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狂是来自于冷静的积累和准备|冷静和理智来自于什么

    时间:2019-02-27 03:29: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7年前的2003年,我把自己的QQ号设在了一个虚构人物的身上,他叫杨奔奔,是我的校园长篇小说《我为球狂》的一号人物。直至今天,还有读者希望加我为好友,而且他们会问我―你就是那个“背就要背到底”吗?(“背”:方言,大意为“过时,老土”―编者注)
      写长篇小说一直是我的梦想,我相信也是不少同学的梦想。每个同学都觉得自己能写出最好的长篇,都觉得校园生活有好多可写的地方―只要给足够的时间。我在网上接触到的不少初中和高中的同学,也都有这样的梦想,当他们知道我是一个码字工作者之后,也会很好奇地问我―你是怎么写校园题材的长篇的,这写作长篇到底有什么诀窍吗?
      我不敢说诀窍,只能说一些体会。我觉得每个人要开写长篇之前都要想好几个问题,不想好不要写,因为这不是一篇随笔和短篇小说,而是一场马拉松赛跑。想好了就有可能事半功倍,没想好或者想都没有想过,那很可能会半途而废。
      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写校园生活的长篇?
      答案自然是很五花八门的。
      一种是为纪念一段校园生活的,比如小学毕业了,初中毕业了,心里面有点依依不舍的,很想把这些年的故事写下来,算是一种纪念吧。还有一种是看了韩寒、郭敬明等人的小说,觉得自己写可能会更校园更带劲。第三种是为显示自己的才能,你们写几篇短文算什么,我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且我还要出版,要成为校园作家。
      说实在的这几种想法都是动力,特别是第三种,然而我开写校园题材的长篇小说完全是奉旨而作。当时非常畅销的《我为歌狂》的策划编辑邵敏先生找到我,说我既然那么喜欢足球,写了那么多的球评,那为何不写一个“我为球狂”的长篇呢,而且那个时候大家对NBA也热了起来,姚明也刚去美国打球了,能不能把足球和篮球揉在一起狂一下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挑战,第一我本不是校园写手,且不再年少轻狂,让我写“狂”可以吗?还有我深知自己是叶公好龙,嘴上喜欢足球,但没有踢球的经验(只有看球的谈资),篮球虽说玩过(为此还骨折过),但那都是小儿科呀,这一切写成小说会好看吗?要说到对球类的熟悉,乒乓球比赛我倒是参加无数,虽然都是业余级别的,但毕竟是有几十年的积累了。好在我喜欢接受挑战,不就写一个校园长篇吗,因为我也有自己的优势。
      我大约看过上百部关于青春成长题材的电影(因为我专门写过三部电影随笔),经典的和流行的都接触过,特别是日本和台湾的,后来也看美国和欧洲的,当然也还有很不错的伊朗电影。亚洲和欧洲的成长题材,一般都以文艺片为主,而美国和香港的,则以商业片和娱乐片为主。这样的电影看多了(包括小说和漫画),脑子里就存了好多人物,比如励志类的,那一定要吃很多苦的;比如搞笑类的,一定要让他闯一点祸的,而且一定要有好老师和“坏”老师。也就是说,任何作品都有套路的,套路熟了,就不会走弯路了,这一点电影和小说是一个道理。
      当然对于中学生朋友来说,由于时间和阅历等原因,不可能看那么多的书和电影,那么选几本你所喜欢的,然后分析他们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最后即使你不想模仿,也很自然地会受到影响。比如说日本的动漫作品,可以说没有一项体育运动它没有拍过,所以一定要善于学习并吸收和消化。
      第二个问题:我要写成什么样子的?
      前面讲过,电影有类型片之说,那么小说应该也是这样的。你要把小说写成什么样子的,是“麦田守望者”一类的,还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类的,或者是给小学生马小跳们的?这些问题比第一个问题还要重要。写一首十行的诗很可能仅凭冲动就可以了,但是写一部长篇一定要想好,我写出来是给谁看的,有没有出版的机会,或者说可不可以在博客上连载的?一般来说,前面不想好,后面就会越写越难,或者说完全南辕北辙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写作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我就是写给自己看的,或者是给好朋友好同学看的―这自然也是很OK的,但是既然你付出了同样的辛苦,如果读者能够多一些,那不是一举多得吗?所以这个写小说,也跟登台演唱是一样的,你穿什么服装,发型怎么处理,你要遵守套路的,而且要考虑到这样的出场,这样的风格会起到什么效果。我的想法是,一定要考虑最大多数的读者,一定要争取给更大的人看到并喜欢。想好写成什么样,其实就是有了读者的观念,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比如我的《我为球狂》的开场白就是这样的―
      一位国家级的足帮人士说过,中国足球要么不出事,要出就出大事,比如中国男足竟然打进了世界杯,又竟然在韩国一球未进……
      又正如一位篮帮人士所说,中国球员要么不参加NBA,要去就要树立中国的高度,所以就出了个姚明。为什么,既然W都TO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占领火箭的第一高度呢?
      又正如一位星城(故事发生学校)观察家所言,星城高中不可能不出事,而要出就出小事。每天都出小事,今天新学期开学也不例外。
      这等于说给小说定下了基调,有点轻松,有点搞笑的。
      第三个问题,一定要列提纲。
      想好之后就要列提纲了。一般同学都会列很表面的提纲,比如人物名字,性格特征等,这是对的,但是光这样是不够的。还要在人物性格上拉开距离,比如有一号、二号、三号人物等之分,而这些人物又要有对立面,就像篮球比赛,总是要和对手比的。
      还有,故事一定要层层推进,人物的性格也要层层展示的;因为是长篇,所以正如大家看武打片一样,前面一定都是小打小闹,越到后面,到了总决赛时,最后的高潮才会出现。在这个过程中,一号人物总是要挑战并解决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其他人物就是完成不了,就是要靠一号人物带他们去完成,这是一个铁定的规律!日本有一本讲少年相扑运动员的电影,就是讲他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这个过程中,必有从弱到渐强再到强的过程。当然,校园题材不一定是正邪那么分明的,有的是合理而正当的竞争,有的是性格上的冲突,也有的是喜剧式的误会,这都是可以处理的,而不要把同学写成坏蛋,但是可以写成胡厘头。
      要注意提纲宜细不宜粗,细要细到什么程度呢,要细到两点,第一是要把每一章的标题和内容都想好,这好比是两人进行拳击比赛,打几个回合都要想好。第二个问题呢,一定要把写故事和写人结合起来,在写事中写人,写人不能离开事情,不要一天到晚是人物在自言自语―这是一般中学生容易犯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真实和虚构。
      初学写小说的同学往往会有一个误区,以为把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写出来就可以了,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小说是虚构的艺术,常说的一句话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你先要让自己置身于局外。我的体会是,连第一人称的叙述都不要有。因为第一人称“我”的优势是很自由,个人色彩很浓,可以很直接地抒发一些感情,发表一些议论,但是这种叙述方法也有先天的不足,那就是会有一些盲区的,因为“我”不可能出现在每一个场合,所以如果要想写好小说,最好还是不要用第一人称,不要出现“我”。
      另外一点,写长篇还是一个体力活,光是一鼓作气还是不够的,还是要作好长期的准备,写作时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气接不上了,写着写着就失去方向了,觉得好像意思不大了―这是写长篇的大忌。一方面可能是前面没有完全想好想透,另一原因就是信心受挫,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当你长篇开写之后,不要轻易拿给别人看,至于说现在有的同学喜欢在博客上连载那另当别论,连载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听取网友的意见,同时也是把自己逼上梁山,因为一旦连载就停不下来了。
      我在写作长篇的时候还碰到一个问题,因为我是一个成年人了,校园经验已经成了一种记忆,所以我在开写《我为球狂》《我为星狂》和《我爱跆拳道》时,都会想一个问题―我到底写哪个年龄段的,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照我个人的想法当然是写大学的,因为大学生接近成年,就是写恋爱也不会有太多争议,但是出版社的邵先生却让我写高中生的生活。说写高中生,不仅高中生自己要看,而且最大多的读者还是初中生,甚至小学的高段都喜欢看,这是从市场角度考虑的,所以我的前两部都是写高中生的,但是当邵先生让我写“跆拳道”题材时,我还是忍不住以大学生为主角了,为此我还专门去采访了练跆拳道的大学生们。
      真实和虚构其实不是一句话讲得清楚的。7年前的2003年,我把自己的QQ号设在了一个虚构人物的身上,他叫杨奔奔,是我的校园长篇小说《我为球狂》的一号人物。直至今天,还有读者希望加我为好友,而且他们会问我―你就是那个“背就要背到底”吗?后来我又如法炮制,把自己的QQ号放在了另两部小说中,我当时的目的是想得到读者们同学们的批评意见,因为我毕竟不在校园里生活了。我做过13年的学生,当过12年的老师,但仅仅这样的积累是不够的。
      现在经常还有读者问我,你踢球很好吗,你会打跆拳道吗?面对这些问题,我都用同一个问题去反问,我说,当你写一条狗的时候,难道你要变成一条狗吗?我的意思是,当一条狗在思考的时候,实际上还是人在替它思考,这是常识。然而如果让我说一点个人之见的话―人怎么想比较好写,但不容易出彩,一条狗怎么想怎么生活很难写,但写好了却容易出彩……所以我们写校园题材小说时千万不要是自己怎么怎么想的,这样是写不好的,写一个坏人的时候你要让自己变成坏人,写一个老师的时候你要把自己变成老师,这就是要学习人情世故。真的,小说就是人情世故的艺术,校园题材成长题材,包括励志题材也不例外。所以我虽然写了校园长篇三部曲,而且多以“狂”来命名,但我的体会是―狂是来自于冷静的积累和准备。
      
      作家简介
       孙昌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校园三部曲”《我为球狂》、《我为星狂》、《我爱跆拳道》,诗集《反对》、《杭州呼吸》,随笔文集《造句:流行语超市》、《活色生香》和《向来风花雪月》,电影评论三部曲《我的电影手册》、《我的新电影手册》、《成长电影》。电影剧本《秀到零点》2006年由中影公司和央视电影频道联合拍摄出品。
       现任职于都市快报。
      

    相关热词搜索: 来自于 冷静 积累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