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价格术语有几个

    时间:2019-03-31 03:20: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回顾了晚清时期严复翻译一些英文词语的经历,指出他创造的译名未流传下来的原因在于:当时报纸、杂志、教科书及词典中充斥着大量从日语转译过来的词语。然后结合翻译实践,分析了一些译名在当今社会能流行的原因。并提出,术语规范化有赖于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严复,翻译,日语,单亲家庭
      中图分类号: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3-0042-02
      作者简介:朱琦(1954—),男,上海人,同济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汉互译理论与实践。通信方式: zhqzhq200620066@126com。 《中国科技术语》2012年第1期刊登了《论余震更名为续震或后震》一文,读后深有感触。文章有理有据地分析了将余震更名的益处,令人信服,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术语规范化的问题。
      温故而知新。谈到汉语的术语规范化,不能不提到国学大师严复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及结果。晚清时期,社会上流行着大量从日语转译过来的词语,如“社会学”“团体”“个人”等。严复想扭转这种局面,在翻译英文时引入中国文化因素,同时又顾及英文语义特征。如他将basement译作“木窨”[1-2],因为古汉语里“窨”表示地窖,而西方的地窖四周常用木料构成,所以他在“窨”前加了个“木”字,可谓用心良苦。但后来basement一词流行的译名是“地下室”,是从日语转译过来的。又如sociology一词,严复译作“群学”,后来也未被接纳,流行开来的也是从日语转译过来的“社会学”。1911年中国出版了一套《普通百科新大辞典》[3],这本辞典一版再版,深受市场欢迎,因为里面包含了众多科技新术语。严复应邀为其作序,但该辞典中大多数术语是从日语转译过来的,只有两个取自严复的翻译,一个是“天择物竞”,另一个是“适者生存”。无独有偶,潘光旦先生治学生涯中也有类似经历。潘先生在1924年发表的《冯小青考》[4]一文中,将 neurasthenia 译为“精血衰弱”。“精血”是传统中医用语,潘先生觉得结合本土文化翻译是最理想的方法,尽管当时从日语转译过来的“神经衰弱”一词已经出现在国内书籍中。而到了1939年,潘先生翻译Psychology of Sex: A Manual for Students一书时,也用“神经衰弱”来翻译neurasthenia一词了,因为当时“神经衰弱”在中国已广为人知,所以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创造的“精血衰弱”。
      为什么严复与潘光旦两位大师的努力未见成效?主要原因是当时报纸、杂志、教科书及词典中充斥着大量从日语转译过来的词语,在这种氛围中,两位先生的努力实在难以见效。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体现西方科技文化概念的新词经过翻译进入我们的生活中,如“电脑”“禽流感”等。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笔者在翻译实践中对此深有体会。1982年,笔者从同一教研室的美国老师处借到一本《时代》杂志,里面有一篇文章,题为Single Parent, Double Trouble,分析了在美国家庭,父母离异后,孩子跟随其中一方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心理问题。笔者有心将此文译成中文,让中国读者了解美国社会,但文中singleparent family一词的翻译却成了问题。查了很多资料,并无现成译名。笔者考虑,如果译成“单亲家庭”,会不会让读者产生误解,认为父母有一方已去世。如译成“离异家庭”,更觉不妥。于是,请教了翻译界前辈温致义先生。先生看了原文后认为,译成“单亲家庭”最好,读者根据上下文完全能准确理解其意,如果脱离上下文,无论译成“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都欠完美,因为“singleparent family”的确切意思是“父母离婚后孩子随一方生活的家庭”,但这样翻译岂不累赘?听从温先生指教,笔者将“singleparent family”译成“单亲家庭”,并将整篇译文寄往《外国心理学》杂志,不久即刊登在该杂志上。这份杂志当时有一定影响力,有的读者来信对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孩子变态行为感到不解,怀疑原文作者夸大其词,而对“单亲家庭”这一表达却没提出什么异议。由于当时担心人们不理解,原文标题的翻译采用了变通方法,根据全文内容译为《父母离婚与孩子心理的变态发展》。如今,“单亲家庭”一词已为人们熟知,换作今天,该文标题完全可译成《单亲家庭,双倍烦恼》,可见人类的语言发展与认识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说,借助于报纸杂志等,“单亲家庭”一词逐渐被人们接受了,那么还有很多英文词语的译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流传开来。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美国看到一些人的颈上挂一条细链子,链子上缀有一个或几个小金属片。开始还以为这些是装饰物,后来了解到这些是说明佩戴此物者有某种特殊疾患,比如有过敏症,不能用某种药,或装有假肢、起搏器、隐形眼镜,有癫或其他特殊疾患等。如果佩戴了这一物件,无论何时何地,当病人发病时,医生通过这些金属片能马上了解到病人的情况并知道什么药不能用。这一物件的英文名称叫medicalert,是由medical(医学的)和alert(警报)这两个词合成的。由于medical这一词的末尾两个字母与alert这一词的开头两个字母相同,在将这两个词合成一个词时,便共用了其相同部分。这两个单词的本义合起来,恰好表达了这一物件所含的意思。笔者就此写了一篇短文,建议将medicalert 译为“疾患徽”,并将短文寄往《科技英语学习》杂志并获刊登。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个译名未见流传,一方面与这一物件尚未在中国推广使用有关,另外也鲜见媒体报道此物。作为语言工作者,我们理应将国外的一些新事物介绍到国内,如今在西方medicalert这一物件正借助网络被推广使用。期待有识之士对这一物件提出更好译名。
      回顾严复和潘光旦等大师的造词经历,结合自己在翻译一些词时的体会,笔者深感科技术语规范化是一项重要使命,而完成这一使命,还需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在这方面,汉语简体字的推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参 考 文 献
      [1]St. André James, Peng Hsiaoyen. China and Its Others [M].Amsterdam: New York, Rodopi, 2012
      [2]严复严复集[C] 北京:中华书局, 1986
      [3]黄人普通百科新大辞典[Z] 上海:国学扶轮社, 1911
      [4]潘光旦潘光旦文选[C]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相关热词搜索: 几个 定名 术语 有感于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