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唤醒: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作文教学研究

    时间:2019-02-25 03:28: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教出来的吗?回答是或不是都不太妥当。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即仅凭教师所教的那点写作常识和少得可冷的写作训练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很多写作出色的典型个例在述及其成功之路时,除了提到教师的引导鼓励之外,更多地是讲到自己厚实的阅读基础和勤于观察思考练笔的习惯。对照中考、高考阅卷和平时作文中一些模仿组装作文的现象,啼笑皆非之余,我们更应认识到作文教学的关键不是给予,而是要“唤醒”,唤醒学生的主动创造意识,我们才会走进一个个充满个性的缤纷世界。
      要“唤醒”学生的主动创造意识,必须先让学生确立两种作文意识。一是成功意识。学生作文为应付老师应付考试而作,这是一种消极的功利意识,作文中假话空话以及言不达意的现象往往就源于此。作文前要有对文章效果期望,即我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更好。这种意识将会聚焦作者的有意注意,激活作者的思维,从而进行成功的写作。二是目标意识。我们不可能一次或几次就能写出完善的作文,如果作文目标多元化,急功近利,那必然会是四面出击而难以收到明显效果。每次写作确定围绕一两个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走向成功。
      如何才能唤醒学生作文的自觉意识?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要找准“触发点”。很多人只要提到作文,就想到编故事,有的还从古人身上下手,时不时来点故事新编。其实,真正能打动人的还是写自己生活的文章,我们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具有丰富内涵的材料。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正因为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就更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作品的质量就愈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比如有一年苏锡常高考模拟以“收藏”为话题,不少同学写了收藏的内容,如收藏邮票、画、糖纸、老藤椅、老照片、手帕、理发的工具等,但大多写得平淡,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材料跟自己的材料贴得不紧,显得有点“假”。而一名学生写了母亲的收藏,母亲决定将“我们”这个家收藏的旧物搬出来晒晒,免得发霉,这种事情很平常,但这名学生选取了两个代表“我”成长的物品来表达母亲对“我”的爱,其中重点写了一把银锁,给银锁这个“触发点”注入了感情因素,把回忆和现实交织起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片段:
      一只银锁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花纹精致,鲤鱼活龙活现,摇摆着尾巴正跳跃着要出龙门,银锁背面写着“长命富贵”。因年代久远,这几个字已经有些发黑了。
      一只银锁,包含了父母多少希望啊!十七年前,当我出生的时候,父母就把平安、健康、发达系在我身上,让它们伴随着我成长。
      凝望着那只银锁,我和母亲都陷入了沉思,微笑中的母亲一定想起了刚出生的我,想起了将银锁挂在我脖子上的那一刻。母亲收藏的是银锁,又何尝不是在收藏对我的爱和期望?
      从小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收藏,但能在短时间内找到这样的触发点,这就是感悟生活和自动输出的能力。
      其次是要追求“动情点”。作文其实是倾吐自我心灵感受,抒写自我性情的喷洒口和发泄地。但是,读学生的作文,总感觉缺乏一种积极热情的投入,为情作文转变为为文而发,颠倒了情感与写作的关系,这种被动消极的对作文的应对与逃避,使得学生不能“我手写我口”,而成为人云亦云的套话。究其主旨,情感的匮乏其实是缺乏其真实全面感受生活的眼睛与心灵,缺乏勤于思考与厚实阅读的支撑,因而,思维的凝滞是必然的,文章的难做也在情理之中。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现实生活中的动情点很多,父母隋、兄弟情、邻里情、师生情等等,初看平常,但这正是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我读过一篇作文,文题是《总有人为你无眠》,文章开头从自己晚自习回家没有遇到爸爸妈妈写起,“下了晚自习,回到家已是十点半。平时,爸爸或妈妈总有一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为的就是在儿子回来时间上一句‘饿不饿?有什么需要的?’可是今日晚归,家里一片寂静。原想爸爸妈妈可能都睡了,可看看每个房间,都没有人。”这是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场景了,可是作者却由此起笔,写自己内心的抱怨,抱怨父母出去也不打电话告诉自己一声,接着写自己的担心,也写自己的自我安慰,心情极不平静,不由回想起中考刚考完,同学相约一道出去玩,一直疯到很晚才散场,回家被焦急等待的父亲痛骂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父子冲突,此时此刻,“我”才将心比心领会到父亲当时的心情,结尾作者这样写道:“突然,传来了一阵开门声,心中绷紧的弦终于舒缓下来,嘴角生出浅浅的笑意,听到脚步声朝我的房间走来,赶忙躺下身子,假装早已熟睡,忽然感到有泪水划过脸庞。”如果你被人无眠地牵挂,这无疑是幸福的,如果你无眠地牵挂着别人,你也是幸福的,因为毕竟有值得你牵挂的人!作者由―次对父母的牵挂而悟出了儿时父母对自己牵挂的不解,这就是成长啊。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心中会荡漾起一股暖流,不由人不动容!
      谈到这里,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学生作文中的“矫情现象”。作文中的“矫情现象”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我们头脑中的训练意识太强,这是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病症所在。人是不能随意塑造的,人的成长有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化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力“塑造”过程,这其中当然包括理性经验,而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等主体的个^体验。“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和“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境界,人的情感抒发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这就是人的心灵轨迹。感知了,领悟了,即使十分直白的语言也照样能打动人。中国现代作家巴金、曹禺名扬天下时年龄有多大?那时谁训练了他们?因为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感受到了社会潮流的激荡,他们有了倾诉的欲望,所以才有了《家》,有了《雷雨》。可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我们蒙上了学生的眼睛,配上了我们认为属于时代的旋律,指点他们向左向右,跨左脚迈右脚,指导他们学步,这不是很可笑吗?
      我们的作文教学走了一段曲折的路。先是分文体教学,议论文分几段几步,何时提出中心论点都有了“套路”,不管什么内容捏一捏搓一搓就一气呵成了;记叙文如何开头如何照应,思想感情如何升华,提供一批范例,于是许多“为时代”“为人生”的大作就纷纷出笼。如此一来,高考作文千人一面就在所难免,议论文没有自己的思想,辩证思维加例证就成了法宝。记叙文没有自己的感情,甚至捏造父母双亡自身残废也在所不惜, 排除万难的英雄人物不断横空出世。最后使得作为指挥棒的高考也不得不明确提出“观点新颖”“感情真挚”等葜名其妙的要求来。作文形式从对文体的要求到对文体多元化的宽松环境确实是一种可喜的变化,但是在高考实践操作中仍有弊端。《游褒弹山记》在高考中能得多少分?这一点我不敢确定。再说写诗歌,如果没有一个诗歌鉴赏者的眼光那又会有什么结果?这一点我也不敢肯定。在高考指挥棒下的中学师生每走一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新概念作文”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模式,曾经为作文教学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也涌现了不少文坛新人,但时隔不久我们就又发现,“新概念”也概念化了,一段离奇的故事,一种缠绵悱恻的情感意境或是一种出人意料的行文笔法往往成为吸引他人注目的必备条件,对一些人来讲,这是一种成才成名的捷径,而对一些写作基础薄弱的^来讲,就又成了“东施效颦”。不过,有一点值得我们欣慰,作文在转了一大圈后又创造性地回到了她的起点,即作文是要表现人的情感和思想的,作文就是用自己的头脑走自己的路,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归宿。我们不能急于让学生练花拳绣腿,而应该引导学生练好“内功”,唤醒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形成一个完美的人格和高尚、丰富、敏感、活跃的精神世界。
      我比较厌烦现在市场上一批批出现的作文书,我感到这恐怕是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层次徘徊的原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孩子的头脑就已经不属于自己,属于谁?属于那些作文书,那些似是而非的学生作文。为什么说“似是而非”,因为我感到有些作文从内容到技巧到语言根本就不像或者就不是孩子的。受这些作文书的影响,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依赖、懒惰的习惯,他们对生活“目不斜视”,他们的头脑成了别人的“跑马场”,我们还怎能寄希望他们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抒发自己的真感情!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是作文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虽说学生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但街头田野所观之景、所见人事、校园内人际交流无不与其思想情感交融。教师要引导学生练好“内功”,先形成一个完善的人格和高尚、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思想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现代思维素质、健康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等人的素质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不然,技巧教得再多,也只能是花拳绣腿,上不得战场。有一年我阅中考作文《这件事我一想起来就脸红》,结果绝大多数都是偷窃、打架、早恋等内容,但最后无一例外地是受到教育帮助修成了正果。看到这些,我自己的脸倒红了起来。这难道就是我们多年来作文教学的成果吗?我的一名学生在某杂志社组织的“平常的一天”征文竞赛中写了一篇题为《笑靥》的文章,叙述了自己与一个女生“三遇”“三笑”的经历,他在文章最后写道:“回到家后,我辗转难眠,那张含蓄的笑靥在我脑海中挥之不散。中学生谈恋爱是一个浪漫却不真实的童话,结局总是悲剧,这已成事实。但我无法忘记她的笑靥,留在我记忆中灿烂的笑靥。也许这一切是梦。梦是不真实的,梦是终究会醒的,但我宁愿沉溺在梦中不醒。这一切谁之过?无从想象。要怪,只能怪我们相遇年少时。10月20日,从那天起,我已不再是那潇洒如风的少年,我长大了。”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评价这个学生的情感经历,也许就因为他用自己的头脑写下了以上的文字,并没有虚构自己如何认识早恋的危害,如何升华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因为他直面了这份情感,因为他的真实,所以我欣赏,我喜欢!因此平时训练就要注意提供新的能刺激学生思维的信息源,信息陈旧,学生就只愿调动记忆神经,照搬过去的作文内容,敷衍一篇了事。中学生即使生活范围比较狭窄,也会时有“积蓄”,“教师在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见;唯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而就在这范围内拟定题目”,才能“题目出在学生心坎里”(叶圣陶语),也才会唤醒学生的主动创造意识。
      作文为应付老师应付考试而作,这是一种消极的功利性的意识。为自己而作,留下自己人生的一段轨迹,我们的生活会更有趣,我们的文章也会精彩起来。金代诗人王若虚说过,“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唤醒学生的“自得”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创造才是现代化作文改革的大方向。
      
      作者简介: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突破口 唤醒 作文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