共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著《大家都学〈弟子规〉》(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8版),主张“各级党校都应该开设《弟子规》课程”,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大人小孩都要学《弟子规》,认为“《弟子规》是提高共产党员修养的优良读本”。国际儒联主编的《儒学简明历史干部读本》也即将问世……由此不难发现: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及市场经济等并不矛盾,也能和谐并存;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社会科学,那么儒学则是中国人的实践哲学、心态伦理和“情理法”,它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成为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儒学在20世纪中国炼狱重生的际遇,似乎是其生命力、创新力的一种证明,其中蕴涵着颇多值得玩味的话题。
      国际儒联理事、国际儒联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曲阜师范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傅永聚教授,有一种“为生民立命”的情怀,近年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的儒学研究”、“中华伦理智慧与当代心态伦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儒学普及的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山东省社科重点规划项目《儒家哲学的当代嬗变与发展研究》和《儒家政治思想研究》等课题,出版了《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传统文化精要》、《中华伦理范畴》、《中华传统蒙学》、《〈春秋繁露〉新注》(合著)等著作,其中《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被中华书局列为百部经典图书之一,被台湾多所大学列为研究生教材。
      傅永聚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果,是因为他的儒学研究具有体系性。其著作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儒学理论和历史研究,二是儒学经典考证注疏,三是儒学普及读物的著述。在他心目中,儒学的普及与提高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儒学研究真正成为与世道人心、与社会现实发生关系的“学术”。在他看来,“儒学工作者在深入研究中外伦理道德理论的同时,应该下大气力关注草根文化建设,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民间,注重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以历代先进中国人的伦理心态为楷模,引领和启迪人们的心灵,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全社会善心善行的沛然兴起。”(《生活中的儒家伦理》序二第15页)因此,他在主编《中华伦理范畴》66卷丛书的基础上,精选其中的忠孝爱仁勇、礼恕智德慎、俭诚信义廉、耻中善毅敬、和友气省勤、忧利合容道、悌志公正刚等37个重要德目,组织了一个精干的学术团队来共同完成这项儒家伦理思想的普及工作:一方面以儒家经典名言为圭臬,正本清源,探赜索隐;另一方面选取400个故事为载体,观今鉴古、激浊扬清,凝练出健康和谐的处世心态。经过两年编撰与修改,60万言的《生活中的儒家伦理》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伦理智慧与当代心态伦理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儒学普及的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阶段成果,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学界认为,《生活中的儒家伦理》“是一部儒学研究者勇敢地走出象牙塔,弘儒学之道,为生民立命,把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智慧洒向民间,润物于无声的特色著作。……一改传统上苍白无力的道德说教之风,从生动活泼的现实例证入手,弘扬君子楷模,使之便于效仿;鞭挞小人丑恶,使其见弃于社会;明道理于谈笑之间,寓高尚于平凡之中。”(《生活中的儒家伦理》序一第2页)正因为这部著作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因而甫一出版就受到各界好评,被评为“山东省首届社会科学普及作品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山东省首届社会科学普及十大优秀作品”。
      笔者认为,一个学者不仅要研究高深之学问,还要走出书斋、关注民生,这才算完成了知识分子的使命。愿更多学者能让自己的学问与社会现实和世道人心“发生关系”,从而惠及社会众生。
      
      参考文献:
      [1]傅永聚主编.生活中的儒家伦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李钧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273165)
      

    相关热词搜索: 儒家 伦理 普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