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机智理答,教学不再尴尬:别人说好尴尬机智回复

    时间:2019-04-14 03:16: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对话。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智慧,还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师的理答直接关系到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影响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不当理答所导致的尴尬事例时有发生:当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出现冷场、卡壳、答非所问等现象时,教师往往处理不当,或越俎代庖,或环顾左右而言他,或冷嘲热讽,掩盖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现状一:在激励中误导
      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出示“■+■=( )”,学生纷纷猜想。大部分学生认为是■,这时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未举手,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师:你认为是多少?
      生:我认为■+■=■,因为8+8=16,1+2=3。
      师(竖起大拇指):你真勇敢,顶着压力,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师:■+■到底是等于■还是等于■呢?请同学们用学具验证一下。
      小组验证后反馈时出现了如下尴尬情景——
      大部分学生通过折纸、画图、举例,验证了■+■=■,而那位被老师夸奖为“与众不同”的学生坚持他的■,他的理由如图所示。
      对这位学生的坚持,教师这样评价:“你真有想法!”此话一出,其他学生被彻底弄糊涂了:■+■究竟等于多少?难道有两个答案?
      对策:变不合时宜的激励性理答为追问理答
      通常来说,激励性理答可以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激励性理答不仅需要把握好介入的时机,还要掌握好尺度,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能。如果运用不当,会产生负面影响。
      “你真勇敢,顶着压力,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和“你真有想法!”这两句激励性的理答本身并没有错,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孩子们在争辩、交流中明晰思路,探究规律,进而得出结论。但激励性理答不能不分场合,当学生的思路明显偏离正确的轨道时,教师不合时宜地加以鼓励,只能误导学生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
      其实,朴实无华的语言同样可以让课堂增色添彩。对学生的错误想法,这位教师简简单单地追问即可:你认为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动手验证究竟谁的猜想是正确的。事实胜于雄辩,谁是谁非,一目了然。
      现状二:在交流中放任
      课堂教学中,当实际生成游离于我们预设的目标时,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尊重学生思维的结果,但是尊重学生思维的结果并不等于放任学生,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置之不理。某些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该讲的不敢讲,该提炼的不提炼,该评价的不评价,导致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茫然无措。
      教学“9+3=?”时的教学片段。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9+3等于几,然后小组四人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最多。
      生1:我是看图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生2:我是心里记着9,再接着数10,11,12。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是先算9+4=13,所以9+3=12。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4:因为9加1可以凑成10,所以从3里拿出1和9凑成10,10再加上剩下的2就得12。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接下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8+7。
      对策:变信马由缰式的重复理答为提升肯定式理答
      在案例中,学生因个体差异及各自经验而作出多种理解是合理的,但数学教学肩负着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提供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的任务。面对学生的各种算法,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而只是进行信马由缰式的重复理答——“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任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的话,就会造成学生的我行我素:你用你的方法,他按他的思路,别人的算法跟我无关,从而导致他们的认知水平始终停留在原有状态而无法提高,交流的结果也会杂乱无章地堆积在学生的头脑中,混淆学生的思路,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由此可见,自主交流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应及时抓住算法间的差异,采用提升肯定式理答方式,既肯定学生的想法,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真会动脑筋,那么你们认为这些方法中哪种比较简便呢?”让学生学会怎样去寻找最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对数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现状三:在自主中徘徊
      当今的数学课堂,学生生成的资源确实很多,这就需要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确恰当地予以评价。学生回答正确的、精彩的,要予以肯定,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回答欠妥当的甚至错误的,要及时指正,对症下药;学生全然不知的,教师该出手时就应出手,理答不能犹犹豫豫,否则只会贻误时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乘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让学生说说“6×2+5”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师:小朋友们知道“递等式”吗?
      学生摇头表示不知道。
      师:递等式的等号应写在“6×2+5”这个算式的哪个地方呢?
      生1:算式的后面。
      师:哦,后面。还有吗?
      生2:下面。
      师:下面呀,下面的哪里?别的同学还有什么想说的?
      面对教师表现出的疑惑表情,学生都不知所措,只好继续往下猜。
      生3:左边。
      生4:中间。
      生5:右边。
      师:除了中间、右边外,还有吗?
      ……
      对策:变贻误时机的追问理答为代答式理答
      “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学生由于初次接触,没有感性经验,在教师“还有吗?”“还有吗?”的追问下,出现“左边、中间、右边”的胡乱猜想也是必然的。教师采用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方式“守株待兔”式地追问,尽管满心地希望、热切地期待,却难以等到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白白浪费了教学时间。
      教师在抛出第一个问题“小朋友们知道‘递等式’吗?”遭到冷遇后,没有必要再让学生在这个知识处徘徊,而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改用代答式理答。代答式理答就是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直接作答。实际上,对于这种陈述性的知识,教师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直接予以告知:“不知道没关系,跟着老师一起学,好吗?”然后把书写格式向学生讲解一遍。这样既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
      机智理答是教学实践中的一种智慧,是引起、保持或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经验的教师通常把学生的回答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此引出下一步的教学决策。如,给予肯定或表扬,提供补充信息或必要的解释,进行探问或转问,复述或重新组织学生的观点,用数学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陈述学生的正确观点或答案。所有这些决策的生成,对于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对话的流畅性都是十分重要的。也只有这样,课堂提问才有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精讲、妙讲,不但讲解要精,要言简意赅,而且语言要具有感染力、启发性,选择最确切、最易懂的词语来启发、质疑、评价。如果教师多一点智慧的语言,课堂教学就会少一份无奈的尴尬。(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二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机智 尴尬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