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如何学习文言文]

    时间:2019-03-11 03:23: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楼主:进入高中了,文言文的学习几乎成了一道坎儿,如果不是有高考那19分固执地守候在那儿,我真想选择放弃。不知大家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什么看法?    一楼:文言文真的那么难以接近吗?其实不然,人们常说兴趣是习惯的女儿,只要坚持就能养成习惯;只要形成习惯,就会渐渐产生兴趣。譬如渔夫打鱼、樵夫砍柴,并非都是出于兴趣,而是生活所迫,但久而久之,以至于一天也离不开水、离不开山了。我想,学习文言文也是可以培养出兴趣的。初中生活结束了,高中生活开始了,这也是人生的必经阶段,用背水一战的勇气去迎接,我想一定能学好文言文的。
       二楼:在诵读中,亲近文言文。诵读应该是亲近文言文的首要途径。不断地朗读,不但有助于把握文义,还可以增加语感。但这种方法尚未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我所说的诵读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指大声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司马光说:“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诵读也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古人读书,一顿三摇,如痴如醉,他们并非是千篇一律的哼唱而是在诵读中读出文章固有的语气、语调和节奏,把握文章的情绪、氛围和情感。在读准字音、准确停顿的基础上去体察语气,辨明语义,理清层次,读出特色。文言语义含蓄而丰富,只有在反复吟诵中才能心领神会。像“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祭十二郎文》)尚可在读完一遍后便能有所把握;而“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则需反复揣摩,赏心悦目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美意境才会浮现。逐步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对文言文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对古文的鉴赏能力。叶圣陶曾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要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适当背诵一些文言文。一些文学大家都曾大量背诵过名篇;如韩愈日记数千言,“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郭沫若8岁时会背《千家诗》;巴金年少时背过《古文观止》。
       三楼:我认为,仅仅诵读几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还远远不够,还要注意两点:
       首先就是要扩大阅读量,要广泛接触各类文章,广泛了解古人的表达习惯和用词习惯,要有一个见多识广的基础。如果脑子里没有足够的文言知识,一看见生疏的就会感到莫名其妙。见过“一鼓作气”“填然鼓之”一类的说法,再读到“齐人三鼓”,就不会误解为齐人有三面鼓。高中教材中选了不少文言文,我认为仍然不够。很多文章都是节选的,对于同学们来说,最好在精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广泛地接触原著。课本选了《荆轲刺秦王》,建议去读一读《战国策》;学了《寡人之于国也》,就要去读《孟子》;课文选了《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要去读一读《史记》。如果读了《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全篇,那么对《鸿门宴》中的“籍何以至此”的“籍”理解起来就不会感到突兀了,因为开头介绍项羽时,就已说明了“籍”是项羽的名,而“羽”才是他的字。这只是一个很皮毛的例子,很多知识还是要靠自己的积累、比较、领悟才能学扎实的。
       其次要注意的是阅读进程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加快。这里指出两个方面:一是选材上要由浅近到艰深;二是阅读量上应由少到多。刚开始阅读文言文可能感到是件很头疼的事情,但不能放弃。课外阅读,可按成书朝代由后往前读;在体裁上,可由叙事类到抒情类,再到议论类地来读;在时间安排上,每日不宜太长,或半小时,或20分钟;在内容上,也不可求多。
       总之,文言文得之于口,铭之于心,继而达到闭目成诵的效果,这才是亲近文言文的必由之路。诵读应以精读为本,以泛读为翼,要在音韵和谐、抑扬顿挫中去感受文质之美。诵读之法贵在坚持,锲而不舍,必有收获。相信总有一天,你紧锁的眉头定会舒展开来。
       四楼:楼上的,说得不错哟。我也班门弄斧一回。我认为学文言文还要在积累中体察。同学们初学文言文常常是把文句中不懂的词义夹注到字里行间,以为这就算是学习完一篇文章了。其实这种获得很难迁移,效率是很低的。读得多了,见得广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但总是用头脑中储存的词义去解读新的文言文,往往很难奏效。比如用“与秦王会渑池”中的“会”解释“会征促织”中的“会”就解释不通;古时乘车以左为尊,由此推论“位在廉颇之右”为“位在廉颇之下”,这就错了。再如,“拜首、稽首、叩首、顿首”等表示礼仪的词语,哪一种更有礼貌,更为尊敬?在什么场合,使用哪一种礼节语?“尺、寻、丈、仞”谁长谁短?“加、除、黜、谪、迁”谁升谁降?“黄昏、夜半、鸡鸣、人定”各指何时?为在阅读中减少翻检之苦,同学们可以做一些文言实词词义、虚词用法等方面的收集工作,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解,自己动手编辑一本《中学生常用文言词典》。还可以作一些分类摘编,制作一些知识卡片,将古代文化常识作一个粗浅的分类,形成系列。日积月累下来,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而且也会使文言文阅读得心应手。
       五楼:哈哈,细致,可操作。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硬着头皮坚持、锲而不舍地努力之后,就会渐渐形成了自觉阅读文言文的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有了一定的积累,就会感到文言文学习非但不会那么困难,反而会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是一种境界;“相其笔墨之际,真是盖世英杰之士,身被至痛,衔之甚深,一旦更不能自含忍,于是开喉放声,平吐一场。看其段段精神,笔笔飞舞,除少卿自己,实乃更无余人可以代笔”(《圣叹选批古文必读・答苏武书》)则是一种相知。原先不理解的,通过反复诵读,就会渐渐理解了;原先自以为理解了的,通过反复诵读,更能体会作者之用心,得其精髓微旨。在阅读、背诵之外,加以深入思考,再或圈点,或批注,或写读书笔记,总会有收获。宋代的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阅读并思考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它的意义远胜于一次语文考试。对于中学生来说,在不甚明了之中求出一个“解”来就是收获。
       六楼:我来归纳一下,诵读、积累和思考这三个方面不能割裂开来,诵读中应有积累、有思考,思考之中应有反复诵读。文言文的学习就是要用口去阅读,用手去阅读,用心去阅读,做到了口到、手到、心到,然后坚持不懈,就一定能享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相关热词搜索: 文言文 学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