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

    时间:2019-03-22 03:25:4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李商隐(约812~约858):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锦瑟》的作者,晚唐诗坛的杰出代表,字义山,自号玉�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其诗作文学价值很高,善于用典,辞婉意深,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李商隐之手。李商隐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呢?
      一、 郁郁平生,位卑年促
      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李商隐诞生在获嘉(今河南新乡市)。当时李商隐父亲是获嘉县令,李商隐先祖和唐高祖李渊是堂弟兄,因此李商隐以“我系本王孙”自许。但李商隐没有得到任何“王孙”的优待。从高祖到诗人本身,多为中小官吏,从未显赫过。诗人的童年是在父亲官衙中度过的。父亲俸钱甚微,三姊一弟,家口颇多,生计维艰。
      李商隐启蒙较早,他自己说“五年读经书,七年弄笔砚”。十岁父亲病逝,诗人整个少年时代是在孤儿寡母的困窘中度过的。父丧期满,举家迁到洛阳。在十岁到17岁期间,诗人一面要担起长子重任,靠给别人抄书补贴家用;一面发愤读书。少年诗人的启蒙老师是他的堂叔,16岁写出《才论》《圣论》,颇有文名。
      17岁到26岁十年间,李商隐一直在参加科举考试。唐代求取科举功名先要走“温卷”之路。所谓“温卷”,就是将自己的作品先送到名家手里,以求推荐。诗人先后拜谒了令狐楚、崔戎等地方显宦。令狐楚赏识诗人才华,聘其为幕僚。令狐楚多次调任,也都带着他。入幕四年间,令狐楚不仅在经济上资助他,还亲授学问,在应举准备上多方奖誉。22岁那年,诗人进京赶考,然而名落孙山。不过这时李商隐又得到了华州刺史崔戎的赏识。于是李商隐便入崔府为幕僚。两年后李商隐又一次进京应举,结果又名落孙山。这时,崔戎已死,李商隐凭吊崔戎过后,无意去投令狐楚,而是去玉阳山入道学仙。此举并非真的修道,而是想走“终南捷径”。李商隐落第不是因为才学不足,而是没有朝中显宦的提携。
      26岁那年,令狐楚的旧友高锴知贡举,其公子令狐�又在朝中为官,令狐楚便让儿子向高楷力荐李商隐,这样,诗人终于中进士第。
      按唐朝举士制度,进士登第后,必须通过吏部复试,才能授以官职,可惜诗人在这次考试中又落选了,便去了泾原(今甘肃泾州),在节度使王茂元处做了幕僚,并娶王茂元女为妻。
      28岁那年,诗人终于通过吏部考试,做了秘书省校书郎。此官仅为九品,但职位重要。可是好景不长,不久他就被外任去做弘农县尉,一年多后又辞职投靠岳父王茂元。
      31岁的诗人参加吏部的书判甄拔试,得以入选,但命途多舛,恰在这时老母过世。按唐朝礼制,官吏遇父母丧事要居家服丧三年。诗人回家服丧,等服丧期满返回长安不久,政局发生了变化,武帝死,宦官立宣宗即位,不满于宦官参政的李党失势,而倾向于宦官集团的牛党复振。正直的诗人李商隐,对宦官政治极为不满,毅然辞职,此举引起了牛党的不满,从此便开始了他天涯漂泊的幕府生活,一直到生命终了。
      诗人36岁这一年,给事中郑亚被外放为桂州刺史,李商隐接受了郑亚的邀请,为掌书记。次年郑亚贬循州刺使,诗人离桂州北归。这年冬,诗人于长安参加吏部外官内调的冬选,选为��(今陕西周至)县尉,不久,又改为京兆尹参军,职典章奏。
      诗人38岁这一年应武宁节度使卢弘正幕,为判官,次年,抵徐州幕府。第三年,卢弘正死,李商隐妻王氏也因病去世,诗人离开徐州,返回长安。小住长安期间,迫于生计,诗人曾拜谒令狐�,得补太学博士,做了几个月有职无权、类于闲官的国子监的教书先生,这年七月,便另谋他职。40岁后诗人应柳仲郢征辟,追随柳长达6年之久。
      诗人47岁那年二月,柳仲郢回京任刑部尚书,李商隐在柳手下任职并非正式“公务员”,所以柳一离任,诗人也就自然被解聘了。无奈之中,诗人只好回到老家郑州。遭此变化,本来就体弱多病的诗人再也支撑不住了,居家未久,便于郁郁中与世长辞,年仅47岁。
      李商隐的一生仕途坎坷,主要原因是卷入了牛李党争,两派斗争近40年,基本上和诗人的一生相始终。
      新、旧《唐书》和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认为首先赏识李商隐的令狐楚属牛党,而诗人的岳父王茂元属李党,李商隐是先投牛党而后依李党,终为牛党所恶。李商隐徘徊于牛、李党人之间,不仅为牛、李党人所斥,也被当时的知识阶层瞧不起。
      后世研究者对李商隐在两党之间扮演的角色一直争论不绝,以至于今。一派认为李商隐人品有缺陷,政治上有瑕疵,爱情上也有让人非议之处;一派认为李商隐人品绝无问题,爱情上坚贞深沉,让人叹赏。
      二、 是深挚的爱情,还是自伤身世
      李商隐的第一次婚姻在史料和诗人作品中都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不过,在李商隐与前妻的婚姻结束后,到与王茂元之女再婚前,李商隐曾结识了两位女性,并萌生过爱慕之情。这两个女子,一个叫柳枝,一个是宋华阳。
      23岁那年,李商隐因病未应进士试,留居崔戎幕府中。此间,诗人在洛阳结识了一个商人的女儿柳枝。柳枝年方十七,活泼可爱,精通音乐。李商隐的堂弟住在柳枝家附近。有一天,堂弟在柳枝家吟唱李商隐的诗歌《燕台》四首,柳枝偶然听了,便觉诗情动人,就跑过去问:“何人有这等情感?何人写出这样好诗?”
      《燕台》四首吟咏了一段浓厚悲剧色彩的爱情,诗分春、夏、秋、冬四题,抒发对所思慕的女子四季相思之情。从春光烂漫中寻觅佳人不得开始,转而回忆往昔两人曾经的短暂欢会,再想象她秋夜含愁独坐,最后想其身处孤冷之境,芳心已死,爱情幻灭,一切早已烟消云散。全诗以奇幻的想象构筑朦胧的意境,哀感缠绵,令人低徊不已。
      柳枝得知诗人就在身边,随即亲手扯断衣带,打了一个同心结,托人转赠给李商隐。第二天,李商隐便来见柳枝。柳枝约李商隐三天后在河边相会。当时风俗,三天后是女孩子在河边洗衣祈福消灾的节日。李商隐答应了,可是他结伴的朋友因为急着赶路,先带着李商隐的行装上路了,李商隐无奈只得离开洛阳。不久,柳枝被权贵娶走。
      所爱对象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远离而去,铸成终生憾事。多年以后,诗人在风朝月夕想起与所爱者的欢会之所,愁思百结。对方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当年倩影却永远隐藏在心。这便是最初的爱情带来的痛苦。
      一年以后,李商隐第二次应试不第,在玉阳山修习道业,结识了女道士宋华阳。华阳是女道士修行的道观名。关于宋华阳的生平事迹,不得而知。
      李商隐诗中直接提到宋华阳的有两首,未明点宋华阳而与女道士有关的诗,还有《碧城三首》《圣女祠》三首和《药转》《银河吹笙》等。
      先看《碧城三首(其一)》: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精盘。
      首句写仙人居地,曲栏围护,云气缭绕;次句写仙女们服饰珍贵华美;接着写仙女的日常生活,把仙女比作鸾鸟,说她们以鹤传书,表达私情。第三联暗写仙女们由暮至朝的幽会。“星沉海底”说明长夜将晓;雨脚能见,暗示晨曦已上。“河源”指天上银河。仙女住在天上,所以星沉雨过,当窗可见,隔座能看,如在目前。最后一联说,如果太阳明亮而且不动,永不降落,那将终无昏黑之时,仙女们只好一生清冷独居,无复幽会之乐了。幸好不是这样,清规自守的白天过去,还有那些星星闪亮的长夜给人以希望。
      这是写天上的仙女还是写人间的女道士,是杜牧笔下“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宫女,还是借女性暗写自己遭际?假如是写爱情,是回忆往事的写实,还是痴心暗恋时的幻想?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不知道诗人的眼睛到底在哪里。这就是李商隐的魅力,迷离惝恍,虚实难测。好像有许多甜美热烈的回忆,又以极其清冷的形式出现。
      越是难测,后世越是有许多人去解读其中奥妙。
      再看《银河吹笙》: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如火的热情在诗人笔下永远是清冷的意象,这是李商隐让人着迷的地方。你看,高空的银河映入眼帘,一阵吹笙之声传来耳中,身上还感到黎明前的丝丝寒冷。也许因为笙声的触发吧,昔日情事又重现心头,而那美好的欢情已随爱人的远去,像一场幽梦永远破灭了。惆怅之余,诗人不由得转至窗外枝头惊啼通宵的雌鸟,莫非它也怀有跟自己一样的失侣之痛吗?由于忆念往事,从前与爱人相聚的故园台榭,就闪现在脑海里。园中那一树繁花,想来已被雨水滋润。刹那间,幻景消失,只剩眼前风帘飘拂,残烛摇曳映照帘外一片清霜。梦醒了,愁思怎遣散?追随骑鹤吹笙的王子乔学道修仙去吧,说不定能摆脱这日夜萦绕心头的世情牵累。还是学湘灵鼓瑟、秦女吹箫,守着这一段痴情自我吟味吧。
      诗是以一个女道士口吻唱出的,她在梦中忆起陈年往事,一场好梦却被树上单栖的雌鸟的哀啼声惊断,醒来看到月榭边残花经雨尚有幽香,风中残烛闪烁,映照窗外清辉,不禁感物伤怀,于是怅望银河,吹响玉笙,表达了有心追随湘妃、萧史以瑟箫寄意寻找伴侣的幽情。
      这思凡的女道士是多么悔恨啊!此诗当是李商隐设想对方对自己的一片恋情。可惜,由于社会压力,李商隐的这段恋情,又是个无言的结局。
      得遂所愿的爱情多半被生活的烟火熏成了油盐柴米的亲情,曾经深深爱过又无缘聚首的情感,总是像隐疾一样,在阴晦的日子里发作,让敏感的心灵在漫漫长夜里无法入眠。也许诗歌描述的真是一种情感的失落,也许暗示了仕途上的受伤,无论哪一种,这些最幽微的情感,只有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才能揣测诗人的些许隐痛。
      这样想,宋华阳的形象就更加迷离莫辨了。
      三、 幽微隐晦是其情感投射
      有的考证者责备李商隐在情感上不道德,有的学者则以唐代通脱潇洒的社会风气为诗人开脱。我看重的是情感本身的力量。这世间有用道德衡量的明亮的爱情,有得到许多人祝福的美好的爱情,但也有与道德无关的甚至被诅咒的爱情,在这些疼痛的爱情里,只有爱的深度和强烈让人叹惋。诗人才情出众却一直托身幕府,当他在中夜不寐感叹韶华不再时,那些降临到他生命里能给他安慰的聪慧女子,大大激发了诗人的想象力。他强烈而痛楚地爱过,也许只是单恋,也许那些女子在他的生活里只是蜻蜓点水一闪即逝地出现过。诗中更多的是想象的恋情,是诗人丰厚的心灵和特殊的人生经历,使他不断回味反刍,那些惊鸿一瞥才变成一个个永恒的形象。
      诗人不够洒脱,甚至有些柔弱,一直到今天还有人在著述里批评他人品的缺陷,实际上,不必要求诗人成为道德上的楷模,我们要阅读的是他深婉幽曲的心灵。
      有杰出才华的人都倍加爱惜自己。诗人渴望有所作为而终于无所作为,他不像杜牧那样洒脱而风流自赏,不会“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在朝代走向衰败的大背景下,无力补天的清醒者最为痛苦,那些留在他生命和诗歌里的女性,更多的是他生命的投射。所以,许多《无题》诗,不是他故意写得幽微隐晦,而是许多难以言说的失望和不死心的期盼让他一次次欲言又止。
      诗人曾在《重过圣女祠》里写道:“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如丝春雨,悄然飘洒在屋顶上,迷蒙飘忽,如梦似幻;阵阵灵风,轻轻吹拂着檐角的神旗,却始终未能使它高高飘扬。这位幽居独处的圣女,在爱情上有让人心酸的期待和希望,而这种期待和希望又总是像梦一样飘忽、渺茫。“尽日灵风不满旗”暗示一种好风不来的遗憾和无所依托的幽怨。诗人许多寄托身世之悲的诗歌,常常借梦一般的爱情期待和心灵叹息来表达。因此有的学者认为诗人是托圣女以自寓,有的则认为圣女和作者或许就是一体。其实,诗人的仕途不遇和圣女绝望的爱情,在忧愤和疼痛的体验上是完全相通的。
      普通的生命有着平安的职业和世俗幸福的爱情故事,那些有着超世之才的诗人,注定了命运坎坷,情感上也多是“一寸相思一寸灰”。可惜让人痛心的是上苍给了他飞翔的本领却不给他充足的空间,最后只能“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了。

    相关热词搜索: 未曾 李商隐 一生襟抱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