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浅析顺应理论中语境顺应的应用|语境顺应理论

    时间:2019-04-17 03:18:4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从顺应理论的语境关系视角对节目中出现的话语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顺应理论对交友类节目的安排具有指导作用,使语言使用更加得体,同时,对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顺应理论;语境顺应;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172-02
      一、引言
      交友类节目是一种以电视为节目媒介,以爱情和婚姻为主要题材,集服务和娱乐为一体的电视综艺节目[1]。随着这类节目的热播,我们不难看出该类节目越来越得到观众的认可。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重磅推出一档全新的交友类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长红,在同类节目中创下了收视奇迹。该节目主持人孟非是江苏卫视的当家小生,沉着冷静,语言幽默。评论员乐嘉其貌不扬,语出惊人。男女嘉宾情感丰富,语言犀利。引起更多的观众对《非诚勿扰》的关注。
      Jef Verschueren于1999年在《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中提出语用学顺应理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对语言作出选择就在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语言的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语言的协商性指“所有的选择都不是机械地、或严格按照形式—功能关系作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语言的顺应性则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需要。”[2]正是语言使用中所具有的顺应性特点使我们得从以下四个角度来讨论语言的顺应性,包括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对象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性。其中,语境又包括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
      本文就从顺应理论中的交际语境入手,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分析《非诚勿扰》节目中语言的使用情况,指导语言使用更加得体,使节目制作方面更加有序。同时,对提高观众的欣赏能力有所帮助。
      二、《非诚勿扰》节目中语言使用的语境顺应分析
      1.心理世界顺应
      语言的交际过程是心理与心理的交流过程,在选择使用语言时,只有顺应彼此的心理世界,才能满足交际的目的。心理世界包括交际双方的个性特征,情感投入,信念系统、愿望和欲望的结构,动机和意图等因素[3]。《非诚勿扰》主持人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但要顺应男女嘉宾的心理世界,还要顺应评论员的心理世界,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更加得体,更好地控制节目的节奏和内容。男女嘉宾也在交谈中顺应对方心理世界,在展示自己的同时,了解他人内心。评论员作为心理辅导专家,辅助主持人,推进现场情节发展。
      例1:女嘉宾:刚才看你的VCR说你和你前女友分手的原因是两地分居这个事情,对吧?那你再次选择的话,是同样生活在美国的,还是生活在中国的女孩呢?
      男嘉宾:我想最好还是在一起吧。如果不行我可以把她带到美国啊!如果她愿意的话。
      孟非:我想打个岔,你刚才说到小龙女,杨过。你看乐嘉,你觉得他像金庸小说里边的哪个人物?我特别想知道。
      男嘉宾:很阳刚啊。
      孟非:从阳刚里面找,
      男嘉宾:张无忌吧,九阳真经。
      乐嘉:张无忌,你侮辱我,他那么窝囊的人,我的妈呀。
      孟非:我也觉得说的不对,挺像田伯光的。哈哈,开玩笑,开玩笑。(20111009)
      在讨论过感情后,女嘉宾为了顺应男嘉宾的心理世界运用“对吧?”疑问句的附加成分降低陈述的断言性,试探性的询问对方,目的是为了博得对方好感。男方也没有直接回答对方问题,而是选择用“我想”来顺应女嘉宾的心理,然后连用两个“如果”解释说明自己的愿望和意图。
      而主持人在看到此话题再讨论下去,将毫无意义时,顺应男女嘉宾尴尬的心理世界,用“我想打个岔”来控制场面,顺利引导下一话题,达到交际目的。当看到男嘉宾不想正面回答问题时,主持人改变语气用“从阳刚里面找”,顺应对方男嘉宾犹豫的心理,打消对方的顾虑,说出真实的想法。乐嘉不满意男嘉宾对自己的描述时,主持人用“我也觉得不对,挺像田伯光的”来顺应乐嘉愤怒的心理,转变话题,同时顺应男嘉宾纠结的心理状态,并创造出幽默的效果。
      2.社交世界顺应
      社交世界是指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对交际者的言语行为所规范的原则和准则。[3]无论释话人和发话人都要受到社交场合和社会环境的制约,而文化则是语用学中最能反映语言选择和社交世界关系的成分。《非诚勿扰》节目在交际过程中要顺应对方的社交世界,必须符合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和语言社团的交际规范。在舞台这个社交场合,借助语言使男女嘉宾有最大程度地彼此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主持人和评论员也在彼此顺应其社交世界,达到交际目的。
      例2:女嘉宾:你这个性格,比香蕉皮更滑,我们又不是香蕉,你不能用这种态度,就是稍微温和点,像……,就不要那么针锋相对的感觉。
      男嘉宾:好像我没有针锋相对吧?
      评论员:我觉得好像是这样了,能不能把最后一句话留给对方说,不要总是说最后一句。
      男嘉宾:哪一句?
      评论员:就是这一句。
      主持人:就是跟人说话的时候,能不能吃点亏,你吃点亏就吃点亏吧。
      男嘉宾:我说点实际的问题好不好,因为我2005年到海南以后,我很少出海南,跟我打交道的都是比较真实的人,都是农民,没有心计,也没有隐瞒,就是他们说话的(习惯)。
      主持人:就是他接触的人的说话类型可能造就了他这样的一个性格,好,我们来看下一条短片。(20120311)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交场合,语言的选择也会取决于听话人和说话人的社会关系。女嘉宾用委婉的语气劝说男嘉宾“稍微温和一点,”顺应当时社交环境,评论员解释补充女嘉宾的话时,被男嘉宾调侃“哪一句”,制造出幽默的效果。主持人和男嘉宾的对话,更加体现社交世界的顺应,男嘉宾的社会背景是个卖香蕉的农民,和他接触的社会团体也是农民,所以男嘉宾的言语行为符合他所处的文化氛围,“都是农民,没有心计,也没有隐瞒。”最后,主持人顺应男嘉宾的社交世界,“就是他接触的人的说话类型可能造就了他这样的一个性格,”替男嘉宾圆场,使交际顺利进行。
      3.物理世界顺应
      物理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就时间而言,它包括事件的时间、说话的时间和指称的时间。而空间指称则包括空间关系、说话人的空间及交际双方所在物理世界中所处的位置、与言语行为有关的体态语等[3]。《非诚勿扰》节目在交际过程中要顺应物理世界,要把握好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使观众更好地了解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首先参与者在物理空间的定位是面对面,24位女嘉宾以半圆形一字排开,主持人站在舞台中央,每当男嘉宾出场,其外表、手势和目光投向都被女嘉宾细致的观察。评论员则坐在舞台下方,有利观察主持人和男女嘉宾的表情,关注事态的进展。
      其次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主持人、男女嘉宾也彼此顺应对方的物理世界,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
      例3:主持人:10号?
      女嘉宾:男嘉宾,你好,我们知道在国外长大的人,然后回到中国做生意会有一种文化冲突,你自己打算怎样去克服这种文化冲突?
      男嘉宾:我觉得文化冲突是在中国要有一点酒量的,然后个人酒量不是很好,这样子,那我还是用美国的那种方式做。可是也要慢慢地学一下,亚洲的这种关系。
      主持人:20号?
      女嘉宾:我在日本的时候也没有应酬喝酒的习惯,我来中国开始喝酒应酬,就胖了20公斤。(20111009)
      女嘉宾在提问之前,运用“你好”这一时间指称,在表示问候的同时,开始新一话轮。由于男嘉宾并不在中国长大,其教育背景和文化熏陶也与在中国时有所不同。女嘉宾运用“在外国长大”和“然后回到中国”的空间指称词组来和男嘉宾进行交际中的物理世界顺应。就空间而言,中国不再是男嘉宾生长的地方,文化有所差异,但男嘉宾很委婉的回应10号女嘉宾,“也要慢慢学一下亚洲的这种关系。”主持人为了顺应男女嘉宾不同成长环境这一因素,便选择了也不在中国成长的女嘉宾20号,来替男嘉宾和10号女嘉宾解围,避免无话的局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中在场人的语言使用情况,我们不难看出顺应论应用的广泛性:一旦有语言的使用就会出现顺应现象。语言使用者心理的沟通和物理世界中的时间、空间,都要遵从语言使用的社交规约:处于什么样的社交地位就要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不能脱离别人和自己的特定背景。表情达意时有一定目的、愿望和动机,离不开对心理世界的顺应。通过语境顺应分析,对此类交友类节目制作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指导我们语言使用更加得体,也大大提高了观众对此类节目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华.速配类电视婚恋节目初探[D].武汉大学,2005.
      [2]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59-61.
      [3]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eren的新作评介[J].现代外语,1999,(4).

    相关热词搜索: 顺应 语境 浅析 理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