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民间智库”的特性\组织形式及概念初探】 反应特性与反应形式

    时间:2019-05-03 03:25: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民间智库”在特性上具有“非官方性”,却又最终服务于政府决策。“民间智库”在组织形式上,分成作为“法人实体”的和作为松散群(个)体的两种。“民间智库”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来源于民间智力的,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某方面有专研的;为政府或客户提供决策服务的,或获得法人实体地位,或自由松散组合的“智力来源”。
      关键词:民间智库;决策服务;组织形式;概念界定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043-02
      一、“民间智库”的特性
      (一)“民间智库”的“非官方性质”
      在“智库成员”、“代言群体”、“经济来源”、“发言方式”四个方面,这种“非官方性质”表现得非常明显。
      1.“智库成员”的非官方性
      “民间智库”的成员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其中多数成员并不隶属于官方组织。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智库论坛”上,“十大中国著名智库”浮出水面,但都是清一色的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民间智库”则不见一个,很多学者撰文对此予以关注乃至提出批评。这些观点强调“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的不同,强调“民间智库”的非官方性。有些“民间智库”人士更是刻意划清与“官方”的界限。例如著名的“民间智库”人士王志纲,本来有着浓厚的官方背景和较好的政治前途,但他似乎刻意要放弃这种官方背景,“从我跨进大学校园的那天,我就下决心不从政。为什么?做人莫当差,当差不自由。从政就意味着你让别人掌握着你,命运不是自己控制”[1]53。在这个案例里,要想建构真正意义的民间智库,首先需要撇清与官方关系。可见在成员构成方面,“民间智库”具有鲜明的“非官方性”。
      2.“代言群体”的民间性
      “智库”所发出的声音,往往是某个阶层或群体的利益代言。“在中国,存在着很多政府内部的政策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大多为政府的各个部分制定自己的政策服务,政策的着眼点也大多是从政府以至部门的利益出发……”[2]408“官方智库”在代言群体方面存在的某些偏颇,决定了需要有一个与其互补的体系,而“民间智库”正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很多学者认为“民间智库”能够代言民众的利益,“民间智库可以……反映公众的意见并用民间的眼光来评价政府的公共政策……通过这样的参与将民间的意见和利益带到公共政策中去,从而使社会各方面都得益……”[2]409可见,“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在“代言群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经济来源”的多元性
      “官方智库”的“经费来源”毫无疑问,绝大多数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了“官方智库”必然是隶属于部门,具有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属于体制内部。“民间智库”的“经济来源”则相对多元化。以世界知名的“兰德智库”为例,其经费主要是来自项目合同,这些项目合同的经费当中,一部分来自政府,一部分来自军方,但是“兰德公司”与政府的关系是市场合作的关系,而非从属关系。中国“民间智库”在经济来源方面则相对窘迫。一方面,政府远未建立起与“民间智库”进行市场合作的机制,因此能从政府那里拿到的经费可谓微乎其微。中国“民间智库”的经费来源就只能借助于市场获利或者组织捐赠,其中的一些捐赠甚至来自境外组织。可见“民间智库”因为其经费基本不来源于政府(就中国范围来讲),或与政府是市场合作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民间智库”相比于“官方智库”的独立性。
      4.“话语传达”的自为性
      “官方智库”声音的传达途径是官方媒体尤其是中央媒体,省级媒体等权威媒体,中央媒体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等官办媒体。
      “民间智库”在传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则缺乏固定的阵地,这就迫使“民间智库”四处寻找乃至建立自己的媒体阵地以传达自己的声音。“民间智库”会通过自发出版一些书一、“民间智库”的特性
      (一)“民间智库”的“非官方性质”
      在“智库成员”、“代言群体”、“经济来源”、“发言方式”四个方面,这种“非官方性质”表现得非常明显。
      1.“智库成员”的非官方性
      “民间智库”的成员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其中多数成员并不隶属于官方组织。200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首届智库论坛”上,“十大中国著名智库”浮出水面,但都是清一色的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民间智库”则不见一个,很多学者撰文对此予以关注乃至提出批评。这些观点强调“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的不同,强调“民间智库”的非官方性。有些“民间智库”人士更是刻意划清与“官方”的界限。例如著名的“民间智库”人士王志纲,本来有着浓厚的官方背景和较好的政治前途,但他似乎刻意要放弃这种官方背景,“从我跨进大学校园的那天,我就下决心不从政。为什么?做人莫当差,当差不自由。从政就意味着你让别人掌握着你,命运不是自己控制”[1]53。在这个案例里,要想建构真正意义的民间智库,首先需要撇清与官方关系。可见在成员构成方面,“民间智库”具有鲜明的“非官方性”。
      2.“代言群体”的民间性
      “智库”所发出的声音,往往是某个阶层或群体的利益代言。“在中国,存在着很多政府内部的政策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大多为政府的各个部分制定自己的政策服务,政策的着眼点也大多是从政府以至部门的利益出发……”[2]408“官方智库”在代言群体方面存在的某些偏颇,决定了需要有一个与其互补的体系,而“民间智库”正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很多学者认为“民间智库”能够代言民众的利益,“民间智库可以……反映公众的意见并用民间的眼光来评价政府的公共政策……通过这样的参与将民间的意见和利益带到公共政策中去,从而使社会各方面都得益……”[2]409可见,“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在“代言群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经济来源”的多元性
      “官方智库”的“经费来源”毫无疑问,绝大多数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了“官方智库”必然是隶属于部门,具有官方或半官方的性质,属于体制内部。“民间智库”的“经济来源”则相对多元化。以世界知名的“兰德智库”为例,其经费主要是来自项目合同,这些项目合同的经费当中,一部分来自政府,一部分来自军方,但是“兰德公司”与政府的关系是市场合作的关系,而非从属关系。中国“民间智库”在经济来源方面则相对窘迫。一方面,政府远未建立起与“民间智库”进行市场合作的机制,因此能从政府那里拿到的经费可谓微乎其微。中国“民间智库”的经费来源就只能借助于市场获利或者组织捐赠,其中的一些捐赠甚至来自境外组织。可见“民间智库”因为其经费基本不来源于政府(就中国范围来讲),或与政府是市场合作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民间智库”相比于“官方智库”的独立性。
      4.“话语传达”的自为性
      “官方智库”声音的传达途径是官方媒体尤其是中央媒体,省级媒体等权威媒体,中央媒体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等官办媒体。
      “民间智库”在传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则缺乏固定的阵地,这就迫使“民间智库”四处寻找乃至建立自己的媒体阵地以传达自己的声音。“民间智库”会通过自发出版一些书籍或组织一些活动等行为进行理念宣传,向社会民众传播某种理念,通过公众来影响政府决策。同时,“民间智库”可以通过努力与部分非官方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制造大的影响,并宣传自身。典型如《南方周末》就成为“民间智库”的传声筒之一……可见“民间智库”需要自己去争取媒体,以求宣传自身,其传达话语的方式具有鲜明的“自为性”。
      (二)“民间智库”又“服务于政府”
      1.“官方智库”不等同于“政府”
      “官方智库”内部也有不同分型。第一种是完全官方意义上的智库,例如“在中国,存在着很多政府内部的政策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大多为政府的各个部门制定自己的政策服务”[2]408。第二种则是半官方的智库,“中国目前的智库主要分为三大类:官方智库,大学附属型智库和”民间智库”[3]240。其中的大学附属型智库实际上具有“半官方”的性质。无论是“半官方智库”还是“官方智库”,都并非“政府”,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库”只是承担研究、建言的责任,而并无决策权限。他们虽然能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决策,但也只是影响而已。
      2.“民间智库”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政府决策
      “民间智库”不具官方背景,但是其研究与建言也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决策,就这一点来讲,“民间智库”与“官方智库”是一致的。就直接服务来讲,“兰德公司”的例子很典型。“兰德公司”有六成以上的经费来自于与政府签订的项目,这当然是直接服务于政府决策。当然很多时候,“民间智库”往往并不能直接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而只能是间接影响。例如近几年多发的网络事件,其中就有部分是“民间智库”通过某些热点事件,影响广大民众,然后再由民众的意见进而影响到政府的相关决策。事实上,“民间智库”的研究与建言行为,无论是针对企业还是民众,都能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并影响政府决策。
      在中国,建构“民间智库”不一定非要照搬西方的经验。因为国情的特殊性,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是一切决策的前提,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民间智库”也必将遵循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的原则,而绝不能去做危害政府和人民的事。在中国来讲,政府对于“民间智库”,应该保持权威性,“民间智库”是为政府决策的服务者。
      3.政府、官方智库、民间智库的关系
      政府是决策者,“官方智库”与政府关系更加密切,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参考。政府是决策者,“民间智库”相对独立于政府,但归根结底也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参考。政府是决策主导,而“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则是政府决策的左膀右臂,左膀与右臂,或许有发达与不发达之分,但都服务于一个主导。这就是政府、官方智库、民间智库的关系。
      二、“民间智库”的两种组织形式
      “民间智库”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民间智库”是作为法人实体的社会组织;另一种是作为智力来源而并非法人组织的“民间智库”。两种类型合起来,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民间智库”。
      (一)作为法人实体的“民间智库”
      当前学术界所承认的“民间智库”多是具有法人实体性质的社会组织。根据法律规定,法人实体应当具备四个条件:1)有独立的名称;2)有独立的组织机构;3)合法注册登记;4)有自己独立的财产。现在大多数的“民间智库”都隶属此种类型。诸如美国的兰博公司,诸如国内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思源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上海法律与政治研究所、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等等,都符合上述条件。从辅助决策的角度来讲,上述法人实体性质的“民间智库”,是由专业人士组成某个组织,而此组织专业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依据研究成果为政府或客户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因此此类智库行为可以看做是专业化的行为,因为专业,所以准入门槛较高,这就导致其他一些虽然颇有水准但条件不允许的智力来源无法加入进来。而这些颇具发掘潜力的“智力来源”,就只能以另外一种作为建言献策群(个)体的“民间智库”的形式存在。
      (二)作为建言献策群(个)体的“民间智库”
      除了专业化的民间智库法人组织以外,社会上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智力资源,因为种种原因(时间因素、经济因素、职业因素、交游因素、社会地位、个人追求等),不太可能进入到专业化运作的“民间智库”团队当中。假如某人有自己的正规职业,这可能导致他没有时间与精力加入专业化的“民间智库”组织,从而导致“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举文化智库方面的一个例子:安徽亳州市作为神医华佗的故乡,为打造亳州文化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广“华佗五禽戏”导引术。这本来是很好的打造文化品牌的一项战略,但美中不足的是,“华佗五禽戏”在历史上有着很多个版本,各个版本在具体内容几乎有着天壤之别。学术界尚不能断定究竟哪个版本才是《三国志》中所记录的华佗所传授的真正“五禽戏”。由此也导致了亳州市推广的“五禽戏”其实并不能服众。而实际上真实版本的“华佗五禽戏”,掌握在极少部分的民间人士手中。现在的问题是,此类民间人士,与官方没有联系,也不太可能加入具有法人性质的“民间智库”组织,这样他们所掌握的真相,也就不可能传达到官方,更别提影响到官方决策了。这就可能导致亳州市官方关于推广“五禽戏”的决策出现失误。所以有很多决策失误的原因,是由于下层的“智力资源”,由于种种限制,无法上达官方的缘故。
      对于这部分“智力资源”的挖掘和应用,需要建构另外一套“民间智库”的形式。可以由官方提供的一个平台,汇集来自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的“智力资源”。这些“智力资源”的发挥作用,不一定非要成立某个法人组织,也不一定需要多高的准入门槛,只要是术业有专攻的人士,都可以加入进来。此类民间智库,我们称之为较为自由、松散的,作为建言献策群(个)体的“民间智库”。
      三、“民间智库”的概念界定
      “民间智库”虽然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应用的词语,不过各方对于“民间智库”的概念的理解在大致一致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所不同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民间智库”的确切概念做一些展示,并在此基础上做初步的界定。
      (一)各类“民间智库”的概念
      1.Ngo组织与“民间智库”的异同(是否提供决策服务)
      NGO是“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的(下转90页)(上接44页)缩写,即非政府组织,意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不隶属于政府,不依赖政权驱动,不以利益追求为主要目标,是展现公民志愿精神的一种组织形式。
      从上述概念可知,NGO组织侧重于“非政府性”的一面,而并非倾向于“智库”的一面,其所从事的一些行为,往往是一些公益活动,而并非是出谋划策。
      NGO往往被视做“民间智库”,究其实NGO和“民间智库”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由上所述,“民间智库”既有非官方性的一面,又有出谋划策的一面。而NGO则往往只侧重于前者。“民间智库不是一般的NGO组织,而应该是NGO中的政策专家组织……NGO组织大都是一种行动性的组织,而民间智库则是NGO组织中的研究组织”[2]410。诸如前文所述的信用评价机构,虽然有着“非官方”的性质,但是其行为并非提供研究服务,而是一种服务行为,要算成是“民间智库”就比较勉强。
      2.智库范围不应当局限于法人实体
      “中国的民间智库可以界定为,由民间力量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能够独立运作的专业政策研究咨询机构”[4]31这个概念的要点包括“非官方性”,也包括“为决策服务性”,比较全面。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智库”的范畴问题,是否应该仅仅局限于“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能够独立运作的专业政策研究咨询机构”?事实上,把“智库”当成是一种职业的人才毕竟还是少数,有相当一部分对决策有重要价值的智力来源,因为各种原因,未必会进入专业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智库机构工作。这部分有价值的“智力来源”,当然也应该受到重视,归入“民间智库”范畴之内。本文认为,“智库”的范畴应该扩大,不局限于法人实体,只要是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来源的团体或个人,都可以纳入到“民间智库”的范畴中去。
      (二)本文所用的“民间智库”概念
      本文认为:“民间智库”是来源于民间智力的、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某方面有专研的、为政府或客户提供决策服务的、或获得法人实体地位,或自由松散组合的“智力来源”。
      这个概念包含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非官方性(来自民间);二是在某些相关方向具有专研性;三是为政府或客户提供决策参考;四是在组织形式上或成立法人实体,或松散组合。本文关于建构省内“民间智库”的探讨就围绕上述概念的加以展开的。
      参考文献:
      [1]张欢.民间智库的先行者[J].人物周刊,2008,(7).
      [2]武建忠.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2005[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408.
      [3]王志存.中国民间智库的发展障碍与对策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8).
      [4]李艳萍.民间智库的自我发展道路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1,(11).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组织形式 特性 民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