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那些开拓和弘扬中国动画艺术的大师们_对战开拓区象征

    时间:2019-05-22 03:26: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国产动画片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甚至国内影响力的大师,整体数量远远不足以带来国产动画的繁荣。   但当我们想起国产动画片的时候,我们应该记起给众多人们的童年带来快乐且如今依然享受盛宴的老一代动画人,他们完全可称得上中国的动画大师。
      万氏兄弟、钱家骏、特伟、勒夕、方明(持永只仁)、严定宪、阿达、王树忱、戴铁郎、张松林等一批老一辈动画电影艺术家是中国及中国动画的瑰宝,今天这些动画大师的继承者们正努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希望推出一批新的精品力作,将动画的“中国学派”发扬光大。
      万氏兄弟是指中国动画的创始人万籁鸣(1900年1月18日~1997年10月7日);万古蟾(1900年1月18日~1995年11月19日);万超尘(1906年10月~1992年10月)和万涤寰四人。
      四兄弟的名字分别叫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他们四人爱好一致,意志坚定,他们不断地进行试验,也不知失败过多少次。可是他们从不灰心,从未想到过退却,总是信心十足,夜以继日地摸索再摸索。当人们知道他们是在搞卡通试验后,就送给他们一个风趣的称号:万氏卡通。
      1920年年初,上海闸北天通庵路一条弄堂里有个夜夜灯火通明的亭子间,就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的动画实验室。万氏兄弟受略懂美术的父亲和擅长绣花剪纸的母亲影响,都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从嗜好皮影戏和为书报杂志画插图,发展到决心“让画稿中的人物活动起来”。当他们在一本簿子的角上都画了猫捉老鼠,然后快速翻页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只见猫和老鼠真的跑了起来。后来在为打字机拍动画广告片的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让人物在不同的背景前活动的难题。直到看到一种在透明赛珞璐片上画着京剧人物的“走马灯”,便豁然开朗,难题迎刃而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都进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续动画片的创作。他们在1963年,将《大闹天宫》的动画梦终于变成了现实,并连续在国际电影节上夺魁,还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上映。1960年至1964年,三兄弟一起参与了《大闹天宫》的创作,为中国动画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标志着中国美术电影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万籁鸣主要作品有:《铁扇公主》(1940,合作)、《大闹天宫》 (1961—1964合作);
      万古蟾主要作品有:《铁扇公主》(合作)、《猪八戒吃西瓜》(1958)、《渔童》(1959)、《人参娃娃》(1961)、《金色的海螺》(1963,合作);
      万超尘主要作品有: 《铁扇公主》(合作)、《机智的山羊》(1956)等。
      中国美术片导演,水墨动画片的创造者之一。广东中山人,原名盛松,1915年生于上海,肄业于上海尚贤中学。
      1935年后曾专门从事国际时事漫画工作。1941年由重庆至香港,参与组织新美术会,为《华商报》编辑《新美术周刊》,同时出版《特伟讽刺画集》和《风云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返回内地,在桂林、重庆等地参与举办《香港的受难》画展。1944年在云南参加抗敌演剧第五队。1945年后在云南任中学教师。1947年再度去香港,参与组织人间画会,同时在《群众周刊》上连载长篇漫画《大独裁者》。1949年在东北电影制片厂负责组建美术片组。1950年该组迁至上海,并于1957年建成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厂长 。
      他的代表作是《好朋友》、《骄傲的将军》 (1956,合作)、 《小蝌蚪找妈妈》(1960,艺术指导)、《牧笛》(1963,合作)、《金色的大雁》(1976,合作)、《金猴降妖》 (1984,合作)、 《山水情》 (1988,合作)等。
      其中,《骄傲的将军》是中国美术片民族化的开端;而1960年特伟把水墨画的技法与风格引入了动画电影,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将当时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震惊了国际动画界。该片于1961年获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1964年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8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片电影节一等奖 ;1981年获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国际儿童和青年节二等奖。
      他创作的《牧笛》1979年获丹麦顾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金猴降妖》1986年获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1989年获美国第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水墨动画片《山水情》于1988年获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1989年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一届莫斯科国际少年儿童电影节勇与美奖、保加利亚第六届瓦尔纳国际动画电影节优秀影片奖、1990年获加拿大第十四届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为表彰其美术电影艺术创作的成就,1989年第一届中国电影节组委会授予特伟中国电影节荣誉奖。
      原名徐景达,美术片导演、美术电影导演,江苏昆山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班。历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导演,上海漫画学会会长,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国际动画协会理事,中国影协、中国美协第五届理事。曾任中国影协和中国美协理事。参与执导的《哪吒闹海》、《蝴蝶泉》和独立执导的《三个和尚》、《三十六个字》、《超级肥皂》、《新装的门铃》多次获金鸡奖、文化部奖和百花奖,并九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三个和尚》获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第四届丹麦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银质奖和1982年第三十二届联邦德国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1951年,他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苏州美专动画班读书,后转到当时的北京电影学校;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美影厂(前身是上影动画片组)工作。28年间,他在上影与美影从画动画、描线上色到涂背景、设计造型,什么都干过。1958年起参加过集体导演拍片。但是,阿达真正成为一名独立拍片的美术片导演,还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事。
      
      
      1979年,当他与王树忱、严定宪合作导演《哪吒闹海》这部国庆30周年献礼片时,他就独自先酝酿起了《三个和尚》的构思。同样,这部获得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的动画片《三个和尚》,片长只有18分钟,不但是第一届金鸡奖获奖影片中最短小的一部,也可以说是新中国美术片中迄今为止最简洁的一部。
      阿达的动画因其故事诙谐风趣且富有哲理,教育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主要作品有:《哪吒闹海》 (1979,合作)、 《三个和尚》 (1980)、《蝴蝶泉》(1983,合作)、《三十六个字》 (1984)、 《三毛流浪记》 (1984,合作)、《超级肥皂》(1986)、 《新装的门铃》(1986,合作)。
      原名云林,江苏吴江人,中国动画专业的创始人,国画功底深厚,是上海美影厂第一代国画代表人物,也是美影厂上世纪50—60年代第一个黄金时期的见证人。他还是中国动画专业的创始人,创办了动画科并任主任,培养了大量的动画人才,为中国动画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动画电影事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钱家骏早年毕业于苏州艺术专科学校,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抗战时期就曾创作抗日动画短片《农家乐》等。新中国成立后,钱家骏就迫不及待回到母校苏州美专,开设了当时全国罕见的动画系(科)。
      在老一辈动画大师中,钱家骏堪称“技术之王”,比起万氏兄弟的大胆洒脱及特伟的艺术气质,钱家骏则喜好研究技术,将大部分精力花在开拓中国彩色动画的形象设计、制作、配色、着色等技术活上。
      他担任技术指导的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获誉无数,开创了最富中国特色的水墨动画片之始。1963年,他和另一位泰斗级人物特伟共同担任导演制作的水墨动画片《牧笛》,更是该类动画影片的代表作。然而,钱家骏在水墨动画影片领域的贡献却始终没有被正名。由于某些原因,水墨动画影片发明奖给了他人,而媒体也多将水墨动画影片创始人的头衔给了特伟,而时任技术指导这一关键技术职务的钱家骏的名字,却被淹没在历史背后。他是从未被正名过的中国水墨动画片创始人之一。
      在北京电影学校和上海电影学院担任动画教师期间,钱家骏自编教材,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人才。翻开中国美术电影史,钱家骏一生留下很多赞誉,但最令老人骄傲的是他的桃李满天下。钱家骏教出的学生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他的学生中有《三个和尚》导演阿达,《哪吒闹海》导演严定宪,《黑猫警长》导演戴铁郎,《雪孩子》导演林文肖,《鹬蚌相争》导演胡进庆等。
      2011年8月15日因病逝世,享年95岁。
      日本动画专家。早在1947年,他在解放区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谷工作,参加了中国早期的美术电影工作。他参与了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的拍摄,并任《瓮》片导演。两部影片以漫画和喜剧的艺术形式对中国的解放战争起到了宣传和鼓舞的作用。1950年导演了《谢谢小花猫》等影片,并担任美术片组总技师。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东影美术片组的人员成为该厂的骨干力量。像后来拍摄《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的王树忱,《小鲤鱼跳龙门》的导演何玉门就是出自东影。由此可以看出东影在我国美术片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1984年为上海美术制片厂编导了木偶片《喵呜是谁叫的》。
      他对中国早期动画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53年回到日本后,正式开始自己的动画电影制作,培育出人偶动画作家川本喜八郎、真贺里文子,晚年又再到中国培养动画人才。多年来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和文化交流而积极工作。他十分关心中国美术电影事业,1985年接受邀请到北京电影学院为动画专业讲课。在广大美术片创作人员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下,长影及其前身东影为我国观众奉献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美术片,像《巧在七中》、《医生与皇帝》、《雁阵》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京电影学院为纪念他对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特殊贡献,特别设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持永只仁奖”。
      1936年9月生于江苏无锡。美术电影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厂长、国家一级导演、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动画片《大闹天宫》首席动画设计。1951年考入苏州电影学校动画科,后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动画创作。1964年任导演,1984~1988年任厂长。主要作品:《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人参果》等,出版《美术动画技法》和《动画制作和动画技法》等专著,筹办过首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并担任国际评委,1985年加入国际动画协会并连续两届被选为协会理事。
      《一幅僮锦》获1960年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大闹天宫》获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和1962年捷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小蝌蚪找妈妈》获1961年瑞士节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儿童片奖、1964年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78年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片电影节一等奖,《哪吒闹海》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严定宪获青年优秀创作奖,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1983年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小号手》获1974年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片电影节奖状;《人参果》获1983年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金狮降妖》获1985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1989年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鹿女》获1994年第十四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自古英雄出少年》获1995年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美术片奖、第七届童牛奖优秀美术片奖。
      著有或与人合著有《动画技法》、《动画导演基础与创作》、《美术电影动画技法》等书。
      原藉广东惠阳,1930年生于新加坡,1940年回国,195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后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7年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在30余部美术片中担任动画设计。
      他是中国著名动画片艺术家和一级导演,代表作有《黑猫警长》等。现为国际动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理事,是中央电视台动画部艺术顾问,享受国务院终身津贴待遇。
      戴铁郎自幼酷爱美术,早在1948年就创作了木刻画《台湾村景》(现收藏于中国木刻作品集)。在长达四十余年的美术片生涯中,曾参加与担任了《黑猫警长》、《小红脸与小蓝脸》、《我的朋友小海豚》、《骄傲的将军》、《牧笛》、《小蝌蚪找妈妈》、《过猴山》、《美丽的小金鱼》、《草原英雄小姐妹》、《九色鹿》、《母鸡搬家》、《特警救护队》、《森林、小鸟和我》等几十余部作品的人物设计、原动画设计导演和总导演。这些作品为青少年观众奉献了大量丰盛的精神美食。
      其中《小蝌蚪找妈妈》获1961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法国1962年第四届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奖、法国1964年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南斯拉夫1978年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法国1981年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第四届国际儿童青年节二等奖;《牧笛》获1981年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我的朋友小海豚》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总统银质奖;系列片《黑猫警长》获广电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以及1985年首届“金牛奖”等。
      九十年代初,他与中港合资电脑公司合作完成了四十集电脑动画片《卡通先生》(此片全由鼠标绘制)。出片后好评如潮,多家电视台连续播放,影响极大,市面上“卡通先生”的手表和玩具等产品风靡一时。
      在所有作品中,《黑猫警长》尤其深受人们的喜爱。自《黑猫警长》放映后全国各地许多家报纸和刊物都作了专题报道和介绍,他的形象被儿童誉为“动画明星”,也正因为如此,《黑猫警长》的录音带、录像带、VCD以及连环画等产品一时供不应求;同时,采用“黑猫警长”形象制作的各种玩具、儿童用品、童装、文具以及食品等产品也畅销于市场。
      王树忱,生于辽宁丹东,回族。1947年,毕业于安东省立工科职业中学,1948年入东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和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学习,1949年先后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组、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1957年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并独立执导美术片。王树忱是中国美术电影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一生中编剧和导演了二十多部影片,如《过猴山》、《黄金梦》、《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选美记》、《独木桥》和《山水情》等都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王树忱还是一位漫画家,他的漫画多用水墨,常从古典文化中选材,但往往立意诙谐,赋予漫画现代意义。在上海美影厂时,王树忱被称为“美影三剑客”之一。无论是在他身边人们的回忆中,还是在他的作品中,让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才华横溢而又宁静淡泊的老人。
      如作品,有壮烈和理想的,有极其幽默搞笑的,也有全然 淡泊高远的。王树忱的三部代表作,风格各异激荡悲壮的《哪吒闹海》,诙谐幽默的《天书奇谭》,典雅空灵的《山水情》,一个人可以拍出这样三部完全不同风格的动画电影,而且都成为传世的经典,成为“中国学派”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过猴山》是他独立执导开始走向成熟的成名之作,此片首创了先期录音的方法,并取得了成功。《黄金梦》则以漫画讽刺的形式,为中国美术电影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哪吒闹海》是中国美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影片,他首次以“王往”的艺名执笔编剧,此片与《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六部影片同被列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影片。1988年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大奖的中国水墨动画片《山水情》的剧本则是出自他的手笔,是他编导生涯达到的又一顶峰。《选美记》、《独木桥》是他独立编导的晚期作品,在电影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上做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借古讽今,以物喻人,针砭时弊,唤醒人们对良知的渴求!能编会导也能画是他的特点,更是他的不同凡响之处。1979年他创作的漫画《和尚与秃子的对话》被《讽刺与幽默》评为优秀作品,1982年漫画《取经归来图》则获得了全国漫画展佳作奖。
      
      靳夕(1919-1997):原名曾涤萍,天津人。1937年肄业于天津市美术馆西画研究班,同年赴山西太原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晋察冀军分区二分区文艺干事、七月剧社指导员、美术队长、《晋察冀日报》美术编辑、抗敌剧社美术创作员、华北军区《战友》半月刊副主编。先后创作宣传画、招贴画、木刻、油画、漫画等一千余幅。
      1949年冬,调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副组长,1950年3月,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副组长,后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副厂长、艺委会副主任。编导和导演的木偶片有《小小英雄》、《小梅的梦》、《神笔》、《中国木偶艺术》、《火焰山》、《谁唱得最好》、《一只鞋》、《画像》、《阿凡提·神医》(与凌纾合作编剧,与刘蕙仪合作导演)、《西岳奇童》(上下集)等。编剧的木偶片剧本有《小铁柱》、《东郭先生》、《胖嫂回娘家》、《机智的山羊》、《小发明家》、《龙虾》、《兔》(与凌纾合作)、《妈妈请休息》等。
      其作品以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著称,为木偶电影的民族化,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并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其中,《神笔》于1956年获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8~12岁儿童文娱片一等奖、第一届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银质一等奖、第一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片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第二届华沙国际儿童电影节木偶片特别优秀奖、加拿大斯特拉特福国际电影节奖状;《中国木偶艺术》于1956年获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状;《阿凡提》于1979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0年获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外国电影学术奖。同时他也是《西岳奇童》的编剧兼导演,该片感动了无数观众,更不知勾起了多少人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发表的有关美术片论文有《谈木偶片的特性》、《中国木偶片的发展》、《美术电影的艺术虚构》、《充分发挥美术电影的艺术特性》等。
      曲建方生于1935年,1975年毕业于东北美专(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1975年~1988年,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设计师兼导演,1998年~2003年任上海阿凡提卡通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艺术总监。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亚洲动画艺术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动画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动画学会顾问,中国动漫集团高级顾问。第八届西班牙国际电影节评委;第十一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评委;首届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美猴奖”终审评委,第二届评委会主席及第四届评委会副主席;首届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画节、第三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大赛终审评委;中国动画学会2006年度“学院奖”评委会主席。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研究生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动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吉林动画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
      曲建方原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因为创造了著名的阿凡提动画形象而被称为“阿凡提之父”。他曾主动放弃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兼导演的优厚待遇,单枪匹马下海闯市场,想运用新的机制,将中国的动画技艺和创作才能投身于国际电影市场的大环境中。虽然创业初期困难重重,题材、剧本、资金、人员等等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但是凭着一股创业激情,曲建方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他认为,小打小闹,盲目砸钱对中国动画毫无帮助,多年来自己潜心研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作;吸取外资,用大成本换取高回报;针对国际市场,采取国际化运作。阿凡提公司成立以来,相继与美国及欧洲动画公司合作拍摄的《大草原上的小老鼠》、《马可波罗回香都》等动画精品,已经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他不仅是阿凡提的形象设计者,也是十三集木偶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总导演兼总美术设计。木偶片《阿凡提-种金子》(任美术设计)获1980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0年获美国奥斯卡奖提名;《阿凡提的故事》系列片第三集《神医》获1989年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一等奖;执导法国动画片《猫》,获1990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创作奖”;中美合拍SR立体声动画影院片《马可波罗回香都》,任出品人、制片人兼艺术总监。该片中文版荣获2001年第十一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
      ★ 张松林
      1932年出生,上海金山人,美术电影编导。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肄业。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动画设计、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副主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导、文学组组长、副厂长,《孙悟空》画刊主编,中国动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撰有《创造富有民族风格的中国美术电影》、《美术电影艺术规律的探索》等论文。
      他19岁开始投身动画电影事业,从事过动画设计、导演、编剧等工作。中学毕业后改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从此踏入了美术电影的大门。他从头学起,循序渐进,先后参加了十多部动画片绘制工作。1960年他到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担任动画系副主任兼专业教师。后因该校停办,又调回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他与人合作改编的木偶片《半夜鸡叫》,注重发挥木偶片的特点,获得了生动有趣的艺术效果,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二等奖。导演的动画片有《蜜蜂与蚯蚓》、《没头脑和不高兴》等。1977年后他任副厂长兼编辑室主任。
      他还先后发表了《美术电影要走民族化道路》、《美术电影创作初探》等文章。
      ★ 常光希
      中国美术片设计、导演。吉林动画学院常务副院长、动漫分院院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厂长、动画片《宝莲灯》的导演。
      1962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动画系,同年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6年参加国际动画协会,1987年任美影厂副厂长。
      他在《哪吒闹海》的“哪吒自刎”这场戏中,运用准确的人物外部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蝴蝶泉》中运用“原画连续叠拍”法设计了“鹭鸶起舞”抒情戏;他设计的“给猪敲图章”一段,在戛纳电影节放映时获得好评。《哪吒闹海》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1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动画片奖;《鹿铃》获1982年金鸡奖、百花奖,1983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优秀动画奖;《夹子救鹿》获1987年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短片金象奖。
      
      (篇幅所限,更多动画大师介绍略)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大师们 开拓 动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