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北京后花园是哪个城市 历史后花园的吟游者

    时间:2019-02-22 03:28: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名家简介】   卞毓方,高级记者、散文作家、北京大学客座教授。1944年生于江苏射阳。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专业。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现供职于人民日报社文艺部。
      【思想艺术】
      卞毓方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散文界的一个“新秀”。他长啸而出,独树一帜,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力与学养,一出手就是万余字的《文天祥千秋祭》。写历史,似戏剧,像小说,本质又是散文,笔随气走,气随势传,对于中国传统散文招数简直是不折不扣的“破体”。之后,一篇《煌煌上庠》大胆地把小说、影视、政论的手法引进散文,熔记者的敏感、学者的宏识和诗人的想像于一炉,无论史实、思想,还是文字、情感,无不使人振奋、令人激赏。接着,卞毓方创作出了“长歌当啸”系列散文,这些散文聚焦于二十世纪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历史文化背景,融入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体悟,硬朗里藏沉重,平实里见风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著名学者季羡林撰文说,卞毓方惨淡经营而又获得成功的原因是“腹笥充盈,对中国的诗文阅读极广,又兼浩气盈胸,见解卓然,此外,还有一个作家所必须有的灵感”,季老之言可谓一语中的。
      卞毓方是一个历史后花园的吟游者,从他的散文中,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确认这一点。他的散文无论是对思想文化人物的解读,还是对古今中外事件的展示,都深刻表现了对旧人物、旧事件的缅怀、追思和反省。比如,《韶峰郁郁 湘水汤汤》以韶峰、湘水为依托,描绘了世道人心的巨大变化,写出了人们对一代伟人毛泽东从仰视而到平视的全过程;而《高峰堕石》运用历史心理学的方法,试图从周作人充满争议的驳杂人生中,找寻一条前后连贯的文化心理线索,理性而超拔地反映其重大的政治际遇及文学经历;《改变历史的犹太三星》则采用片段式,将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三人一一介绍,让读者从这三位巨星身上既看到了犹太民族漫长而艰难的历史,又看到了这个民族坚忍不屈的伟大性格。至于《沧桑诗魂》《隔岸听箫》《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凝望那道横眉》《张謇是一方风水》等散文无不雄厚丰繁,沉郁悠远。这些散文,既有记叙描述,又有政论评判,字里行间始终表现出作者对人的生命旅程与存在价值的关怀。毋庸置疑,作者努力开掘蕴藏丰富而复杂的人文主义遗产,凭借自成一格的文采、气韵、底蕴,建立起了一种豪放、大气又极有史学力度的新散文路径。毛泽东、蔡元培、鲁迅、胡适、周作人、郭沫若、马寅初、维纳斯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走入他的笔下,闪烁着中外文化与历史的智慧与光芒。
      卞毓方的散文在艺术风格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将意境、情境和物境融为一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身临其境、心悟其意,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获得美妙艺术享受。可以说,卞毓方的散文词语清新独到,结构变化多姿,节奏起伏有致,蕴涵广博深厚,在其作品中任意选取一篇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验证。
      
      著有《站在历史的窗台上》《啊,少年中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岁月游虹》《雪冠》《长歌当啸》《妩媚得风流》《碑如长剑青天倚》《季羡林:北大其魂,清华其神》等多部作品。
      连续在1998年、1999年、2000年全国散文排行榜位列前茅,并入选“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百家”。2002年获得首届冰心散文奖。同年四月,与季羡林、林非、余秋雨、王充闾、贾平凹等散文大家荣登首届北京大学“中国散文论坛”。2003年,散文《张家界》入选《2005年语文高考试卷(全国卷)》,并有多篇散文入选大学、中学语文教材。
      【经典重读】
      《断臂维纳斯》猜想
      卞毓方
      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俗称《断臂维纳斯》。这天晚上,我读书倦了,靠在扶手椅上,冲着画像出神。看久了,看呆了。画布上的维纳斯并没有走下来,化作添香的红袖,倒是我自个儿灵魂出窍,迷失在古希腊的神话之邦。
      这是一尊大理石像,高204厘米,根据基座铭文,作者为亚历山德罗斯。创作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0年左右。关于她的原始档案,也就是这些,仅仅是这些。她曾经被供奉在什么地方?当时曾引起何等轰动?是否有模特?模特的命运如何?作者是什么出身?他从哪儿吃透人体黄金分割比例?这么一尊稀世瑰宝,又是因为什么变故而被埋到了地下?一切的一切,都是谜。也许只有宙斯知情,但他老人家不接电话,也不回传真。我们现在掌握的是:经历将近两千年的漫长空白,直到公元1820年,她的下落,才被一位犁田的农夫偶然发现,并把她从土层中刨出。
      只是,她已没有了双臂。
      农夫不识货,把她卖给了一位土耳其人,价格,不会高于等重的白薯。土耳其人又以青铜的价格,转手卖给了一位法国佬。这位法国佬慧眼识宝,他懂得雕像价值连城,于是迅速装运回国,供藏于巴黎卢浮宫。
      卢浮宫你不会不了解:它是法兰西国家博物馆,全世界艺术家心灵中的圣殿。接下来你恐怕就知之不多了:正是这尊从米洛斯岛出土的雕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及无名氏的《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一起,撑高了它艺术的穹窿,并称为镇馆三宝。
      法国人是何等具备艺术气质!现代科技手段又是何等高明!二十世纪初,众多雕刻家争相为阿佛洛狄忒的断臂复原。这是一项热情而浪漫的事业,举国为之关注。结果,邪了怪了:雕刻家们设计了几百种接补方案,没有一种令人称心如意,统统归于失败。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说后辈比前人愚蠢?难道说现代人的审美观发生了歧变?难道说雕像被施了魔法?好在法国佬还算聪明,既然找不出最佳方案,那就干脆别画蛇添足,就这么残着缺着半拉着;这样反而来得自然来得梦幻,更加让人怦然心动。
      今夜,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被施了魔法,冲着壁上悬挂的阿佛洛狄忒的画像,一个劲地想:美人儿究竟是怎么失去的双臂?又是如何被埋在了地底?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肯定有很多人已经给出了答案。可是我孤陋寡闻,在我,这是第一次猜想。我只能遵循我自己的思路。一个可能是,我想:这是天后赫拉做的手脚。赫拉自认是天上最美的仙子,众神的曲意奉承更让她确信无疑,但是在很多场合(譬如“金苹果”事件),风头总是被阿佛洛狄忒夺去。赫拉早就怀恨在心,把阿佛洛狄忒嫁给丑陋而且残疾的火神,本身就隐含报复。如今,她看到人间为阿佛洛狄忒树了这么一尊绝伦绝幻的雕像,禁不住醋意大发,妒火中烧,她唆使同样心怀嫉恨的火神出面,一锤敲折两只胳膊(看你还如何搔首弄姿),然后就地予以掩埋,临了,还狠狠踏上两脚。
      再一个可能是:雕像一问世,就引起了轰动。她像一阵风,吹醒了生命和爱情,也吹萌了人类的贪婪和自私。希腊境内两个最大的部落为她展开争夺,双方互不让步,直至兵戎相见。死了许多人,流了成河的血,堆了如山的尸。雕像也在战乱中损失了双臂。为什么要打这场仗?老天!美丽为什么总和灾祸比邻?胜利一方的首领痛定思痛,他断定雕像乃不祥之物,担心再次给部落带来祸殃,于是指使人把她埋在了荒郊,一�黄土掩风流。
      还有一个可能是:亚历山德罗斯刻完最后一刀,站在石像前打量,他左看,右看,总觉得仍差那么一点点,就像为山九仞,尚欠一篑。可究竟差在什么地方,又说不出。亚历山德罗斯潜思默想,眠食俱废。若干天过去了,若干把刻刀生锈了,他还是没想出。这天,他迎着日影,迎着阿佛洛狄忒的星眸,灵光一闪,突然憬悟:问题不在于不够至善,而恰恰在于她太完美了,太无瑕了。――过犹不及,圆满则俗,大成若缺,这是超越一切时尚定义的美学。亚历山德罗斯仰起头,目光穿过云层,上达天庭,他看到心仪的美神也在对着自己的作品皱眉。于是,他运动神工鬼斧,毅然敲去双臂。亚历山德罗斯的匠心,不为王公贵族和祭司们理解,后者一致强烈要求他恢复作品的原貌。唉,这就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悲哀。亚历山德罗斯仰天长叹,他选择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把石像埋在自家的后园。那意思,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藏诸名山,留之后世”。
      当然,还有第四种可能,比较起来,也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种:亚历山德罗斯的杰作惊动了天庭。众神分成两派,一派以战神为代表,认为美得很;一派以天后为核心,认为美个屁。矛盾逐级上交给宙斯。宙斯撇开派性十足的众神,把问题交付天使讨论,因为后者独立于争论之外,素无瓜葛才能客观公正。至于是哪些天使入选了评委,讨论中出现过哪些分歧,结果又是如何取得统一等等,天机不可泄露,咱就不去问了。反正,底牌已经揭开,就像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
      出乎我辈凡夫俗子的预料,天使们恶作剧式的断臂方案,竟使对立的双方皆大欢喜,欣然接受。(果然是不同凡响啊!)恍惚中,我听得宙斯在嘉奖天使:“嗯,好,就按你们的意见办……至于芸芸众生的认识,随着时间女神慢慢启迪……唯其如是,才接近宇宙自如自在的美学。”
      [赏析]
      读完《〈断臂维纳斯〉猜想》,感觉自己的灵魂也出窍了。徜徉在古希腊的神话之邦,实在妙不可言。而且,有卞毓方先生当导游,更是难得。
      卞毓方自己曾经认为,散文就是“美”与“妙”,“美”即是好看,赏心悦目;“妙”就是出新,不拘一格。显然,这篇有关维纳斯的猜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例证。
      作者“冲着画像出神”,想到了作为大理石像的维纳斯,这么一尊稀世瑰宝,却有着坎坷而漫长的经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又庆幸不已。不知不觉中,“美人儿究竟是怎么失去的双臂”这一老掉牙的问题又爬上心头。于是,猜想一一而出。是天后赫拉的嫉妒心作怪?那么,嫉妒的破坏力量实在过于巨大,难怪每每酿成悲剧。是人类贪婪和自私所致?那么,人类委实有必要收敛欲望,否则最终伤害的恐怕还是自身。要不就是创作者亚历山德罗斯有意断臂?那么,这种超越世俗的美学,我们是否已经理解?当然,还可能是因为天庭众神自以为是、互不相让的结果……猜想还可以继续,只是思维疲劳了,也就暂且歇息吧。至于这些猜想,哪一种更令人信服、更让人们赞成,还是交由读者自己去思考吧。
      众所周知,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她美丽无比、温柔善良。而作为大理石塑像的维纳斯,虽然双臂残缺,双目无瞳,但给人带来的心灵震撼却是其他艺术作品所难以企及的。由于种种原因,维纳斯手臂的姿势我们已无从知晓,但这尊雕塑最有审美标志的S形线条和S形旋律,却早已获得公认。无论人们带着怎样的想像猜测,都无法还原历史的真相,也正因为如此,芳臂残断给后人留足了想像的空间、创造的空间。而这样的创造和创造空间,给审美学带来的独特的视角,让人们去包容、去感悟、去联想,不能不说是一种绝无仅有的审美再创造。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欣赏者同样有一千个维纳斯。面对断臂的维纳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想像,来为这尊残缺的雕像重新设计手臂的塑形。可是,假如这尊雕像被完整地出土,它会成为世界议论的焦点吗?也许,维纳斯的完美,恰恰是借残缺来实现的。
      残缺,是一种遗憾的艺术,但残缺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完美?
      (编辑 文 墨)

    相关热词搜索: 后花园 吟游 历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