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墨子:王者荣耀墨子

    时间:2019-03-25 03:27:3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墨家在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韩非子・显学》中曾经谈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中也曾说当时:“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从这些记载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墨家学说流布天下的盛况。但到后来特别汉代以来,墨家悄悄地退出了思想与历史的领域,以至于绝迹。一荣一枯,对照如此明显,其原因何在呢?这个原因恐怕要先从墨家学说的自身找起。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据学者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至公元前376年左右。墨子可能是一个小手工业者,这可以从他所说的“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中得到证明。《淮南子・要略》中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吕氏春秋・当染》中也曾记载墨子向孔门弟子学习礼数。可以说墨子一开始并不是专门要和儒家作对的。
      但墨子后来逐渐成了儒家反叛,并创立了与儒家价值观相反的理论体系。从而儒墨两系开始了长时期的攻击与辩论。一矛一盾之间,由此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墨子的思想保存在《墨子》一书当中。在《汉书・艺文志》里面说:“《墨子》七十一篇。”但是在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通行本里边只有五十三篇。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墨子》一书一共佚失了十八篇。
      现存的五十三篇一般分为“墨经”、“墨论”、“杂篇”三类。《亲士》、《修身》、《非儒》、《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等没有“子墨子曰”字样的应该是墨子自己所写的,因此称为“墨经”;从《所染》到《非命》等二十八篇叫做“墨论”,带有“子墨子曰”字样,应是墨门弟子根据见闻记录下来的墨子的思想与言行;从《耕柱》到《杂守》等十六篇虽然也是记载墨子的言行思想,但体例有别于前两种,所以被称为“杂篇”。
      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这些主张和儒家的观念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儒家的“仁”也就涵盖了上述的价值观念。孔子一生都在提倡仁爱,反对战争,力图在混乱的年代里恢复原有的秩序。墨子一系也是如此。“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也是力图在社会上确立一种合理合法的普遍规范。
      但是墨子在另一些观念上与儒家有着极大的对抗情绪。比如对鬼神和对命运的看法。学术界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即华夏族是一个比较早熟的民族。从蒙昧时代经过雅斯贝斯所谓的“文化轴心时代”,一下子就窜入了伦理道德层面而越过了宗教。关注历史和自身也就成为这种民族性的载体或是外在表现。我们都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有学生问死,被孔子巧妙地拨开了:“未知生,焉知死?”儒家这种“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令墨子痛心疾首。他沉痛地说:“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在《明鬼》中通过理论和事例和执无鬼者进行辩论,力证鬼神的存在。当然他是有着自己的意图的,即:
      子墨子言曰: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诸侯力正。是以存夫为人君臣上下者之不惠忠也,父子弟兄之不慈孝弟长贞良也,正长之不强于听治,贱人之不强于从事也。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率径,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并作由此始,是以天下乱。此其故何以然也?则皆以疑惑鬼神之有与无之别,不明乎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
      他是相信鬼神能够赏贤罚暴的,所以他提倡“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
      《墨子》一书中有《非命》一章,认为“以命为有”则“足以丧天下”。我们知道,天命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一种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且带有一种神秘性。在《论语》中记载了不少孔子对天命的看法。如他讲的“三畏”中,第一条就是“畏天命”。孔子自称“五十而知天命”。又说:“吾道不行,命也夫!”在无可奈何中还是相信那种无处不在的神秘且强大的主宰。但墨子则不然,他认为:
      今用执有命者之言,则上不听治,下不从事。上不听事则刑政乱,下不从事则财用不足,上无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无以降绥天下贤可之士,外无以应待诸侯之宾客,内无以食饥衣寒,将养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强执此者,此持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之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执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墨子还主张“节葬”、“非乐”,所以有《节葬》、《非乐》等篇目。墨子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是跟他的阶级立场相联系的。“节葬”、“非乐”与儒家所主张的“厚葬”、“礼乐”是相背离的。以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论,墨子的声音是振聋发聩的:
      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君死,丧之三年;父母死,丧之三年;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然后伯父叔父兄弟孽子其;族人五月;姑姊甥舅皆有月数。则毁瘠必有制矣,使面目陷陬,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劲强,不可用也。又曰上士操丧也,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以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道,苟其饥约,又若此矣,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众之说无可得焉。
      对于儒家倡导的音乐,《墨子》也持反对态度: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即我以为未必然也。
      《墨子》也同样反对儒者古言古服:
      所谓古之言服者皆尝新矣,而古人言之服之,则非君子也?然则必服非君子之服,言非君子之言,而后仁乎?
      由于观念上的差异,《墨子》彻底否定了儒者:
      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食,惰于作务,陷于饥寒,危于冻馁。
      我们根据上述引文可以知道,与沉浸在理想世界的儒家不同,墨家是有着非常明显的现世精神的。他们衡量万事万物的标准就是有用与否,或者说有利与否。《墨子》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三表法”,即“本之”、“原之”、“用之”,就是一种越来越趋向于实际的方法论。胡适在谈到墨家思想贡献时说:“古代哲学的方法论,莫如墨家的完密,墨子的应用主义和“三表法”,已是极为重要的方法论。后来的墨者论‘辩’的各法,比墨子更为精密,更为完全。从这以后,无论哪一派的哲学,都受这种方法论的影响。”
      墨子这种过于实际的观念在当时或后世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如《荀子・解蔽》批评他“蔽于用而不知文”。光考虑现实的利益而忽略了审美或人的精神需求,人也就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资格与意义。
      《庄子・天下篇》对墨家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评价:“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于王也远矣。”
      人是一种富有感情的生命体,如果一切都以现世的物质利益来衡量的话,那就人为地堵塞了宣泄的渠道,大不合人情。《墨子》中那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很明显含有一种自虐的意味。
      关于墨家,有两点我们需要注意:一是由于墨家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墨家门下普遍关注知识与技术,这包括农、工、商、军事等诸多方面。二是墨家不仅是一种思潮,而且还是一个纪律严格的带有准宗教性质的武装集团。《淮南子・泰族训》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火,死不还踵。”在他们身上,既有一种崇高的理想,又带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
      墨子的后学中,以禽滑�、孟胜最为著名。禽滑�曾经向墨子学守城之术。楚惠王时,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将以攻宋。禽滑�奉墨子命,与同门三百人持圉之器,在宋城上以待楚寇,使楚攻宋计划流产。像禽滑�这样的墨者,已经非常像后世的游侠了。墨家的学派从中国思想史上消失之后,其中一支以游侠的形式继续存在着。以至于韩非曾经以“侠以武犯禁”大声讨伐,说明在当时社会游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
      墨家的另一支发展为辩者流派。其中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这也就是韩非所说的“墨分为三”。
      墨家学派在中国历史悄悄失踪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不过在近代,墨家思想和精神重新出现在了文人学者的视野里,孙贻让、章太炎、梁启超、鲁迅、胡适等学人各自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解读了墨家,近代墨家重新被关注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关热词搜索: 墨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