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句子 > 正文

    用来自心底的爱 来自心底的隔阂

    时间:2019-02-16 03:32: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记得我出国之前和回来之后总有人问我一个相同的问题:“那边种族歧视严重吗?”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吗?其实,现在可以说世界各地都有中国人的身影,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强得到了世界上的公认,而且大多在国外的人都是精明能干,善于经营。就拿意大利罗马来说吧,我真是大开眼界,竟然在罗马市中心几百米长的一条街上都是中国人的服装店,在我看来有点像北京“浙江村”的味道。听口音也像是从中国广东那边来的人。可是人家的生意却做得红红火火,不仅赚的是外国人的钱,而且还在外国人的地盘上安家落户。
      
      说到这种歧视可能更多来自心底的不舒服。在这样一个高喊民主自由的国家里,“种族歧视”这样的字眼是很受避讳的。但是你会渐渐地感到这种压力无时不在,而不仅仅限于中国人。在英国学校里,希腊的教授和讲师很多,这也许得益于他们鼻祖的文明。但是,很多在英国的学生都愿意接受英国本土老师的授课。我感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能够操一口纯正发音的英语,当然这并不是关键,学术上的成绩也是值得信赖的。而且,在授课中对英国本土文化的渗透,自然吸引着世界各地来英留学的学生们。当年,在我们学校MBA班,就有一次全体学生罢课,要求换本土老师的行为。可以理解,他们的学费是我们的一倍,而且还是按英镑计算的,CITY的商科是当年全英排名第三的,商科学院的落成典礼都请到英国女王的大驾光临,他们当然有资格享受本土老师的授课。但还有一次,我觉得就不合情理,我们学校一名中国老师的授课遭到冷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亚洲人,所以在名誉上不被那些欧美学生承认,尽管在学术上是一丝不苟地走到今天。这样的例子,我想有典型性可不代表普遍性,但不得不承认在英国种族间的公平性要小于美国这样的民族大融合国家。
      
      很多时候事在人为,也贵在沟通。其实,现在想来我们的Director是一个希腊人,满嘴都是那边浓重的口音,我们完全有资格要求调换老师。不过当时班上希腊学生有十多个,中国学生又总是各忙各的,总觉得管好自己的一摊事就行,所以就没人提出来。但是懂得合理要求,不仅可以换得别人的尊重,也可以提高自身价值。记得刚到英国,我最讨厌和银行打交道,因为每次都要等很长时间。一次我发现我的Debit Card(借记卡)被银行扣走了30镑。原因是我在取款机上划卡时造成透支,可我当时并没有注意到。于是觉得好冤,本来刚到英国各项开销很大,又没有挣钱,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被人罚了30镑,很恼火。我知道在英国不讲人情,但我也有我的道理,刚到这里难免疏忽,又不懂得这里的银行规则, 只知道信用卡不能透支。虽然有点儿勉强,但我还是想试一下,看看有没有可能要回来。于是我就到银行,把事情的原委和银行Reception的人讲清楚,当时我的语调在肯定中带有质疑,那个中年男子听我说完后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就又将30镑返还给我,这真是出乎意料,我想在外国,只要你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是会得到理解和认同的。英国银行在某些方面也充分保证了客户的利益不受损害。比如,如果他们发现你的信用卡被盗或在短时间内频繁取款,他们会通知你本人,查看是否确有此事,如果是被人盗取,他们会将损失如数补偿。还有,他们每月会给你寄一份账户存取报告(在英国允许个人开户并有支票簿),并根据你的花销规律,帮你提出个人理财建议报告,以图表的形式做出详解,一目了然,认真可嘉!当然这些都是免费的。每天你的信箱会塞满很多这样的信件,有的从银行来的,有的是广告,有的是从一些ROYAL OFFICE(政府支持的公共部门)寄来的。有时候这些信件会散落一地,难怪最近有报道称英国每年损失在账号和个人信息盗用方面的款额达到上千万英镑。
      
      虽然这里的机构信誉好,但这并不影射那里的服务业亦是如此。当你设身处地在那边生活的时候,就会察觉到他们的冷漠。尤其是当你去商店或银行,这些不得不接受他们服务的场所。在欧洲,做生意的人很怪,越是小本生意的人,就越不在乎你买还是不买他的东西。有几次,我在一些露天市场买东西的时候,看到有的卖主朝买主大呼小叫,爱买不买的表情,好像别人要上赶子买他的东西,而且他们不会跟你讨价还价。所以,在英国是不会出现有人追着你向你推销产品的情况。还有一次在法国的商店,售货员竟然说,对不起,我不会讲英语。我虽然知道法国人不屑于讲英语,但她毕竟是个售货员,如何把商品销售出去是她的工作职责。可是她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做好。
      
      如果说这种心底的隔阂可以隐藏, 那么和外国人谈感情就更是貌合神离,难以理解。我有一个中国的哥哥,八年前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和一个英国女人结婚,当然不排除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但在他看来远没有到结婚的份儿上。结婚后,由于语言不好,先是上学。其实,中国婚姻也好,外国婚姻也罢,谁能在结婚的时候明明白白说出自己结婚的理由呢?在一起就是为了过日子。但他和我聊天的时候总说他快被折磨死了,我不解,他说:“我对你嫂子的感情,怎么说呢?也许我知道她要是有不幸我会很伤心,但就像是一个好朋友,却没有爱情。每每我从学校回来,总要在家门口站一会儿,才能推门进去。这一扇门对我来说很沉重。”我能理解,的确,你和他们在一起生活实在不能理解他们想的是什么,不仅在饮食文化上,他们甚至对你啃一个猪蹄子都感到费解(英国人的饮食种类相对中国来说比较单一),更何况,用哥哥的话说,“我们到海边度假,我刚有兴致,她却拿出一本书,人家觉得好的阳光,没有比读一本有意思的书更有趣了。实在扫兴。”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他们的感情生活总像是隔了一层面纱。在平日的聊天中,有些他老婆的朋友或亲人在谈到中国时总是暗含一种取笑的语调和神情,这让我和哥哥都很恼火,他们有的根本就没去过中国,凭什么对中国的一切指指点点,于是哥哥还要义正词严地向他们解释一番,维护中国和自己的尊严,我心里想,这样的生活好累呀,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
      
      那为什么国内的姑娘总觉得嫁给老外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儿呢?我看到一个中国姑娘,嫁了一个英国本土人,但两个人还要租房子住,根本就不敢考虑生孩子的事情,生活很拮据。我想与其这样还不如到中国嫁一个平常人,至少可以有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安居才能乐业,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一定不是滋味。总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儿,这种来自心底的隔阂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除或改变的,接受它,就代表你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改变它,也许你的生活能过得相对轻松一点儿。
      
      
      作者介绍
      2002-2004年就读于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国际传媒与发展专业,获予硕士学位。曾任北京电视台-5财经频道出镜记者和中央电视台-9英语频道编辑职位。

    相关热词搜索: 隔阂 心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