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辨析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_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时间:2019-03-17 03:25: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命题角度】   一、探讨标题与正文的关系   分析标题和文章内容的关系,属于“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的重要内容,能力层级为C级。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是现代文阅读中整体领悟能力的体现,也是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的关键。其出题形式常为“为什么这样写”、“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文章是怎样围绕标题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等等。首先,根据题干要求,广撒网,在文章中搜寻、提取与“标题”相关的信息,然后进行筛选。筛选时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轻存重的原则,接着对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进行概括、整合。答题时多从内容、主题着手,要善于发现中心句隐含的考点,挖掘出题干中的表面义与隐含义,使之符合题干要求。
      【名题精选】
      [例1]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2009年重庆卷,池莉《瓷器的意味》)
      【答题思路】
      此题要求梳理作家池莉写作此文的思路,实际上是要求探究文章标题“瓷器的意味”与正文的关系。涉及到文章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要梳理出作者的思路,需要从归纳各段的段意入手,文章各部分重点写了些什么内容,是从什么角度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衔接的,文章首尾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把文章的段落关系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也就梳理出来了。在解答本题时,要善于抓住题干中的提示“围绕‘瓷器的意味’”,对文章内容层次进行大致的划分,然后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从行文的内容层次看一、二段,为第一层,提出话题“瓷器的意味”;三至五段为第二层,分析话题;最后一段是第三层,文尾点题。答题时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一是瓷器的价值,二是瓷器的历史,三是瓷器与写人关系是什么。具体答题时,务必要从思路的角度来表述,切忌答成文章的段落大意。
      参考答案:
      ①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②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③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类题支招】
      分析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属于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考查题。具体答题思路有三步:第一步,筛选文中与标题相关的信息。根据题干的要求,把标题在文章中的主要信息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找出来,为后面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准备素材。第二步,整合信息。分析筛选的句子,概括作者在文中隐含的观点,理解标题和文章思路的关系。有的标题或揭示主旨,或起线索贯穿全文的作用,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三步,归纳段意,梳理行文思路。借助标题,顺藤摸瓜,抓住关键,归纳各部分段意,梳理文章的脉络。最后,如果需要,可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品味其效果。题好一半文,说出了标题与文章之间密切的关系,就说出了标题对文章的作用。
      【类题训练一】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座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对那个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小岛因而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别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因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但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来的痕迹。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摘自《当代世界名家散文》,有删节)
      1.文章主要写了汉奈斯和别卡两个孩子关于“遥远的岛”的故事,请简要概述,字数不得超过100个。
      答:
      2.结合文意,说说标题“遥远的岛”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
      3.在生活中“遥远的岛”也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请联系自己的经历,至少说出两种当你面对生活中种种“遥远的岛”时的处世态度。
      答:
      【命题角度】
      二、更换标题好不好
      “更换标题好不好”,属于鉴赏评价题。“好不好”,“哪个更合适”,一般针对标题的语言特色出题,如标题的修辞手法、标题表现文章主旨的作用、标题与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方面的赏析与评价。也有不少是从文章的主题理解方面出题,如突出表现哪方面更合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要求考生既要有客观分析综合的素质,又要有主观思考评价的能力。
      【名题精选】
      [例2] 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2009年浙江卷,大卫・洛契弗特《魔盒》)
      【答题思路】
      考查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此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文本的解读评价能力和“标题与正文”是什么关系的问题探究能力。探究型题目的解答不能脱离文本,应依据文本内容,作合理的探究,在联系文章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明确的观点和充足的理由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要素,即得分点。
      具体答题时,先要明确回答题干,是“魔盒”合适,还是“贝格斯太太”合适,必须明确,不能模棱两可。然后,具体阐述理由。应当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运用一些常用的文学鉴赏术语,概述理由。如认为“魔盒”合适,可从“魔盒”在小说中结构安排方面突出的作用和加上“魔”这一修饰语的作用两个角度分别阐明理由。最后,联系文章主旨及风格,与另一标题相比较,孰优孰劣,在比较中见分晓。若认为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必须从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方面答题。
      参考答案: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③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①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③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意思符合即可)
      【类题支招】
      “另提出一个标题,然后问这样改好不好,并要求说出理由。”是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从三方面着手,即一确认,二鉴赏,三比较。首先,判断这样改好不好,明确回答“行”还是“不行”,或者回答“好”还是“不好”,旗帜鲜明。其次,可从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等为切入点,进行分析。语言特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隐含义具有哪些象征意义。语言风格,如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简洁与平实等。再次,联系文章比较评价。有比较才有鉴别。可从五个方面来具体比较其优劣。即从生动形象、表现人物情感、阐发哲理、表达主题、文章风格韵味等。当然,答题时应根据题干及标题本身最显著的特点来进行重点分析比较,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类题训练二】
      雪夜
      [法] 莫泊桑
      黄昏时分,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天的雪,终于渐下渐止。沉沉夜幕下的大千世界,仿佛凝固了,一切生命都悄悄进入了梦乡。或近或远的山谷、平川、树林、村落……在雪光映照下,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雪后初霁的夜晚,万籁俱寂,了无生气。
      茫茫太空,黯然无语地注视着下界,越发显出它的莫测高深。雪层背后,月亮露出了灰白色的脸庞,把冷冷的光洒向人间,使人更感到寒气袭人;和她做伴的,唯有寥寥的几点寒星,致使她也不免感叹这寒夜的落寞和凄冷。看,她的眼神是那样忧伤,她的步履又是那样迟缓!
      渐渐地,月儿终于到达她行程的终点,悄然隐没在旷野的边缘,剩下的只是一片青灰色的月光在天际荡漾。少顷,又见那神秘的鱼白色开始从东方蔓延,像撒开一幅轻柔的纱幕笼罩住整个大地。寒意更浓了。枝头的积雪都已在不知不觉间凝成了水晶般的冰凌。
      啊,美景如画的夜晚,却是小鸟们恐怖颤栗、备受煎熬的时光!它们的羽毛沾湿了,小脚冻僵了;刺骨的寒风在林间往来驰突,肆虐逞威,把它们可怜的窝巢刮得左摇右晃;困倦的双眼刚刚合上,一阵阵寒冷又把它们惊醒;……只是瑟瑟索索地颤着身子,打着寒噤,忧郁地注视着漫天洁白的原野,期待那漫漫未央的长夜早到尽头,换来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黎明。
      (选自《温暖中学生的世界经典美文》,有删节)
      4.有人将这篇散文的文题“雪夜”翻译为“雪景”,请问这样翻译好不好,为什么?
      答:
      5.结合原文,说说作者写“雪夜”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1.两个孩子汉奈斯和别卡从小就对远方的小岛充满向往,好奇,直到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他们借助滑雪板偷偷踏上了遥远的小岛,发现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只不过是一片可怜的荒野,他们为自己的理想破灭而失望和痛苦。
      2.“遥远的岛”象征两个孩子的追求、向往和理想,“遥远的岛”,充满了诱惑和神秘,走近小岛,发现真实的小岛,只不过是遍地砾石的荒野,象征现实的残酷,理想的破灭。
      3.⑴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遥远的岛”,它促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充满幻想,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的确,我们的不少追求就像文中的小岛,只是一个美丽的幻觉,神奇的想象。但是人生的各种乐趣就在追求的过程中,过程就是美。
      ⑵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的“遥远的岛”充满了美丽诱惑,但是一旦揭开那层美丽的面纱,现实又是残酷的,我们不要像文中那两个小孩一样,面对理想的破灭而痛苦悲伤,要勇于面对现实,换个角度而想,他们登上的那个“遥远的岛”,应该是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岛”,应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喜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往往能改变命运。
      4.不好。莫泊桑的《雪夜》写于19世纪末,文章极力描绘雪夜的凄冷,生动地描绘了一幅19世纪末期法国农村雪后初霁的景色图,一幅当时死一般沉寂的社会风景画。文章结尾作者借小鸟的希望点明主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盼,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给凄凉的寒夜点亮了温暖的火光,盼望漫漫未央的长夜早到尽头,换来一个充满希望之光的黎明,富有象征意义。而翻译成“雪景”,就会显得此文纯为写景抒情,显得肤浅,没有深义。
      5.莫泊桑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来描绘奇特的雪景。《雪夜》用“寥寥的几点寒星”来烘托渲染,突出了老妇人在寒夜的悲凉、凄清。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盼和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

    相关热词搜索: 相映成趣 相得益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