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议论性语句_高考议论性语段语句衔接题解答“三看”

    时间:2019-03-18 03:24: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句衔接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一种常见题型,这种题目旨在考查学生把握语段中心、理清语段思路的能力,对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严谨的表达很有帮助。在这种题型中,议论性语段的语句衔接题占了较大比例,如何快速有效解答这类题目,很值得探究。
      一、看议论走向
      一般来讲,议论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路来写作的,也就是说在内容上往往是遵循“观点――例子――结论”的原则步步推进的。参照议论文这一基本特点,可以很容易排列出各句的先后顺序。如2007年山东题:
      16.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___________
      这五句话构成一个议论性语段,很明显,其中③是这一语段的观点,理应排在开头;④是结论,理应排在结尾;其余的①②⑤是分析论证的文字,排在中间。这样,思路理清了,我们就可以再按照其他解题规律分析①②⑤三句的次序了。
      有时候,所给语段的几个句子并不是完整的“三段论”,只给出观点和对观点的解说部分,这时候就要注意理清观点解说部分的思路了,如2006年山东泰安模拟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网络的诞生给予公众以空前广阔的话语空间。
      ②任意生造词语,对汉语词汇系统的稳定性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潜在威胁。
      ③生造词语的最大源头来自网络语言。
      ④不过,因此也出现了话语权的滥用。
      ⑤授予公众以前所未有的话语主权。
      序号:___________
      完整阅读这五句话后,你会发现这段文字是批评“网络生造词语的危害”,因而①句虽然是一个表达观点的句子,但非语段中心,故而不能作为首句。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③句是语段观点,应排在开头。其余四句,是按照“正说―反说”的顺序对观点加以解说的,①⑤在前,②④在后,次序也就很清楚了。
      当然,上面两道题的解析还没有结束,这就需要下一步了。
      二、看过渡词语
      写文章,遇到语意变化时,常常需要加以过渡,以给予读者“温馨”的提示。在解答语句衔接题时,结合一些过渡词句来考虑行文走势,会大有裨益。如上面的第一题,①句“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提示下面的信息是“诗文”,而②句中“亦有画意”很显然是照应⑤句来的。这样中间部分①⑤②的顺序就排出来了。第二道题④中的“不过”表明和①⑤语意的转折,也引出②句对“话语权的滥用”危害的分析,①⑤④②的顺序就理清楚了。
      我们再看一道题: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007年安徽题)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首先,认真阅读这五个句子后,我们会明确②是语段观点,排在开头。接下来,再看其他几个句子,①中的“在古代”和“这个信念”,③句中“还要加上一点”, ④句中“可是发展到现代”, ⑤句中“这个信念就是”都是过渡性词句,都能明确提示我们怎样排列这几个句子的次序。“这个信念就是”呼应②句中“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可是发展到现代”呼应“在古代”,①④紧承其后,②⑤①④的次序就排列出来了,③句中“还要加上一点”是承接⑤句中“这个信念就是”而来的,理应排在⑤后,那么②⑤③①④的次序就排好了。
      三、看备选答案
      2010年有多个省份考查了语言的连贯这一考点,其中有九个省份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给出了备选答案。这样,我们就可以参照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再结合相应的规律技巧,快速解题。如2010年全国卷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⑥⑤④②③①
      D.⑥①②④⑤③
      如果不看给出的四个答案,给这六个句子排序,可能有些难度。仔细分析这六个句子,我们会发现,①⑤⑥三句都是围绕“中国经济增长”这个话题来阐述的,且①句“也高于”承接⑥句中“远远高于”而来,⑥①谈事实,⑤表看法,⑥①⑤三句衔接紧凑,语义连贯,应排在一起,再看所给答案,这三句连在一起的只有答案A,答案就选出来了。当然,⑤句放在最后,也与横线后面的文字“讨论方兴未艾”紧密呼应。这样分析,这道题还是可以“投机取巧”来解答的。
      我们再看2010年江西卷的语句衔接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如果不看所给答案,承接横线前面的句子中“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很可能把②放在开头,因为这一句中“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呼应“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这时我们看四个备选答案,没有以②开头的,只好再结合答案分析。答案给出了两种情况:④和①分别作开头。很显然,①句语意突兀,不能承接横线前面的句子。剩下答案A、C,再看这两个选项的不同点,③句是一个结论句,理应排在最后,这样答案就选出来了。
      解答语句衔接题,这“三看”只是技巧性的东西,不是“万能钥匙”,做对题的关键还是靠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平时要多读多写,养成细致认真的好习惯,提升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题解 衔接 议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