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防震减灾 [浅析房屋震害主要原因及防震减灾技术思考]

    时间:2019-04-18 03:34: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1.引言   从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到青海玉树地震,再到日本9.0级大地震的地震发生,有人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发现其中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地震作用力的不同、房屋结构的不同、而造成房屋受灾损坏程度大不相同。总结历次地震对我们房建设备的损坏综合情况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和设计规范的局限,受损的房建设备从防震、减灾技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和审视我们目前房建设备的防震、减灾技术,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房建设备的防震、减灾技术,才能将地震灾害的人员伤害及损失降到最低,以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2.地震对房建设备破坏的主要原因
      2.1结构不合理。
      一是结构丧失整体性,在地震作用下,构件间连接薄弱,支撑数量不足的建筑物,虽然各部位构件和主要承重结构未遭破坏,但往往由于局部结构点强度不够、延性不好或锚固连接太差而出现破坏,导致房屋倒塌;二是承重结构强度不足,在多向性的地震力作用下,对没有考虑抗震设防或设防不足的结构,不仅构件承受的内力突然倍增,而且往往其受力方式会发生改变,致使构件因强度不足而遭破坏。
      2.2平面布局不合理。
      房屋在纵横墙不同程度的出现水平、斜向等贯通裂缝,门窗洞口墙体出现“八字”及水平裂缝。单元式住宅大小形状面积不一,纵横墙布置不拉通,受地震力的作用后,房屋墙体的突凸部位拉裂较多,是地震受损薄弱环节。对生产房屋,端角处布置会议室、库房等大开间房屋。端角部位受地震作用后,抵抗地震能力差;而密集的小开间房屋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3不同结构形式震害原因
      2.3.1 砖砌体结构
      由于砖砌体结构房屋其所用材料的脆性性质,抗拉、抗剪、抗弯的能力很低,因而,在地震中抵抗地震的灾害能力较差,特别是未经抗震设计的多层砌体房屋在地震中的破坏更为严重。在反复地震作用下,裂缝将不断发展、增多、加宽,最后导致墙体崩塌,楼盖塌落,房屋破坏。当房屋上部自重大、刚度差或砌体强度差时,则易造成底部倒塌,导致房屋整体破坏。
      2.2.2其他抗震薄弱环节。构造柱与圈梁、墙体联结处构成抗震薄弱环节,房屋的给排水管道在穿墙处形成薄弱点,女儿墙、檐口施工缺陷形成抗震薄弱部位。
      2.4建筑材料质量低劣
      使用质量低劣的砖、水泥等材料的建筑物,地震时,由于砌体强度不足,造成屋檐外闪,强体鼓包或开裂、倒塌。
      2.5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砂浆标号不够,不润砖,纵横墙直槎砌筑施工通道堵砌不认真,钢筋用量不足,搭接少或根本没有搭接,少焊、漏焊或以点焊代替焊缝等施工质量差的建筑物,会出现支撑系统脱落,屋盖下摔,房屋倒塌。
      2.6地基失效
      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引起地基承载力下降,以至丧失。地震造成的断层错开、开裂,造成建筑物的毁坏。另外,由于地基含饱和水和砂层,地震时还会造成地基开裂、砂土液化、喷水冒砂、滑坡、塌方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灾害,使房屋倾斜破坏。
      3.对房建设备防震、减灾技术的思考及建议
      3.1建筑物抗震应提到公共服务的高度。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地震减灾的关键。唐山大地震后,我国政府对建筑物抗震给予了重视,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后,建设部及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建设部修订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灾区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提高了装配式楼板构造和钢筋伸长率的要求等。但上述法规不少还没有落到实处,约束效力不强;再加上贯彻中程度不同的不得力、不平衡等外在原因,因此“抗震建筑”从观念、实践到效果,和当前的抗震形势及建筑设计规范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折射出我国建筑物抗震能力的巨大欠缺。亟须在现有基础上,将建筑物抗震纳入公共服务领域,以“关口前移”的主动态势,应对抗震防灾等公共危机。
      3.2提高新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根据当前的震害经验和理论认识,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地考虑下述原则:
      3.2.1场地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及地震地址等对抗震有利、不利及危险地段做出综合判断,对场地选择的原则是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危险松软场地,尽量选择坚硬场地,对不利地段要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要采取有效地措施。
      3.2.2体形均匀规整。无论是在平面或立面上,结构的布置都要力求使几何尺寸、质量、刚度、延性等均匀、对称、规整,避免突然变化。
      3.2.3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结构物的振动破坏来自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因此抗震设计要力图使从地基传入结构的振动能量为最小,并使结构物具有适当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防止不能容忍的破坏。
      3.3根据房建设备要求,选择合理结构形式。
      3.3.1砌体结构在地震中抵抗地震的灾害能力较差,由于其所用材料的脆性性质,抗拉、抗剪、抗弯的能力很低,它不但承受垂直方向的荷载,也承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地震作用,受力复杂,所以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严格的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给予保证,包括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预制楼板的有效拉结和搁置长度或增加现浇层等,最好采用现浇楼盖,特别是应加强构造柱和承重墙的安全储备,否则这种结构形式极易在地震中发生严重破坏。
      3.3.2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灵活,其抗震性能表现基本较好,但地震中框架结构的内外装饰饰面、围护结构、填充墙的破坏严重,造成了较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3.4对达不到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的既有房建设备应制定规划逐年予以加固。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建成的建筑,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进行抗震设计,特别是使用多年的砖混结构房屋和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的老建筑,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该尽快安排资金对以上两种建筑进行加固。
      4.结束语
      地震是自然灾害,人们无法抵御它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从历次地震灾害各类不同受损的房屋中,发现和掌握房屋建筑物的抗震薄弱环节以及震后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今后进行的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时,除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进行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外,还要定性地分析结构的薄弱环节及易在震后发生病害部位进行加强,以期达到有效抵御地震灾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3]房屋建筑学 同济大学等合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工程结构抗震 丰定国主编 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

    相关热词搜索: 主要原因 浅析 思考 房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