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读后感 > 正文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时间:2019-02-15 03:34: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中学生的认识水平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是当前素质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为此,国家对教材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而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和任务,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就地理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要克服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按照某一种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它与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多样性相悖。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欲望,克服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从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下结论或向学生做过深的提示,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和“创造性的错误”。后者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以实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其次,教师要具有敏锐的变通能力,克服学生孤立思考的习惯和单一定势的影响,既对同一事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进行揭示。同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内涵,要提出需要多向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尽可能新的独创想法,促使学生广开思路,突破常规,形成独特的见解,使学生能从更多的途径认识事物的本质。比如,关于治理水土流失问题,可以从水土流失的含义、地形、土壤、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区分布规律、标本兼治的措施等方面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心中创造的火花,最终求得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
      二、巧设问题情境
      把问题巧妙地隐含在富有启发性的具体的情境中,使问题含而不露,称为“问题情境”。问题情境通常由解决问题引起,解决问题的热情越高,思维也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应注意利用本学科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地理知识本身出发,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层思维。
      1、教师要精心创设阶梯型问题情境。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要精心创设一系列由浅到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使学生沿着阶梯而上,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发展,从而求得在探求方面、思维深度诸方面的突破。教师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为思维提供一把钥匙。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地理事物现象,通过对地理事物的分析,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讲“北美气候”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插图,然后设问:“北美与欧洲西部唯独相当,并且都西邻大洋,欧洲西部的其后表现出了海洋性的特征,而北美却以大陆性气候为主,为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纬度、地形、地势、洋流及季风等角度广泛思考,深入分析,对照比较得出确切答案。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学生不但学会了思维方法,而且给了我们一把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钥匙。
      2、教师要精心创设发散问题情境。教学中不应单纯要求学生记忆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还应有意识的引导、帮助他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加工,探幽索隐,找出多样性中的统一性,特殊性中的普遍性,创设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沿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提供更多有价值问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从整体出发,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践证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将传播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同步进行。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中,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和智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比如讲“中国地形”时,首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概念: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学生在这一结论的指导下全面了解不同阶梯地形地貌,这样由整体性切入,有益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思维得到充分发散。
      三、要注重实践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性和独立性相结合的活动。教师应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多动手、动脑的机会,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中求得一定的创新,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自制地球仪,掩饰地球的运动,分析昼夜的形成和季节的更替。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联的实践探索性内容,教师可结合这些教学内容,特别是利用乡土教材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撰写小论文、小报告。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习题的设计,习题要做到“五性”,即内容有针对性,形式要多样性,难度要用阶梯型,要求要有层次性,题量要有适度性。习题设计灵活多变,只要潜心钻研,循序渐进组织实施,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独立性。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们广大教师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