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_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时间:2019-05-16 03:15:3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受社会历史、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境。应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其有尊严地生活;加强人文关怀,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等措施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困境。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困境
      [中图分类号]F0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1-0080-02
      
      
      
      
      2010年上半年,深圳富士康厂区接连发生的员工跳楼、坠楼事件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危机暴露无遗。在此背景下,中华全国总工会2010年5月29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关心职工的生产生活,使广大职工有尊严地生活,实现体面劳动。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大潮,大量的农民工开始涌现。时至今日,农民工的总体数量仍然在不断增加,且平均年龄日趋年轻化。尤其是随着“90后”年轻农民工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年轻的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了更为显著群体特征。为了区分第一代农民工与这些年轻的农民工,王春光(2001)在其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他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就是指出生在1980年以后,年龄在25岁以下的外出务工经商的农业流动人口。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我国首次在官方文件中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的社会群体的高度关注。全国总工会成立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将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公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其中,16~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50万左右。
      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心理困境
      受社会历史、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境。
      1.展望未来无所适从
      进城务工后,新生代农民工习惯了城市生活,非常向往和渴望成为城市人。深圳市总工会发布的一份针对5000多农民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深圳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比例已达73.8%,而且99%的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将来再回乡务农,融入城市生活、安居城市的愿望强烈。但是现实却像一堵墙挡在他们面前,由于没有城市户口,他们无法享受城市里诸如医疗卫生、读书就业、住房交通等各种公共福利,他们会遇到城里人对他们心理上的不认同与各种歧视。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据安徽阜阳市统计,该市无地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26.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这一群体势必将越来越大。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他们的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他们真正成了既融不进城,也回不了乡的“边缘人”。因此,他们大多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内心充满压抑和酸楚,得过且过的心态相当盛行。
      2.面对现实心理失衡
      尽管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城市的同龄人相比,他们仍然属于低素质劳动力。他们大多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中从事着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但工作收入低,劳动权益还经常受侵犯;他们面对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生活,却长期不能融入,每天只能生活在工地上,而且环境恶劣,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需要都无法满足;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却无法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艰辛的劳作、简陋的条件、匮乏的精神生活,使他们与城里人相比深感自卑,心理失衡和焦虑症也就随之而来。久而久之,产生了攻击和敌意情绪,并最终以极端的暴力犯罪的方式爆发。据媒体报道,自2007—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农民工犯罪人数共计2803人。其中,18~28周岁的农民工犯罪最多,占当地总犯罪人数的86.41%,而收入差距大导致心理失衡是促使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上升的三大因素之一。
      3.渴望交往但社交匮乏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交友、恋爱、结婚的黄金期。同时,他们刚走出校门,对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更强。但受工作时间长、接触面较窄、就业行业农民工男女比例失调(建筑业和制造业男性多、服务业女性多)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面临想交友没时间、想恋爱没人选、想倾诉没对象的困境。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的员工,新生代农民工的青春与机器相伴,他们苦闷、无奈,却没法排解。以拥有40万员工的富士康为例,每个员工进厂后都是随机被分配到一个宿舍,因此一个宿舍内舍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有的宿舍的舍友间甚至很少说话。据悉,富士康工会在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时,曾做过这样的事,有工人能说全自己室友的名字,便奖励现金,但是,绝大部分人答不出来。心理学上有个叫“剥夺感觉试验”,也就是把人长期封闭在一个空间里面,让他不接受外界的刺激,很快人的神经就会出现异常。新生代农民工因社交匮乏,情感、精神的强烈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
      
      三、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困境的解决策略
      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困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和社会原因,因此,要让他们走出困境,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用人单位、社会各界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据测算,我国城镇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1000多万农民工转化为市民。而研究表明,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并建议进行相应的改革。深圳市总工会与深圳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完成的一项“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结果则显示,有76.9%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政府给予与城市户籍市民公平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有33.9%希望取消户籍制度。因此,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制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政策措施,把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转变为城镇居民,逐步形成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制度体系,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社会需求提供政策保障,让他们享受体面劳动,融入城市生活。
      2.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其有尊严地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较差,是导致其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因此,只有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使其生活得与城里人一样有尊严,才能帮助他们彻底走出心理的阴影。首先,政府应加快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入法,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据悉,目前《企业工资条例》已列入国务院二类立法计划。而全社会呼唤已久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同工同酬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将被纳入该条例,这将为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奠定法理基础。其次,要发挥工会作用,改变劳资关系失衡局面,加大工会宣传力度,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再次,制定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大力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协商制度。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会作用的发挥、对集体协商、民主管理等制度性维权的认识和参与程度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并无明显差异,很多指标还要低一些。这说明他们进入城市工作的时间不长,还没有树立起工人阶级的主体意识,制度性维权的概念不强,在权益受损或工作不如意时,仅仅是“用脚”投票。可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还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增强维权意识。
      3.加强人文关怀,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农民工组织开展精神文化活动,把这作为农民工福利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北京朝阳区建立了“民工影院”,由朝阳区文化馆定期以专场形式免费放映;北京回龙观医院在当地建筑公司成立“农民工心理健康学校”,并计划2010年在全市开办10所类似学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要求更多的地方这样做。
      另一方面,企业应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首先,对于工作单调、任务繁重的基层体力工作者,企业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互相之间交流和沟通,如成立老乡会、校友会、兴趣小组等,协助员工解决其生活及工作问题。其次,企业可以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不一定多专业,但尽量是全员参与活动,让年轻人多融合,多接触,互相打开心扉,积极营造开放、充满关爱的氛围。此外,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为普通员工提供一个倾诉平台,帮助其排除障碍,提高适应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全总.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疏导[N].齐鲁晚报,2010-05-30.
      [2]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
      [3]全总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 2010-06-21.
      [4]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was40/gjtjj_outline.jsp.
      [5]杨丽萍.99%新生代农民工渴望安居城市[N].深圳特区报,2010-07-15.
      [6]王军,王珏,蒋德.苏州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占发案总数八成[N].法制日报,2010-03-19.
      [7]刘芳.富士康流水线上的青春因何凋零[N].中国青年报,2010-05-20.
      [8]杨春华.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突出矛盾与解决思路[J].农村工作通讯,2010(6).
      [9]郭少峰.三机构报告建议改革户籍制度 消除“伪城镇化”[N].新京报,2010-10-05.
      [10]刘芳.深圳发布全国首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N].中国青年报,2010-07-15.
      [11]邹声文,崔清新.工资条例列入立法计划[N].新晚报,2010-11-06.
      [12]罗序文.走出心灵的“围城”[N].湖北日报,2010-03-25.
      
      (责任编辑:梁宏伟)

    相关热词搜索: 新生代 农民工 困境 策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